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位出自中国大陆的心灵开放、期盼发现且善于感知和思索的旅行者来说,外部世界有着无穷无尽的“触媒”,可以让人频频地感受新颖,引发联想,导致深思。倘若这位旅行者还长于用感人的方式就此述说和写作,就能频频地触发倾听者和阅读者的同类心灵活动。眼下,中国著名的智识平台《共识网》总裁、杰出的思想讨论促进者周志兴先生就在很好地证实这两点,以他的这部游记——很值得珍视和共享的一项成就。——时殷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参事)
当一个周游列国的当代徐霞客很轻松,成为有思考、有文采的观察者绝非易事,但周志兴先生做到了。这本书与其说是旅行漫笔,不如说是一位思想者对美国、欧洲和东亚各国的考察报告。中国人看世界的方式,将深刻影响世界看中国的方式。周先生以自己匆匆行走的足迹,践行着一个寻求共识、世界和谐的梦想。——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
海通以还,《初使泰西记》、《乘槎笔记》、《使西纪程》……一批“游记”在中国引起震动之巨大,启蒙作用之深之远,今人难以想象。无奈形格势禁,启蒙中断。直到三十余年前,大门重启,“新时期”开始,一些新的“游记”又起到启蒙作用。三十年来,中国深深卷入全球化浪潮之中,留学、移民、访问、进修、旅游、海外投资、乃至“自由行”等等;各类“游记”林林总总,数不胜数。“海外”“域外”,国人确实“至今已觉不新鲜”。然而,志兴兄的“游记”却使人倍感新鲜。因为他的细致,能见人所不见。更因为,他的“出游”是为了寻求“共识”。他创办《领导者》杂志、共识网,开宗明义,为国内不同观点、价值体系者寻求“共识”。现在,他为寻求“全球共识”而“走向世界”。在文笔生动的“游记”之下,是寻求“全球共识”的努力与呼唤,是“在同一个星球上如果没有基本的共同价值,这个世界能好吗?”的忧虑与深思。因此,这部“游记”别开生面。——雷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这本书很具可读性,外国人如何看待发展起来的中国?中国作为新兴的大国,如何理性地处理好与远邻与近邻的关系,并稳健地走向未来?在轻松、自然、平实的叙述中,记录了作者独特的思考。”——萧功秦(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这本书描绘的事实、记述的经历、抒发的情感,都表现了作者对境外人物和生活的深刻洞察力。本书显示,周志兴先生不仅在中国大陆知识界努力促进共识,还为塑造中外之间、海峡两岸之间的共识做出了贡献。这几类跨界共识是相辅相成的。更多的人像周先生那样宽容和理解不同观点,中国和世界才有希望不重蹈****和冲突的覆辙。——王缉思(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