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植物园、林场等森林旅游资源,我国森林旅游积极发挥生态文明教育作用。以森林公园为例:我国自1982年9月建立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湖南省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以来,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森林公园的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09年,全国共建立各级森林公园2458处,总经营面积1652.50万公顷,其中,建立国家级森林公园730处,国家级森林旅游区1处,经营面积1151.90万公顷。此外,每年到森林公园参观、游览、访问和学习的游客快速增加。2009年,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浙江温州山水旅游节上指出:我国森林旅游人数和总产值正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http://www.forestry.gov.cn/portal/main/s/225/content276083.html.)。2006—2009年,全国森林公园接待森林旅游人数超过10.66亿人次,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7%,有123处国家森林公园年旅游人数超过50万人次,46处国家森林公园年旅游人数超过100万人次。森林公园不仅成为弘扬生态文明的主要场所,还成为形式多样的教育基地,提高了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森林旅游发挥着生态文明教育的警示、认知和引导三大主要功能。
1教育警示功能。西语中的文明一词Civilization,其本意之一是城市化。这既意味着走出自然、改变自然,又标志着人类自我中心。这种核心理念蔓延至今,便催生了从工业革命直到全球现代化的一系列社会巨变——不仅有都市的繁华景象,还有林立的钢筋水泥、喧嚣的汽笛、灰蒙的天空,人们渴望走进与回归清新自然的环境,于是选择森林旅游、户外等方式走近能帮助其放松身心的农田、小溪、大山、森林等自然环境中。然而人们看到的往往却是被工业园占据的农田、漂浮垃圾的小溪、土地裸露的大山和缺少了鸟语花香的森林。不仅如此,根据官方的统计报道:在我国,沙漠化和严重沙漠化趋势的土地占国土面积的30.58%;水土流失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15%—20%的动植物种类濒危;全国正常年份缺水400亿立方米,400多座城市供水不足;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不降反升,环境事故居高不下……种种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生存。当人们进行森林旅游时,不禁思考如果再不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那么脚下踩踏的一方自然土地、看到的一片绿色,有可能在转瞬间都不复存在。现有的良好森林旅游资源在带给人们自然清新的享受时,也是反比环境恶化问题,给人们以环境警示。
2教育认知功能。旅游者在观光游览的过程中,体验祖国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感受回归大自然愉悦心情的同时,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培养了他们热爱森林、保护自然的美好情愫。
为让更多的人们了解森林、认识林业、探索自然,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植物园等根据拥有的资源情况,加强森林(自然)博物馆、标本馆以及宣传科普的标识、标牌等生态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河北前南峪国家森林公园建立了水土保持展览馆、林业发展史展览馆和太行民居博物馆;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依托侗家鼓楼和风雨桥等民族风格建筑群,建立了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收藏、陈列展示体现侗族历史、文化、生产、生活习俗的各类文物;内蒙古森工乌尔旗汗国家森林公园的自然博物馆,收集存档的标本种类达2054种13695件,是林业行业中馆藏标本最全、科目最多、制作水平最高的自然博物馆;哈尔滨国家森林公园建立了13个植物专类园区,园内设置植物标牌、解说牌,每年开展“认知植物亲近自然”等一系列科普活动,使上万名中小学生接受植物科普知识的教育;山东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采集、制作昆虫标本800余种10万余件,植物标本700多种,每年都有20多所大、中院校的学生来公园实习。各类森林旅游资源积极发挥着教育认知功能,帮助旅游者拓展环境知识,增强其环境保护意识。
3教育引导功能。森林旅游发挥教育作用,不仅要对人们发出环境问题的警示,普及环境知识,更要引导人们接受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尽己所能做出环境保护的行为。目前,一批国家级森林公园已经被命名为省级以上的科普教育基地、生态道德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更多的森林公园也已经成为大中小学生的实习基地、夏(冬)令营活动基地,科研人员的实验基地,广大艺术爱好者、艺术家的写生创作基地、影视拍摄基地等等。依托森林旅游资源,人们的旅游活动更多地赋予“环境保护”的主题,如湖南长沙2010年5月举行了以“低碳出行”为主题的环湘江骑行比赛;湖南衡阳户外登山协会定期举行环境公益主题的登山、穿越、徒步、溯溪等活动;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成都于2009年12月举行首届森林文化旅游节,结合成都林业资源,引导开发赏花、观叶、看鸟、寻蝶、采果、品茶、避暑、科考等八大绿色生态旅游项目。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旅游者在游览休闲过程中拓宽了对自然的认知,受到了自然生态知识的科普教育,并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在个人生活与工作中倡导环境保护行为,成为环境保护的具体行为者;另一方面,合理引导开展的森林旅游活动也引导当地居民,意识到旅游资源的良性发展才能给他们带来长期有保障的经济实惠,因此,旅游资源地居民也能积极主动担任起保护环境的工作。(http://www.enjoychina.cc/html/huwaixinwen/chengdu/20100109/22650.html.)
(三)森林旅游改变了传统旅游形式
传统的旅游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的一贯模式展开,旅游者在传统旅游中的经历不够丰富,体验不够深刻,对其观念的影响意义不大。而森林旅游不同于传统旅游,旅游者为自然区域本身所具有的森林旅游资源吸引,在旅游活动中结合感官体验、心境体验和意识升华,实现旅游审美的悦耳悦目、悦心悦意和悦神悦志的递进,体验深刻且富于生态文明的深远意义。森林旅游产品开发设计更是以研究资源自然特征为基础,对野生生物和自然资源进行非消耗性的利用,同时融合区域内富于文化特征的旅游资源,使森林旅游活动中的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互为补充,彰显生态文明精神。森林旅游为防止严重的环境危害,以严格的管理为手段,进行影响和综合效益的评价,避免出现传统旅游形式中,因为计划不周带来的环境负效应;这种精心设计的计划还能使旅游资源所在区域成为一个以保存当地居民的传统价值并向外界传播其文化的中心,促进文化繁荣。森林旅游使生态文明渗入到旅游的基本要素中,规划设计吃住行游购娱的绿色生态产品,使人们的旅游活动与环境效益密切结合起来,让参与的人们尽情享受大自然的古朴、清静,让他们亲身感受“生态”的意义,影响人们的旅游观念,进而对人们的生活发生影响。
森林旅游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一、森林旅游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发展观基础
(一)森林旅游生态文明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森林旅游生态文明建设是旅游行业和林业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推进行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实质上,森林旅游中的生态文明建设从本质上与科学发展观是一致的,都是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基本原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
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思想意识上实现三大转变:必须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理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必须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转变;必须从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转变。
(二)森林旅游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三个层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森林旅游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明确森林旅游生态文明三个层次,主要包括森林旅游的生态意识文明层、生态制度文明层和生态行为文明层。
森林旅游的生态意识文明层,是森林旅游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层内容。帮助社会和个人正确认知森林旅游生态问题,能树立进步的生态意识、健康的生态心理、高尚的生态道德,以及在森林旅游所有活动中表现出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
森林旅游的生态制度文明层,处于森林旅游生态文明的中间层。政府和行业高度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为规范和引导生态文明建设,建立起森林旅游生态制度、法律和规范,形成森林旅游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准,是正确对待森林旅游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
森林旅游的生态行为文明层。指在森林旅游生态文明意识层和制度层的影响和引导下,人们在从事森林旅游实践活动中,以具体的行为活动表现出的生态文明形态,是森林旅游生态文明的表象层,包括合理开发森林旅游资源、科学规划森林旅游区域建设、有序引导旅游者参与森林旅游活动等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同时还包括旅游者和森林旅游区社区居民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
(三)森林旅游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四个延展
建设森林旅游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森林旅游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们在森林旅游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制度和行为的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文明经济性、政治性、文化性和社会性的延展。主要包括:
经济性延展,指森林旅游经济性活动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必须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开展森林旅游经济活动要从资源合理开发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努力实现森林旅游活动中循环经济的发展。打破传统经济活动中忽视环境保护的意识,开发森林旅游产品过程中实施清洁性的生产,最大限度减少生产周期对人的健康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损害。
政治性延展,是指森林旅游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把解决森林旅游生态问题、建设森林旅游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必须从树立森林旅游正确发展观和生态观入手,建立健全森林旅游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发挥政府引导者的行政效力和人民群众的主体效力,积极推动森林旅游生态文明社区参与建设。
文化性延展,指一切森林旅游的文化活动,即进行森林旅游生态文明建设所必须的思想、方法、组织、规划等意识和行为都必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着重强调,树立森林旅游的生态文化意识,实现从征服自然、破坏自然到珍爱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意识回归;注重森林旅游生态道德教育,形成防止森林旅游资源破环和保护森林旅游生态环境的生态文明风尚;加强森林旅游生态文化建设,摈弃个人为中心的思想,尊重自然发展的规律,建设好森林旅游向生态哲学文化、生态伦理文化、生态科技文化、生态教育文化和生态美学文化等方面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