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家分晋直到韩国灭亡,将近二百年间,韩国基本上未曾出现过一位较有作为的国君,就这一点来说,韩国的历史比起其他六国来就有些逊色了。不过,韩国却曾出现过两位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其一是申不害,他在昭侯时为相,实行政治改革,其二就是韩非子,可是到了韩非子的时代,秦国已经强大到可以随时灭亡一个国家的地步,他就算是战神再生,也不可能有所作为了。
韩昭侯八年,法家学者申不害来到了韩国,实行变法,韩国一度变的强大了起来,但是由于他积贫积弱很长时间,申不害又不像商鞅那么有才华,而且变法的时间也太短,所以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公元前246年,秦国对三晋的攻势越来越紧,韩国随时都有被消灭的可能。韩恒惠王想到了一个祸害秦国,让韩国延缓寿命的办法,在此之前秦国连续更换了三位君主,相对来说也应该是延缓了个诸侯国的寿命。
韩恒惠王所有的方法非常奇葩,他派了一个叫做郑国的水利专家到秦国,声称要为秦国的农业事业做出贡献。郑国说秦国的关中平原大部分地区都是靠天吃饭,所以粮食产量非常有限,如果在泾河和洛水挖一条水沟的话,农田就可以得到灌溉,那样的话,秦国的关中立即可以成为第二个天府之国。
在此之前的公元前256年,秦国已经在李冰的主持之下,修建了都江堰,用来灌溉巴蜀地方的农田,使得巴蜀真正变成了威震天下的“天府之国”,秦国之所以能够纵横天下和这个水利工程的贡献是完全分不开的。
这一举动,引起了秦国内部当权派的兴趣,于是立即破土动工。可问题在于,秦国当时毕竟没有能够统一天下,人口不是很多,青壮年就更加有限,大部分都在行军打仗,要启动这么大的建筑工程,就必须压缩对外征战的频率。
而且这个工程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初步计算也要十年左右。这样的话秦国就没办法尽全力对外作战,而且国力还有可能疲惫下来。
这就是韩国人的妙招,美其名曰疲秦计。
终于经过了十年的艰苦奋斗,郑国渠终于修成了,可是修建者郑国的间谍身份也被秦国发现,就连韩国当年的计划也被秦始皇知道的一清二楚,正当秦始皇暴怒之下要斩杀郑国的时候,突然发现,郑国其实是帮秦国做了一件大好事。
原因在于自从郑国渠修成之后,关中平原上万顷农田成了一片沃野,彻底脱离了靠天吃饭的历史,就算是遇到灾荒年月都不用担心了,秦国的粮食产量简直往上翻了一番,郑国简直就是秦国的大功臣了。
秦始皇没有杀掉郑国,但是他把气洒在了韩国人的身上。虽然说靠着上天保佑,秦国没有因为疲秦计衰落下去,反而更加的壮大,为秦始皇帝统一中国奠定了巨大的基础,但是韩国的用心太歹毒了,如果不给他深刻的教训,他就不知道秦国有三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