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因联惜松龄
清代着名文学家蒲松龄,自幼饱读经书,才华横溢,机智过人,然而他几次参加科考,都名落孙山。他愤恨地放弃了科考,开始文学创作的道路。蒲松龄为了激励自己写作,不断进取,便在镇纸用的铜条上刻了一副对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副对联,上联写了西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兵的故事,下联则写越王勾践被敌国俘虏后忍辱负重、终于起兵雪耻的典故。蒲松龄用这两个故事来表达自己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毅力和恒心。
在这副对联的激励下,蒲松龄埋头写作,从不懈怠。为了收集写作材料,他专门开了个茶铺,供路人过往饮用。过路者若给他讲一个故事便免费喝茶。通过和过路人的闲谈,蒲松龄得到了许多写作材料。春去冬来,雪消花开,他终于创作出了名传千古的《聊斋志异》一书。
传说,有一天清早,蒲松龄正赶往茶铺,在路上碰见了当时有名的学士王渔洋。由于王渔洋也早知道蒲松龄的大名,相逢之下,十分高兴,心想,蒲松龄是不是传闻中那般有才学呢?于是便出了一个上联让蒲松龄对:
杨柳花飞,白面郎君吹木屑;蒲松龄一听,联想起了自己的遭遇,心中很是凄凉,于是苦笑道:
梧桐叶落,青皮光棍打秋风。
蒲松龄以自身的实际经历为依据,对了王渔洋的上联。王渔洋见蒲松龄果然是人间奇才,便恭敬地把他请到家中,让他当了一名私塾先生。从此,蒲松龄更加发奋地写作了。
独眼探花对君王
清代,江西萍乡有个叫刘凤诰的才子。他自幼苦读经书,满腹经纶。然而他小时候玩耍时弄伤了一只眼睛,所以其貌不扬。
有一次参加殿试,皇帝见刘凤诰相貌平常,且一只眼睛不大好使,有些犹豫,但又不便当众取消他的考试资格。思考良久,想借对联来为难他,让他知难而退,名正言顺地淘汰他。于是,皇帝要求刘凤诰对对联,刘凤诰满口答应。
皇帝开门见山,直击刘凤诰的要害:
独眼不登龙虎榜;上联中很露骨地表示,自己要淘汰刘凤诰。刘凤诰却并不灰心丧气,而是面对现实,实事求是地答道:
半月依旧照乾坤。
皇帝还想再难他一难,随即又出了一上联:
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汉;上联中很明显地嵌入了“东西南北”四方位,同时寓意自己是皇帝,有绝对的选择和决定的权力。
刘凤诰一听,也不畏惧,堂堂正正地答道:
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
这一下联,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且也嵌入了“春夏秋冬”四季,很有信心地确定自己是探花无疑。皇帝见他对答如流,才华出众,心中非常高兴,便当场钦定刘凤诰为探花。
采桑女与挖莲郎
古时候有位勤劳质朴的采桑女,不仅生的容貌俊美,而且聪慧大方。到了“女大当嫁”之时,月老、红娘进出其家,来往穿梭。父母一时拿不定主意,就同女儿商量。采桑女说道:“父亲母亲,女儿的事你们就别操心了,我出一句下联,谁能对上上联就嫁给谁。”说着,采桑女念出了下联:“采桑女,摘叶留心等后生。”此事传开之后,该女家门庭若市,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大多数人是出于好奇心来凑热闹的,但也不乏应对者,不过所对之联姑娘并不中意。后来,还是一位英俊朴实的青年农民对了上来,为:“挖莲郎,盘根摸梗寻佳藕。”
在众人一片欢呼声中,采桑女与这位挖莲郎喜结连理,传为一段佳话。
乞丐以联得佳人
据说,宋太宗年间的状元吕蒙正有次进京赶考延误了日期,身无分文,只得以乞讨为生。某天,刘宰相之女抛绣球招亲,京城内热闹非凡,吕蒙正也赶去凑热闹。彩楼门外的守卫看见吕蒙正衣衫破烂,便拦住他不让进去。
吕蒙正怒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守卫辩驳不过他,只好放行。
这刘小姐生得国色天香,琴棋书画亦是样样精通。此刻,吕蒙正被带到了彩楼下,刘小姐撩起珠帘一看,见此人虽然邋遢,但五官端正、双眼炯炯有神,倒是有些王侯之气。于是刘小姐出了个上联,让丫鬟带话给吕蒙正,这上联是:“黑白未分此去不知南北”。吕蒙正脱口而出:“青黄不接特来讨点东西。”刘小姐一听,对得颇为工整,只是俗气了些,便再出一题:“荷叶鱼儿伞。”吕蒙正整了整衣冠,说道:“花絮虱子窝。”刘小姐又出一对:“一杆银枪能挡雄兵百万。”吕蒙正挥了挥讨饭棒对道:“半段竹竿驱走恶狗千条。”刘小姐暗自觉得好笑,这三联吕蒙正对得实在是俗气了些。
丫鬟有意成全吕蒙正,便在刘小姐耳边暗暗嘱咐了几句,只见刘小姐笑了笑,再出一联:“十字街头叫老爷老爷老爷老老爷。”吕蒙正忽然眼睛一亮,对道:“金銮殿上喊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刘小姐听后,撩起珠帘,手捧绣球走到台前,抛向吕蒙正。吕蒙正眼疾手快,接住绣球,二人结为一段良缘。
包拯用联巧破案
北宋时期着名清官包拯,有“包青天”的美誉。一次包拯微服出巡,听说了一个奇案:一对新婚夫妻,在新婚之夜,富有才情的新娘为了探究新郎的才学,就出了一对句“点灯登阁各攻书”(“灯”为“灯”的繁体字)。这是一个连环对,不但“灯”同“登”,“阁”同“各”是同音字,前字分别是后字加偏旁而成,而且“点灯”二字还是双声。新娘出了对句后,就隔着房门对新郎说:“你若对不出下句,今晚就不准进入洞房。”新郎想了很久也没有对出来,非常生气,于是去了学堂。第二天新娘起床后,看到坐在桌前的新郎愁眉不展,便问是何故。新郎说道:“我到现在还没有对出来,正发愁呢。”新娘听后,竟然悬梁自尽了。
因为出了人命案,县衙不问青红皂白就把新郎抓了起来,最后屈打成招,决定秋后问斩。包拯听闻此事后,觉得事有蹊跷,于是决定夜里潜入新娘屋内,一探究竟。这夜,包拯走到室外,月光如水,梧桐树下放着一把椅子,心里一动,对随从们说道:“这案子破了。”随从们都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早晨,包拯来到县衙,马上命人上街贴出告示,内容大意是开封府要在本地招取一名有才学的书生到府内任职,欢迎有志之士应试。有十几个应试者来到县衙,包拯出的考题正是“点灯登阁各攻书”。当应试者把对句交上来时,包拯看见一个叫梅二的书生这样写道:“移椅倚桐同赏月。”
最后梅二被留了下来,他人都被遣散。梅二见自己被选中,正在窃喜之时,只听包拯冷笑一声,惊堂木一拍,就下令衙役把梅二给捆绑起来。接着,包拯命人把那个新郎带来,当新郎确认梅二是自己的同窗好友,包公更加认定了自己的想法。包拯大声呵斥道:“梅二,你如何奸淫新娘,快快如实招来。”
开始梅二还拒不招认,待包拯大喝一声“下联”后,惊慌失措,马上就认罪伏法了。
原来,那天晚上新郎一怒之下去了学堂,梅二此时正在学堂夜读,便问新郎为何不入洞房。待梅二了解缘由后,便借故离开学堂,潜入新郎的家里。当时新娘还没有睡觉,待梅二借着新郎的口吻对上那联时,新娘便开门把他迎了进来。第二天,当新娘得知自己被坏人骗了时,羞愤自杀。这才引起这桩公案。
苏小妹三难秦观
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与秦观喜结连理,成为文坛一段佳话。据说新婚之夜,苏小妹为了一探秦观之文采,曾把他拒之门外,要回答出三个问题,方可入洞房。这第一题是一首诗,每句嵌入一字,秦观一眼就看出来答案是“化缘道人”,知道苏小妹这是在嘲讽自己;第二题是个谜语,秦观也很快猜了出来。
第三题是个对联,这上联是:“闭门推出窗前月”。前二题秦观都通过了,唯有这第三题,苦思不得其解。苏东坡见状,替妹夫着急,但又不方便直言。于是,苏东坡灵机一动,捡起一块石头,扔进了盛满水的水缸里。秦观听到“噗通”一声,茅塞顿开,脱口而出:“投石冲破水底天。”苏小妹闻声,欢喜地把秦观迎入洞房。
李清照巧对赵明诚
着名词人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不仅是权威的金石家,并且在诗词上也颇有造诣。一次,夫妻二人去青州参加乌老150岁的寿诞。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大家便要夫妻二人给乌老写一副寿联。赵明诚思索片刻,写道:“花甲重逢,又增而立年岁。”每甲子是60年,“花甲重逢”即120岁,“而立”是30岁,相加正是乌老寿辰,客厅里顿时响起一片叫好之声。众人都看李清照如何来接,只见她不慌不忙写道:“古稀双庆,复添幼学青春。”“古稀”是70岁,“双庆”便是140岁,“幼学”是10岁,加在一起,也正是乌老寿龄,上下联可谓是珠联璧合。
众人惊叹不已,乌老也是欣喜非常,亲自铺开宣纸说道:“二位雅兴正浓,请再为老朽赐联一副。”还没有等李清照表态,赵明诚便应承下来,一挥而就写道:“三多福寿子。”未料李清照从容写道:“四诗风雅颂。”赵明诚一心要难倒李清照,便又铺开一张宣纸写道:“乌龟方姓乌。”众人都是一愣,乌老也暗生怒气。只见李清照跟在赵明诚的墨迹后续写道:“龟寿比日月,年高德亮。”乌老看罢,手捻着长须大声说好。赵明诚于是又写道:“老鼠亦称老。”李清照嫣然一笑,又续写道:“鼠姑兆宝贵,国色天香。”众人都为夫妇俩的巧对喝彩,乌老见此联中巧妙地嵌入了“乌老”二字,更是欣喜若狂。
酒鬼秀才巧对联
从前,江南地区有一个秀才整天喝酒,嗜酒如命。一天此秀才醉倒在官府门前,县令将他提到衙门,训斥道:“你身为秀才,乃饱学之士,今日却烂醉如泥,成何体统,本应重责,现在我出几副对联,你若能当即对上,我就饶你一次,你意下如何?”秀才听罢,叩谢道:“遵命。”
县令便出了上联:“好男儿要学文习武。”
秀才连忙答曰:“真才子会行令划拳。”
县令摇头晃脑道:“读书习字。”
秀才脱口而出云:“推杯换盏。”
县令慢条斯理曰:“五经四书百家论。”
秀才喜形于色答:“头曲三花二锅头。”
县令听他所对的尽是喝酒,不由得叹口气:“唉,朽木不可雕也。”
秀才以为是上联,马上对:“嗨,美酒焉能醉乎?”
县令听罢,气得吹胡子瞪眼,拍案喝道:“一派胡言!”
秀才吓得战战兢兢,叩头忙对:“两坛老酒!”
县令勃然大怒,高喊:“给我打!”
秀才一听却喜出望外:“谢老爷,再打四两足矣。”
县令被对得啼笑皆非,又奈何不了他,挥手道:“快退堂。”
秀才起身,踉踉跄跄地离开,还忘不了对上:“将进酒。”
衙役学生对先生
一个突然成了暴发户的衙役,千方百计地供养他的儿子读书,还专门为他请了教书先生,希望将来能改换门庭,光宗耀祖。然而他的儿子已学会了做衙役的行当本色,终究难以改变。
一天,这个衙役的哥哥手持羽扇踱步走来。教书先生就趁机出了上句让学生对下句:“大伯手中摇羽扇。”
学生对出:“家君头上戴鹅毛。”
先生无奈,只得又出六字对:“读书作文临帖。”
学生忙对:“传呈放告排衙。”
先生又出五字对:“读书宜朗诵。”
学生对道:“喝道要高声。”
先生又出四字对:“七篇古文。”
学生又对:“四十大板。”
先生越听越有气,就责骂:“打胡说。”
学生以为又是让他应对,就连忙答:“往下站。”
先生更生气了,骂道:“放屁。”
学生马上对出:“退堂。”
先生见学生实在无法引导,就只得无可奈何地用鼻子“哼”了一声,学生很机灵,当即对出下句:“喝。”
杨盘石改联励青年
清末广东郁南有位叫杨盘石的读书人,他能诗善对,风趣幽默。一年除夕,吃过年饭,杨盘石外出散步,忽然看见有户人家贴出了副奇特的对联:
平生好吃新鲜米;品性不烧隔夜柴。
杨盘石看出,这是家穷人,没有存米,也没有存柴。但这米和柴又从哪里来呢?一打听原来家里只有一个年轻人,是个孤儿,习惯于偷鸡摸狗。没吃的了,去偷,还说是“好吃新鲜米”;没烧的了,也去偷,还说是“不烧隔夜柴”。乡亲们好言规劝过多次,他总是当耳旁风,听不进去。
杨盘石听罢,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赶紧回家找了纸笔,写了几个字,让人去盖贴在原来的春联上。
第二天一早,孤儿家门前围了好些人,这年轻人出门来仔细一看,原来对联变成:
勤劳可食新鲜米;致富长烧隔夜柴。
这时,杨盘石走来,递给他一个大红包说:“年轻人要自食其力,这才是长久之计。这里有点小意思,做个小买卖吧!”从此,年轻人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学童妙对讽秀才
从前,有个狂妄秀才,没有学识,却很爱显摆自己,人们称他为狂秀才。
有一天,他出门,来到一所学堂前,看见一群学童在兴趣十足地交谈,他就想让这个学馆里的老师出来,和他比试一下才学。于是,他大大咧咧地往大门口一站,大声说道:
稻粱菽麦黍稷,这些杂种,哪个是先生;那一群学童听了秀才的联句,都愣住了,不知道如何应对,秀才可得意了。这时,一个眉清目秀的小学童站起来,站在狂秀才面前,把小胸脯一挺,伸出大拇指,很神气地对道:
诗书易礼春秋,许多正经,何必问老子。
狂秀才听了,羞得脸都红了,在一大群学童的哄笑中,溜之大吉。
麦为仪妙联讽乡绅
清乾隆年间,广东雷州有个贡生叫麦为仪。他博学强识,清高正直,诙谐幽默,并勇于同本地乡绅作斗争。
有一次,当地有个庙里供奉的康王元帅要重塑金身,并设禁七天七夜,凡属当地的官民都要缴纳银两并斋戒,禁止杀生。斋戒那天,那些乡绅在庙里杀鸡宰鹅,设宴大吃大喝。麦为仪实在看不惯这些“吸血鬼”勒索民财、大吃大喝,决心要借机讽刺一下,就灵机一动,写了副对联,贴在斋棚两边:
雷打道果真君木偶无灵枉受香烟四百载;风流本乡绅士征尝有限仅供酒肉两三年。
绅士们看了这对联,心中十分气恼。但当知道是麦为仪写的时,谁都不敢说什么。
可麦为仪还没过瘾。他弄来一条狗,把它拉到斋棚边杀了。这一下乡绅们似乎抓住了他的把柄,以他杀狗破斋为名,把麦为仪绑送到了县衙,控告他犯了三大罪状:贡生杀狗犯王法,写对联污辱神明,杀生破坏了斋戒。
他们还给了县官一些贿赂,县官就开始审麦为仪:“你知罪吗?”麦为仪却说:
“老爷,我何罪之有?难道大人没有读过宋人写的《三字经》吗?书中说,‘马牛羊,鸡犬豕,皆六畜,人所食。’古代圣贤之人尚且这样讲,我吃狗肉只是照样做而已,又犯了什么罪呢?今天那乡绅们在康王大元帅那里摆酒设宴,既不给元帅留上位,也不请大人首席作陪,这班乡绅才污辱神明,看不起大人呢。”这一番话,说得县官、乡绅们哑口无言,不知所措。麦为仪又继续道:
“我吃狗肉污辱神明,可那康王却吃人肉呢。康王的母亲徐氏死后,就被康王吃了。因吃得太饱,肚子发胀才变得青面獠牙,而且可憎。这是《封神榜》
里说的,而为此,玉皇封他为‘道果无漏真君’,让百姓敬为神仙。我吃吃狗肉又有什么关系?”这一下,乡绅、县官彻底地崩溃了,当即宣布退堂。
有一年大旱,当地乡绅趁机向农民大肆搜刮,在城隍庙设坛求雨,晚上演戏作乐。那天,数百名百姓露天求雨,道士僧尼装模作样,乡绅们拿了赃钱也装作虔诚,假惺惺跪地求雨。可一连求了七七四十九天,天上一滴雨未下。为了揭露乡绅用此种方法来骗取老百姓的钱财,麦为仪又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城隍庙的大门旁:
野道鬼僧拜散风云雷雨;贪官污吏求出日月星辰。
百姓见了拍手称快,那帮贪官污吏却只能干瞪跟,一点办法都没有。
老工人改联斗“四人帮”
1976年,周恩来总理去世,人民悲痛万分。但“四人帮”一伙却趁机四处活动,制造舆论,妄图篡党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