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到了这个时候,宋襄公还试图抵抗,然而他大腿上已经中了一箭,最后将士们拼命保护才使他脱离重围,逃回了国都商丘。宋国人对此议论纷纷,都埋怨国君不该跟楚国人打仗,更不应该采用这种打法。
有人将百姓的埋怨告诉了宋襄公。宋襄公非常生气,他说讲仁义的人就应该这样打仗。看到已经受伤的敌人,就绝对不应该再去伤害他;而那些已经头发花白的敌人,绝对不能再让他当俘虏。大臣听了以后都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打仗就是为了打胜敌人。既然国君那么害怕伤害了敌人,干脆不如不打;如果国君不让士兵对头发花白的人下手,干脆不如让人家抓走。此后一年,迂腐的宋襄公死掉了。虽然这个人迂腐之极,但是他临终时嘱咐太子说,楚国是宋国不共戴天的仇人,一定要想办法报仇。
老狐狸认为,有些人始终恪守着一些不肯变通的原则活在这个世界上,结果处处吃亏,处处受到排挤。他们把自己的原则看得太高,已经变得十分迂腐,不能适应这个社会。在社会丛林中,要有狼性,要学会入乡随俗,要把自己的原则隐藏起来,不要太过暴露。
不要对他人过于依赖
老狐狸认为,不要对他人过于依赖。这种过于依赖首先就是迷信诺言。
其实,这个社会上,很多人在很多时候都只是把诺言当成一个手段,目的是用来激励别人,很多人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兑现这些诺言。被许诺的人往往会将诺言当真,这确实不可取,所以千万不要迷信诺言。
诺言常常是虚构的结果,至于它能否实现,谁也不知道。当别人许下诺言的时候,他自己也无法保证诺言就一定能够实现,即使当时他有实现诺言的心也是枉然的。谁能保证真有那么一天他还会记得那个诺言呢?就像朱元璋的“同生死,共富贵”一样,人是会变的。
人要培养诺言观念,不但对别人的诺言不要过于相信,自己也不要随便许诺。很多事情,即使你许诺的时候认为能够办到,但是很可能情况发生了变化,你到后来什么都办不到了,别人还指望着你的帮助。很多事情,即使你许诺能够办到,最后确实也办到了,别人对你的感激也不会太多。因为这是你许诺能办到的,对你来说,可能就是举手之劳。既然如此,他们自然对你不会有太多的感激。其实人要想避免别人的怨恨,就应该学会许诺少一点,做事多一点。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对别人说我只能试试,尽力而为吧!到最后我们把事情办成了;和那种我们刚开始就说没问题,这事情包在我身上,到最后我们也把事情办成了。这两种情况,哪种情况更让人欣喜和感激。毫无疑问是前者,原因是前者向别人展示了这个事情的难度,而后者降低了这个事情的难度。既有功劳又有苦劳,肯定比只有功劳没有苦劳更让人感激。
人不要对别人过于依赖,除了诺言以外,还有不要总是在小事情上给别人找麻烦。有一个人他有个朋友和电影院的老板是好朋友。有一天这个人想去看电影,于是他给这个朋友打电话,问他能不能找那个电影院的老板要两张电影票。朋友爽快地答应了,后来这个人如愿地和爱人一起到电影院看了电影。这个事情表面上圆满完成了,实际上有很多的缺憾。首先对这个朋友而言,他和电影院的老板关系无论好到什么程度,总不至于因为两张电影票而去麻烦他,只是因为这件事情太小,他又不好意思去拒绝他的朋友。但是他很可能会看轻这个朋友,电影票这样的小事情,居然还要走后门。对电影院老板而言,自然会对向他要票的这个朋友也很轻视。票对于他来说是无所谓的事情,正因为如此,你拿无所谓的事情来麻烦我,事情未免太小了。即使没有这个想法,如果一个人总是用这样的小事情去麻烦别人,久而久之,别人也会生厌。
不要对他人过于依赖,还在于不要将所有的秘密毫无保留地讲给别人听。秘密只有自己不说出口才没有人知道,只要自己说出口了,就很难保证不被传开。因为当事人都不能保守秘密,又怎么能保证和这个秘密毫无关系的人会保守呢?其实很多时候将秘密讲给朋友听,是给朋友添加了负担,他要时时提防着这个秘密被抖搂出来,如果这个秘密确实事关重大,他自然会更加留意,而越是留意,心中的负担就会越重,像一块石头一样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很多人都很想把秘密忘掉,但是越是想忘掉,反而记得更加清楚。等到有一天,他实在是忍不住了,将秘密抖搂了出来,两个人的朋友关系恐怕也就保不住了。但是那个人会觉得很舒服,不必再把秘密当成负担了。因此,要想真正地拥有一个朋友,最好不要将秘密告诉他。如果想对一个朋友生怨恨,那么最好是将自己所有的秘密告诉他,然后凑着他的耳边说:“这是我的秘密,我只告诉你一个人,千万不要告诉任何人。”其实自己能告诉这个朋友,也自然能告诉另一个朋友。等到两个朋友碰头一交流的时候,才发现你说的“我只告诉你一个人”是一句多么虚伪的话。
不要对他人过于依赖,还在于要及时回报别人。别人帮助了你,你也要及时回报人家。否则不但让别人觉得有些过于施舍,自己心里也容易形成负担。就好像寒冷冬天的一个房间,如果每回都是一个人往火炉里添柴,那么很快这个人的动力就没有了,房间很快会变得寒冷。如果大家轮流往火炉里添柴,这就能延续下来,房间也会变得温暖起来。
老狐狸认为,不对他人过于依赖,需要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
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老狐狸认为,宁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
嵇康因为得罪钟会,被钟会诬陷,司马昭下令判处嵇康死刑。听说嵇康要被处死的消息,3000名太学生联名上书,要求赦免嵇康,并要求他到太学去做老师。这种场面浩大的救援活动使得司马昭更加坚定了除掉嵇康的决心。
嵇康临刑前做了两件事情,一件事情是把儿子托付给山涛,因为他相信山涛是长者,是君子,是不会辜负他的嘱托的;一件事情是弹了一曲《广陵散》,作为千古绝唱和最后向整个社会的挑战宣言。因为这曲《广陵散》,嵇康更是千古留名。后世有很多传说和故事是关于《广陵散》的,似乎所有的故事都在幻想着这曲《广陵散》已经流传了下来,这固然和《广陵散》曲子本身有关系,但更和嵇康这个中国历史上最认真、最执着的人有莫大的关系。
他把朋友看得太认真了,于是写下了两份绝交书和朋友绝交。他很珍惜友情,其结果是越珍惜,越得不到。他对纯洁有着十分顽固的癖好,最后导致被人诬陷致死。在那个太现实的社会中,他的性格和整个社会格格不入。而最为关键的是他得罪了君子,也得罪了小人。君子不会对他有什么意见,但小人对他却恨之入骨,最后他死在小人的诬陷之中。
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是流传千古的绝交名文。在信中嵇康写道:“你通达事故,善于应变,对事情多所随和而对别人很少怪责,而我却性格率直,心胸狭窄,对很多事情不能容忍,只不过偶然同你认识罢了。近日听说你升了官,我觉得十分惊恐不安,担心你要推荐我出去做官,像厨师不愿让人说只有他自己在割肉,于是硬要把尸祝也拉去帮助自己一样,使我手执鸾刀,也沾上膻腥气。”“作为二人双方的互为知己来说,重要的是要了解彼此的天性,从而成全彼此的天性。夏禹不逼迫伯成子高一定要做诸侯,是因为要成全伯成子高的气节;而孔子不向子夏借伞,是为了不暴露子夏的缺点。……我的兄长刚刚逝世,心情常常感到十分痛苦,女儿刚刚十三,儿子也只有八岁,还都没有到成人的年龄,更何况我自己还经常生病。这些让人悲伤的事情,怎能说尽呢?我现在只想守在自己的茅舍里,教养自己的子孙,经常同自己的亲属谈叙一下久别之情,叙说一下自己的生平过去,喝上浊酒一杯,弹上清琴一曲,这就是我的志愿。如果你要非缠住我不可,也不过就是要替官家找到适当的人选,以补助时世的需要罢了。……假如你一定强迫我同你一道进入仕途,一定要把我弄进官场,这样你才能快心,而你一旦这样逼迫我,我是会发作疯病。如果不是对我有深仇,我想你是不会把我逼到这种地步的。……以上所说是我的心意,写这封信一方面以此向您解释,并且以此和你绝交!”
老狐狸认为,为人处世,最好是不要肆意得罪人,如果要得罪的话,也要宁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因为得罪君子以后,君子虽然可能会十分介意,但绝对不会一心想着报复。而得罪小人以后,可能小人表面上不会介意,但还是会想尽办法去陷害,以此来泄心头之恨。在嵇康的悲剧中,他的致命弱点就是过于认真,其实山涛也是好心一片,希望他能出山做官,即使嵇康不领情,也没有必要走上绝交这条路,他把朋友这两个字看得太重了,最后只能通过绝交来说明自己的为人处世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