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在战国初期因为受到强大魏国的威逼,国土面积急剧缩小,再加上自从秦穆公之后,长达百年的黑暗统治,暗弱无能,导致国力虚弱得像个初生的婴孩,再也不是那个春秋五霸中的强国了。
秦献公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夺取了君位。秦献公在魏国避难二十九年,亲眼见证了魏国从衰弱到富强的过程,他非常清楚魏国之所以能够在秦国的河西地区搅风搅雨,闲着没事就跑到我国领土上来揍人,打完了就高唱凯歌回家,这都是因为李悝变法的关系。秦国要想摆脱这种被动挨揍的局面,办法也只有变法!
于是回国初年秦献公就在秦国实行变法,可问题是他本身不是法家学派的人物,而且当时秦国人才凋零,遇到什么事儿都没人打个商量。对于变法的事情就只能有样学样,效仿魏国的方式,但每个国家的国情并不一样,所以他不可能照搬魏国模式,这么一来,变法就搞得有点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话说秦献公也并不是不想给秦国动一次大的整容手术,让他从一个村姑变成祸国殃民的辣妹,可问题是,秦国的有些村姑拒绝变化,而且他们的势力比较大,秦献公的君位来的并非名正言顺,所以就顾虑重重不敢做出决断。
这样的情况一直到他死了也没有能够得到解决。不过秦国经过他的一番小规模的改革之后,情况终究比以前要好了很多,最起码他们已经开始对魏国发动反击了。前面提到过,就在魏惠王大战三晋,死磕齐国的时候,秦国突然出兵攻打河西地区,并且连续三次出函谷关击败魏军,最后一次还把魏国的千古罪人公叔痤给生擒了。当时要是一刀杀了兴许魏国还有希望,最起码商鞅有可能留下来,没想到秦国人很善良地把他释放了。
也许是好人有好报吧,公叔痤回到国内之后,压制了商鞅很多年,在他死后商鞅失望之余,前往秦国。
这个时候秦献公已经死了,他的儿子秦孝公即位!
商鞅之所以投奔秦国,那是因为当时的秦孝公发布了一份求贤令,号召全国的人才都到秦国来,于是商鞅怀揣着希望过去了。
后来在他的一番努力之下,终于见到了求贤若渴的秦孝公。不过前几次会面并没有取得什么进展,最主要是商鞅没有抓住谈话的要领,他向秦孝公阐述了法家学派的王道和霸道,可是秦孝公对此根本不感兴趣。
当时的秦国就像一只奄奄一息的病猫,连生存都成问题了,还谈什么称霸。大约秦孝公是觉得商鞅说的话太不切实际,虽然舌灿莲花却派不上用场,但总算他的口才还不错,留在朝廷里也许能当个外交官啥的,并没想太重用他!
商鞅回去之后左思右想,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大约终于是发现了自己没有被皇上相中的原因,所以第四次托人找到了秦孝公。这一次他直接跟秦孝公谈强国之术,也就是如何在秦国搞一次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