对于现代社会的人来说,最大的毛病就是思考太多,结果所有的精力都在思考中浪费,最后并没有得到任何结论。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固然要细加思考,但是有相当部分的人思考过多,结果导致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思考过多的人不妨看看下面这个寓言。
蜈蚣生来就是用成百条细足蠕动前行的。这一情况被森林里的大哲学家狐狸看见了。狐狸看了心中很是奇怪:四条腿走路协调起来已经很是困难了,但是没有想到蜈蚣居然可以用成百条腿一起走路,真不明白它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这简直是天底下最大的奇迹!我一定要搞明白蜈蚣是怎么决定先迈哪条腿,然后再动哪条腿的。当蜈蚣爬到了狐狸的面前时,狐狸就拦住了蜈蚣,很是恳切地对蜈蚣说:“你真的把我给弄糊涂了,我心中有个问题始终解答不了,你到底是如何走路的?你有这么多条腿在走,这想都很难想个明白!”
蜈蚣看到狐狸很是恳切,回答说:“我一生下来就是这么走的,从来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现在既然你问起了,看来我得好好想一想才能回答你。”
就是这样一个念头进入了蜈蚣的意识。蜈蚣想了很久,一直想到天都黑了下来还是没有想明白。最后蜈蚣终于决定不想了,但这个时候它发现自己已经不知道该先动哪一条腿了。结果这只思考的蜈蚣是被别的蜈蚣抬回了家。
有一些人之所以会思考过多,其根源在于他们患得患失,结果他们失去了宝贵的精力,而得到了烦恼。
曾经有位作者写过关于刘备“创业”的故事。在作者描述的故事中,刘备的思考就很简单。因为他感觉到不安全,而当官又没有任何出路,所以他选择了“创业”。在“创业”的过程中,刘备对未来并没有过多思考,只是不断地行动,不断地实践,用行动和实践赢得了自己的优势。如果他在“创业”之初就思考到自己毫无优势可言,曹操早晚要来消灭他的话,他可能很早就对未来失去了信心,更不用提以后建立蜀汉王朝了。简单思考的原则对于刘备来说是始终坚持的,他并不是一个智商过高的人,他没有用太多的时间去思考那些烦琐的事情,对于他来说,那么做是没有必要的。在得到诸葛亮以后,刘备的思考更是简单,很多事情只需要他出面组织一下就完全可以了,根本就不需要他来布局,自然有诸葛亮来控制整个局面。
还有一些人思考过多是出于对自己的不信任。他们对自己的决策很是担心,害怕决策后带来的后果会导致自己承担很大的风险,甚至直接导致失败。这种人把人为的因素看得太重,而忽略了环境因素。其实,未来如何,谁也很难说清楚,世界上有的是聪明人,但是始终是没有先知的。至于那些所谓的预言家往往是一百个预言偶尔成功了一两个,就被别人吹捧起来了。因此人要有一些冒险精神,很多决策本身就是一种冒险。一个人既然不安于现状,就要有承担改变现状所带来的风险的心理准备。任何改变都是有风险的,都是会带来不适应的,而这种不适应可能比现状更加让人难受。每一个人都应该考虑到这种风险的存在,因此人们在冒险的时候应该有心理准备,这种不适应倒不是因为自己做错了什么,这是一种必然存在的心理。
几乎没有人愿意走弯路,但是又几乎没有人没有走过弯路。人们往往喜欢根据别人的经验和教训来断定自己该如何走,他们把别人的经验和教训看得太重。在大多数人的脑海中,失败的教训往往比成功的经验更多。这种信息的累积往往让人思前想后,畏缩不前,害怕自己再次遭遇失败,使多年的积累毁于一旦。殊不知,越是这样思考,越是必败无疑。其实别人无论成功与否都和自己没有多少关系,这世界上总有很多成功者,为什么别人能成功,自己不能成功呢?为什么别人做得来的事情,自己却不敢做呢?
一个人不要过多地考虑什么。只要明确自己该如何学习,为什么一定要学好就可以了。想得太多的人往往像那只百足蜈蚣一样忘记了自己该怎么样去走路,最后只能被抬回家。
在三国的历史中,何进是一个思考过多的人。他胆子太小,想法太多,杀鸡居然用起牛刀来。要剿灭宦官势力,他完全可以派一支军队到宫中去执行这样的任务,然而他不敢,于是四处调兵,兵还没有调过来,已经打草惊蛇,最后被宦官给杀掉了。而他的部下冲到宫中去剿杀宦官,发现只要几百人就足够了。正是因为何进想得过多,不但丢掉了自己的性命,而且还把野心勃勃的董卓给引到了皇帝身边,直接导演了乱世的开始。
很多时候,人很容易被过多的想法牵制了自己的行动,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去试试,而只是在纸上谈论可行或者不可行,其讨论的结果自然和实际情况有差距。
有时候很多想法和担心都是多余的,而许多人却乐此不疲,而且美其名曰三思而后行。殊不知自己已经陷入了幻想的怪圈。因为任何决策都有风险,而问题是越想越多,困难也是越想越大。
人不要胡思乱想,胡思乱想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与其胡思乱想,还不如放手行动,当你行动的时候,你将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少有出现的问题,仅凭想象就找到了解决方案的。真正的解决方案往往是通过不断地试错而得到的。其实如果你不试试,你怎么知道一定不行呢?
如果人陷入了思考的怪圈,不妨学着将时间分配给思考和行动。真正成功的人往往是将10%的时间用于思考,而将90%的时间用于行动。如果我们能够严格规定自己只能用10%的时间来思考,那么就没有时间来胡思乱想,自然会提高思考的质量。有些人在决定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往往在意念之中就将自己弄得很是疲惫。
老狐狸认为,现代社会,思考越简单,取得的成就可能越大。
紧盯目标,抗拒意外干扰
老狐狸认为,要想避免忧虑,就要紧盯目标,抗拒意外干扰。
现在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很多人成功的方法也被公之于世。人们有了很多的选择,条条大路通罗马。但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很多人会在选择之中迷失自己,不知道自己究竟想干什么,不到迫不得已,他不会做出选择,他希望能够多方出击,但是每一个出击他都没有办法全力以赴。
有一匹马以前没有草吃的时候,靠着自己顽强的生命力活了下来。后来有个人送给它两堆草,但是这匹马却饿死了,原因是它不知道该吃哪一堆,在选择中异常矛盾而死掉了。这个故事虽然有点夸张,但是确实反映了当今社会的一些普遍现象。确实有很多人很有志向,他们树立了很多的目标,他们既想成为这个,又想成为那个,但他们没有考虑到自己一生的时间其实是很有限的,在不断地选择中浪费了光阴,到死的时候也没有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自然也就一事无成。
其实,真正取得成功的人,往往不是那种绝顶聪明的人,而是那种有些痴的人。因为聪明人的选择实在太多,分散了精力。而那种痴人因为长期关注于一件事情,所以能够取得大成功。
人固然要树立远大的志向,但是志向绝对不能过多,过多的志向只会无谓地消耗自己的生命。有人说古时候有很多天才的人物既是科学家,又是文学家,还是思想家。古时候确实如此,但是要考虑到当时要学的东西还比较少,思想都还处于启蒙状态。某一个人只要提出一些不同的创见,自成一个体系,也就很容易被称作思想者,假以时日,思想广泛传播,被人们接受,这个人理所当然地就成为思想家。然而这是在古代。当今社会,要想成为一个两栖的人都很难,更何况要成为各个方面都很突出的人。因为现在要精通一门学问所要学的东西可能要穷尽一个人一生的时间。
即使在古代,老子也曾经发出这样的感慨: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意思是说人一生的时间是比较有限的,但是知识是无限的,如果把有限的生命投向无限的学习当中,那么一生也就没有多少作为了。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学习不重要,而是说要有目标、有选择地学,要有所精通。人的志向同样如此,应该有选择有取舍,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样到老的时候才不会后悔。对于那些自己不能做的事情,也不会有过分的奢望。
在立志的过程中,不要受到太多的诱惑。无论谁通过什么方式获得了成功,都是别人的事情,跟自己一点关系也没有。如果见谁钢琴弹得很不错,自己立即从美术转变到钢琴,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而且我们面对着的是一个随时在变动的社会,固然我们要随着时代而变,但是最后我们会发现真正成功的是那些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认清了方向,然后朝着这个方面坚持不懈地努力的人。
如果一个人确定了一个志向,就应该将这个志向明确地记录下来,让自己每天朝着这个志向努力,最终肯定会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在社会上立足。
当然,这并不是说志向是不可以改变的,志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来不断修正,但是这不应该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如果一个志向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那么很可能意味着以前的种种努力都化为虚无了。志向的修正过程同样是个需要特别谨慎的过程,必须有充足的理由。一个人的志向等同于一个国家的大政方针,如果经常修改的话,那是很难服众的,也不可能更快更好地发展。
如果已经有了过多的理想,就应该让自己做一个明确的取舍,这种取舍是必须的。否则精力会分散。一个打仗的将军,能够置人于死地的往往是绝招,而绝招往往就是一招。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大概是受到“不将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的影响,每次总会给自己准备很多的目标,而且总是幻想着即使这个目标实现不了,那个目标实现了也是比较有成就的。殊不知,这是无形之中分散了自己的精力,到最后往往是一事无成。
老狐狸认为,人生就是在不断地打磨中前进,但不论前进到哪一步,一定要紧盯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