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玉面十二少
`
“停!” 二叔一声断喝,突然停手,勒马止步道:“今日到此为止,李贤侄果然好本事,汝乃数年来登州大营里能与本帅鏖战一百回合而不败者,实在快哉!自古英雄出少年,古人诚不欺我也,哈哈哈哈!”
李靖面露感激之色,知道这是二叔给他台阶下,再打下去,他肯定会输,当下客套几句,与二叔并肩策马回营。
今天我二叔很高兴,比我上次来登州时还高兴,因此刺史府今夜摆着一桌上好酒宴,为我等三人接风洗尘。
众人刚按宾主位置坐定,却听管家杨寿扬声道:“恭迎少将军回府!”
“今日太过高兴,一时竟忘了叫这小太岁,看来本帅真的老了。”二叔忽然拍着脑袋自怨道。
只见一位身高八尺,一身黑甲,腰挎宝剑,生得剑眉虎目的年轻将军走了进来。而且他态度嚣张,也不向二叔行礼,直接走过来紧紧地拉住我和高手的手臂,语气悲怆感情丰富:“兄弟们呐,我想的你们好苦啊!”
此人不是从小与我和高手一起长大杨义臣还会是谁?义臣也过了加冠之龄,印象中他比高手还大两个月。三人深情相拥,一切尽在不眼中。大哥,缘分呐,啥也别说了,眼泪哗哗地。
“你们这两个小子真不仗义啊,听说你们在长安三结义,都不顺带捎上我。”义臣怒道,那可与牛眼媲美的眸子里竟然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类似怀春少女般的幽怨。
我平服了一下刚才激动的感情,正色道:“义臣哥,你这样说我就要严肃地批评你了。你别忘了你也姓杨,也是我爹的儿子,众所周知,你是杨氏家族的一分子,我们本来就是同姓兄弟,你怎能如此小气的来抢我的异性兄弟?”
“嘿嘿,好象有点道理,每次都说不过你,算了,那我就不跟你算这笔帐了。”义臣一脸憨厚的笑道。
“你们两个小兔崽子到底有完没完,菜都凉了。”二叔佯怒道,看样子是被我们被冷落一旁,老脸挂不住了。
我们赶紧坐下,一个个轮番给二叔敬酒,方才逗得他开怀大笑。毕竟,二叔虽然已经有了十一个干儿子,但只有我和义臣才算真正的杨家人,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明显比他十一个义子要高出许多。
“义臣哥,你今天外出可真是不巧,错过了观赏一场精彩大战的机会!”酒过三巡,我准备绘声绘色给义臣描述一下今天的校场之战,这样可以顺便拍拍二叔的马屁,以证明他老人家是多么的威猛无敌。
“外出?我没有外出,也听军士来禀告过有精彩大战,无奈职责在身,不能前往观摩。” 义臣说这话似乎有些委屈,又有些得意。
搞了我半天我才明白,原来他今日驻守城门,不能擅离职守。二叔治军严谨,无论是谁犯了军规,都是一样的军法处治,这令我暗暗叹服。
“这位李兄弟真有传闻中这么厉害,能与二叔大战一百回合?” 义臣显然是回来的路上听到了很多八卦新闻,此刻忍不住问道。
“李贤侄武功绝不在你之下,哈哈,义臣,你这次有对手了。”我们还没说话,二叔已经抢先说道,对李靖赞不绝口。
“此话当真?走,李兄弟,我们出去比划比划!”义臣一听这话就来劲了,眼看就要拉着李靖去院子里切磋一番。
二叔在这个时候又发话了:“我说你这小猴崽子怎生如此性急,饭还没吃完就想打打杀杀,李贤侄在这里又不会跑了,改天再切磋也不迟,来日方长……”
“对对对,二叔教训得是。”义臣松开有些尴尬的李靖,摸了摸脑袋道。
“李贤侄武艺高强,不知师承何人?”这二叔跟我老爹一样,瞅到顺眼的后辈,都喜欢先查一下户口。
“靖所学庞杂,其中曲折,不提也罢。”李靖毕恭毕敬的回答道,看样子这是真话。
“原来如此,难怪本帅看不出你的武功出自何门何派。”
李靖此刻似乎有点喝高了,语出惊人:“练武强身杀敌固然重要,但靖一直认为,我辈大好男儿不可一辈子拘泥于武学,否则顶多也只个有勇无谋的武夫而已。”
“哦?李贤侄高论,本帅愿闻其详。”二叔一下来了兴致,好奇的看着李靖。
李靖昂首挺胸,豪气干云,道:“大丈夫当学万人敌,而非一人敌!”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傻愣愣的看着他,仿佛在仰视传说中的偶像。
当下李靖高谈阔论,什么行兵布阵之法,什么孙、吴之术,一一信手拈来,口若悬河。二叔和义臣听的津津有味,时不时的还插上几句话,各抒己见,三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只恨不能秉烛夜谈至天明。
我和高手这两个门外汉愁眉苦脸,半天插不上话,这很伤我俩的自尊,感觉自己象没进过城的农民。可是在二叔面前又不能太放肆,只得陪着他们喝闷酒,这要换一个场合,我和高手早就自顾自的吆喝着哥俩好五魁首八匹马或者是嘻唰唰蹦嚓嚓两只小蜜蜂飞到花丛中了……
“李贤侄胸怀大才,即使那张良重生韩信再世也不过如此,令本帅也汗颜三分,他日前途必不可限量!”二叔由衷的赞叹道。
我很明白他的意思,不容易啊,终于论到哥们插话了,于是赶紧提议道:“孩儿常听二叔感慨在众多义子中无人能承您老人家衣钵,既然二叔如此欣赏李兄,不如就将他收为义子吧。我相信,李兄必能青出于蓝,将二叔一身所学发扬光大!”
这个很有建设性的提议提的那是恰倒好处,简直就是雪中送炭,我很清楚后直小说演义中的杨林是多么渴望有一个能继承他衣钵的人。演义中杨林与他最欣赏的秦叔宝义反目成仇后,伤痛至极,据说他也是为了给秦琼面子才被罗成刺死……现在,历史不会重演了,李靖怎么看也不比那秦琼差劲啊,要比谋略,秦琼比李靖还差一大截呢。
二叔差点就要紧紧握住我的手亲热的喊一句‘缘分呐,谢谢啊’,可是为了发挥一个老同志的职业素养,他还是面带难色道:“本帅正有此意,不知李贤侄意下如何?”
李靖自然明白我的用意,这可是拉拢这老顽固的大好机会啊,反正做我二叔的干儿子也不丢人,毕竟现在还没到隋炀帝时期杨家众人被人人喊打的糟糕局面,而且我敢肯定那段历史永远不会再发生了。
只见李靖拱手道:“靖求之不得,只怕将军嫌靖愚钝。”
“你若愚钝,天下便再也没有聪明人了。”
李靖被我培训的越来越象一个职业演员,有望拿下一届的大隋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扑通一声就跪了下去,恭声道:“义父在上,请受孩儿一拜!”
“靖儿快快请起,有子如此,夫复杂何求,哈哈哈哈哈哈……”二叔高兴的差点老泪纵横,朗声道:“来人啊,传令下去,本帅新收爱子,大宴三军。告诉他们,本帅第十二太宝,正是能与我大战一百回合的三原李靖。”
此后难免又有一番庆祝,暂时略过不提。总的来说,在登州的小日子还是过的挺滋润的。
算算日子,在登州呆了足足五个月,我与军中稍微有点权势的人都混得挺熟,经常在不违反军纪的情况下请他们出去吃喝玩乐,顺便灌输一点大家都懂的想法给他们。现在,整个登州大营,谁敢不给我雁门公几分薄面?
我心里乐开了花,感觉这登州十五万精兵,似乎有一半都归我所有了。李靖也在努力的逢迎着二叔,将来这个老古板只要一点头,所有的登州兵都是本公子囊中之物。
当然,也不能说李靖是在曲意逢迎,其实是在认真跟二叔学本事,他本是个好学之人,若今得遇良师,不亦乐乎。
义臣也常常拉着李靖切磋,二人武艺在伯仲之间。通常切磋完毕之后,义臣会带李靖去军营参观,现在军中人人都认识这个厉害的刺史府十二太宝,都将他当偶像崇拜。久而久之,人送外号玉面十二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