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尉气焰嚣张,叶剑英苦练三月剑术,打败那中尉。对方心服口服:小伙子,你赢了!
·叶帅最后一次回家乡,听说烈士妻子妻子房礼妹生活清苦留下一封信和100元人民币,托人转交房老太。
·
广东省梅县,有一个小山村那虎形山的山湾里,游人络绎不绝,大家赞叹不已。
这个曾经普通的小山村,如今成了旅游地,是因为这青山绿水哺育了一位大元帅——叶剑英。山间林边,大家循着叶剑英元帅当年的足迹,探寻着他走上革命道路的缘由。
叶帅的家族是怎样的家族?他与叶挺、叶飞是什么关系?他回到老家,如何对待那些烈士的家属?不顾年高体衰,他为什么执意要在老屋子里睡个午觉?
至于答案,梅州人说:叶帅一身剑气,满腔深情。
最后一次回故居
“我要在这里睡个午觉。”
从广州出发,乘大巴上高速公路,急行5小时,走进了一个高大的门楼,这就是叶剑英元帅的纪念园了。纪念园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故居,另一部分是纪念馆。
叶剑英元帅的出生地是梅县雁洋镇雁上村。他的故居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建于清代,坐东北朝西南,是泥砖砌筑的农舍,属粤东地区客家围屋。整座围屋共有15间房屋,进故居左侧后角边两间是叶剑英少年时的卧房。院内整洁清静,远处青山含黛,四野田园青翠。叶剑英在这里出生并度过青少年时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由当地政府拨出专款进行部分整修。
1980年5月14日中午,叶帅最后一次回到家乡,他走进了故居。在这里,他会见了乡亲和族人。然后,提出一个要求,他说:“我是在故居出生长大的,我今天中午要在这里睡个午觉。”当地县领导听罢立即派人布置房间,83岁的老元帅走进了当年自己的卧房,睡了40分钟。其丰富而深沉的感情世界,令人震撼。
1989年,政府在故居右侧建立叶剑英元帅纪念馆。纪念馆原建筑面积1560平方米,1994年又增加1800平方米,高二层,现代园林式建筑,庄重典雅,纪念馆二楼设有五个陈列室,陈列面积500平方米,展线长135米,分别有文物、照片、题词、文献手稿、办公用具、文房四宝等。以5个阶段、20个专题展示了叶剑英元帅光辉伟大的一生。纪念馆正门口左侧的台基上,翠柏鲜花掩映着叶剑英元帅的坐姿铜像,铜像高2米,由中国著名的雕塑家刘焕章雕刻而成。像座上镌刻着中共中央撰写的碑文,供人们瞻仰。馆前竖立2米高叶剑英戎装铜像,门楼上镶嵌杨尚昆题写的“叶剑英元帅纪念馆”烫金大字。门楼两边装饰浮雕,反映叶剑英革命生涯。
无论是在梅州县城,还是在雁上村,人们谈起叶帅,兴致盎然。归纳起来,是这样一句话:“我们的叶老元帅,那是一身剑气满腔深情。他对敌人是剑气凛然,对祖国对人民对家乡,他满腔深情。”
叶氏三杰之冠
少年英雄剑挑日本教官
在雁上村的叶氏祠堂里,叶剑英元帅的堂侄叶选绍接待了记者。他出示了《叶氏宗谱》。关于叶氏来源,谱中记载:叶氏出自芈姓沈氏,为帝颛顼的后代。帝颛顼的后裔陆终有一子名季连,赐姓芈。他的后裔鬻熊很有学问,作过文王的老师。后成王便追封其曾孙熊绎于荆山(今湖北西部)一带建立荆国,定国号为楚。春秋时,楚庄王有一曾孙叫戌,任沈县尹,有称沈尹戌。其后代就有人以沈为姓。
沈尹戌后来任楚国左司马,他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深得楚人敬重。楚昭王十八年战死沙场,昭王封他的儿子沈诸梁在叶(今河南叶县南旧城),称为叶公。叶公曾平定白公胜的叛乱以复惠王,有功于楚,得封南阳,更获赐为公,退休于叶。其后人便以邑地为姓氏,称为叶氏。叶氏有位叫叶映玉的后人,从中原迁到福建上杭。叶映玉12世孙叫叶俊贤,迁居到雁上村。叶剑英、叶挺同为叶映玉的二十八世,上将叶飞为叶映玉的二十七世。叶氏一门,在现代史上出了三位旷世英杰。而叶选绍认为,叶剑英元帅三杰之冠。
叶剑英元帅生于1897年4月28日。原名叶宜伟。7岁的时候,父母犯了难。叶家三代没有读书的,宜伟天资好,想送他读书闯出去,但是拿什么交学费?最后母亲说,再难,也要供阿伟读书。
1904年,叶剑英入雁洋堡横西村钟傲泉私塾读书,以后在本村的怀新学堂读书。1908年,他读完了私塾,这时家境稍有好转,父母便送他到丙村三堡学堂读书。在学堂里,他学习勤奋,生活艰苦朴素,晚间经常读书到深夜,每天天不亮就起床锻炼身体,平时很少回家。1912年以最优秀成绩毕业,考入梅县东山中学。入学那天,他曾写下这样一句诗:“放眼高歌气吐虹,也曾拔剑角群雄”
1917年。叶剑英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小时,他曾学得劈剑术,进了学校,经过训练,他的劈剑术大长。他将名字正式改为“叶剑英”意即手舞利剑的英雄。一名日本中尉教官自视出身武士世家,剑术高超,常常主动找人击剑。好多师生都败在他的手下。他曾气焰嚣张地宣称:“在讲武学校,在中国,剑的不行,我没有对手。”
叶剑英听了很不以为然,他决心要击败这个日本人,为国争光。从此以后,苦练剑术。一位叫金至顺的朝鲜同学愿意为他陪练,他们一起练了三个月。精通剑术的林振雄教官听说后,也跑过来多次对他进行指点。大家都希望叶剑英能杀杀日本人的威风。
日本教官听说了叶剑英苦练劈剑术的事,认为手下又将多一员败将。一天。在校园里巧遇叶剑英,以暗含嘲讽的口吻说:“小伙子,练得怎么样了?敢来试试吗?”“教官,明天我将与论剑!”叶剑英从容下了战书。
第二天,两人先后来到操场。许多教官和同学都来观战。日本教官来势凶猛,求胜心切,“嗨……嗨”地狂叫,发起进攻,连劈数剑。叶剑英气定神闲,以守为攻,沉着应战。十个回合后,他看到了对方的致命弱点是焦躁。而且,攻势渐成强弩之末。突然,他反守为攻,大喝一声,举剑凌空劈下,剑锋直指对方胸部。
日本教官举剑来挡。叶剑英“当”地一剑劈在对方的剑上,并死死摁住,并用力下压。如宝刺顺势向里再刺,对方性命即告终结。日本教官的气焰顿时散尽,他突然认识到了性命的重要性。连说:“叶,手不要太重!手不要太重!我认输了!”
操场上,一片掌声。日本教官汗流满面,他垂首趋步上前,拍着叶剑英的肩膀说:“小伙子,你赢了!”说罢,将自己喜爱的一把战刀送给叶剑英,作为纪念。从此,叶剑英在军校名声大振。
他在给弟弟叶宜超的信中,这样写道:“当今天下混乱,乃英雄吐气之时。有胆识有军事技能者为前驱,有文才有武略者为后盾。我决心精通文才武略,将来在疆场上一显英雄豪气。”
如此英豪,使叶剑英投入到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成为必然。
1927年7月上旬,经周恩来同志,中共中央批准叶帅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8月1日,与周恩来、朱德、叶挺、贺龙等组织南昌起义。
三次回归故土
亲切关照烈士亲属
叶帅戎马倥偬,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他才有机会回故乡。
1951年5月,时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书记的叶剑英,到粤东地区调查了解土改成果。他微服轻装,回到梅县,夜宿村头的梅江岸,次日清晨,他徒步回到雁上村。回到故居小坐一会儿,然后,悄然离去,他不愿惊动乡亲。
1953年10月15日,担任中共中央南方局代理第一书记,中南军区代司令员和中南行政委员会代主席的叶剑英,在十多位同志的陪同下,再次回到故乡。
那天下午三时半,叶帅一行乘木船从丙村顺水而下,在雁洋麒麟寨码头登岸,徒步回老家。他最先看望的革命老人叶颂承。这时,老人卧病在床,叶剑英走到他的床前,叶颂承老人看清了是叶元帅,激动得哭了起来。叶帅指示当地负责人给老人治病。回到北京后,还亲自寄回药品给老人。
1971年1月6日,叶剑英因公顺路又一次回到了故乡。
这次回乡,叶帅看望了煤矿工人,到母校东山中学与老师们座谈,询问家乡的生产、生活情况。人们在他面前呼喊了很多“万岁”的口号,当喊到“人民万岁”的时候,他听了,非常高兴,振臂和大家一起高呼起来。接着,叶帅发表了讲话,他肯定了家乡50年的变化,但也尖锐地指出:“道路没有变,田园没有变,房子没有变,只有山变了,变得光秃秃。这主要是地委的责任。以后我有时间,还要回来看。”故乡人听了这番话,陷入了深思。
1977年,叶帅来到了广州,他很想回到故乡看看,省委考虑到他健康的状况,便婉言劝他不要回去,待以后身体好了再说。叶帅接受了这个意见。但他请工作人员买了两大筐苹果捎回去,分送给地委干部和中学老师们。
1980年5月13日至5月17日,是叶帅第三次,也是他最后一次回家乡视察了。
16日晚上,叶帅接见了丙村公社一位(1925年)革命烈士陈雨荣的妻子房礼妹。房礼妹,23岁时丈夫牺牲,领着一个不满两周岁的孤儿。儿子1962年病逝了,家里有两个孙子,几个曾孙共12人。叶帅向房老太要了一张当年陈雨荣的照片。第二天,老元帅留下一封信和100元人民币,托人转交房老太。在印有“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办公厅”的信笺上用钢笔写着:房礼妹同志:您好!奉叶副主席之命送上人民币壹佰元,聊为补贴家用,相信随着祖国四个现代化的迅速实现,家庭之困难必能逐步得到解决,望烈士之后人当继承遗志,为这一伟大事业,多做贡献。
17日上午9时,叶帅在梅县地委大院,接见了地直、梅县军分区、梅县、梅州市机关干部、战士。
2500多人聆听他的重要讲话——《向山区进军》:“这次回梅县来看一看,不是检查工作。我看到同志们的精神面貌很好,生产有进步,生活有提高。现在我想讲两点意见。一、要向山进军。梅县是山区,山地很多,除了水稻,经济作物可以上山。木茨可以上山,果树可以上山,还有茶叶、油桐、油茶、药材等都可以上山。还有很多矿产都在山里面。山区要搞好造林,有了林就有水。有了水可以灌溉,可以办小水电站,条件好的水源多的可办大些,条件差的水源小的可以办小些。平原可以办沼气,办了水电,就可以解决燃料。要把好的经验加以推广,沼气要大办。二、梅县地区北方干部,南下干部比较多,他们有战争经验,有做地方工作经验,梅县干部、广东干部要向外来干部学习。我提议外来干部、南下干部要学习本地群众语言,懂得语言就能下去了解情况。语言不通,一年之内要基本学会。外来干部和本地干部都要搞好团结,互相学习,同心同德,把工作搞好。人老了,总想回来看一看。希望梅县地区生产一天一天发展,人民生活一年一年改善,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文化科学水平。梅县原来文化水平高,但有文化无科学,要提高文化,提高科学。”
老帅回到北京,挥毫书写了一首七言绝句——《回梅县老家》:八十三年一瞬驰,木窗灯盏忆儿痴。人生百岁半九十,万丈霞光值暮时。
这首诗,充满了对儿时的追忆,对故居的眷恋,对人生的感怀,对家乡的深情……
不负元帅期望
小山村跻身广东名镇
“要向山进军,靠山吃山,吃山要养山。要搞好造林,有林就有水,有水必有山,无水不成山。”“还要办好交通,搞好公路、铁路建设,经济才能活跃起来。”这是叶帅最后一次回乡时讲过的话。
二十多年来,家乡人民牢记叶帅的教导,终于创造出了“山变绿、水变清、人变富”的新面貌。
如今,梅县人民终于可以告慰叶帅的在天之灵,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几年来,梅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地处粤东北山区的梅县,是广东省的产煤大县,去年,随着最后10家煤矿的关闭并成功转产,梅县走出了全面退出煤炭行业和遭受连续三次强台风袭击的困境,并转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轨道。
现在,当地工业呈多元化发展,民营经济继续壮大,培养发展了一大批骨干企业集团公司。往日,提起“世界客都”、“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海内外人士都知道说的是叶帅故乡梅县。如今,梅县更有了许多新衔头:诸如“全国水果百强县”、“全国农民收入先进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文化建设先进县”、“广东省林业生态县”、“广东省旅游强县”等。今日的梅县,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群众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梅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已经成为投资置业的热土。
目前,全县正在以“叶帅故乡美,客家风情浓”为主题,以“名人、客家、生态、文化”四张特色牌为依托,奋力打造“中国旅游强县”;着力优化升级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生态旅游业,加速发展县域经济;深入实施“十项民心工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