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70年代末,以苹果公司为代表的“车库”公司,开始在微型电脑领域崭露头角,这让一直以生产大型电脑著称的IBM深感懊恼。这是IBM高管十分不想看到的。为了和苹果公司争夺微型电脑市场,IBM公司决定行动起来。
在经过一番商讨之后,IBM公司成立了一个研发小组,开始着手研发IBMPC。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后,IBMPC正式研制成功。随后,IBM公司和以设计电脑软件为生的微软签署了合作协议,决定在这款电脑上装配微软设计的软件。
IBMPC的出现对于苹果公司的电脑产生了巨大威胁。在IBMPC面世后,全世界各地的电子电脑厂商争相转产PC机。在风光无限的IBMPC面前,苹果的电脑显得有些相形见绌。
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苹果公司遭受IBM和微软公司的联合绞杀时,苹果公司内部也开始变得矛盾重重起来,最终在1985年,乔布斯被逐出了苹果。
没有乔布斯的苹果,似乎在激烈地竞争中显得更加力不从心了。而苹果公司的内斗无疑是给了微软和IBM趁虚而入的机会。就在乔布斯离开苹果的同一年,微软推出了新的Windows操作系统,这是当时继苹果之后的第二款拥有UI界面的系统。凭借着强大的软件设计优势,微软开始与除IBM之外越来越多PC厂商合作,这些厂商包括惠普、戴尔、联想、宏基、索尼……可以说,此时的PC市场已经正式进入微软时代。除了Windows3.X、Windows95、Windows98、Windows2000、WindowsXP、Windows2008、WindowsVista、Windows7这一系列功勋卓著的操作系统产品,微软还在企业办公、互动娱乐等多个领域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位置,微软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公司。
可以说,在这场激烈地PC竞争中,苹果公司彻底处于下风。这种弱势一直持续到了2005年。
多年来的弱势表现,甚至使得苹果公司内部也已经承认公司的PC业务已是明日黄花。苹果公司甚至多次对外公开承认,其旗下个人电脑业务正面临巨大的压力,并且导致了总体产品利润率的下滑。
在PC桌面系统上,微软Windows系列产品无疑问是“老大”,尽管苹果的Mac界面非常酷,但是受到硬件平台限制因素,无法得到普通PC用户的青睐。
而随着个人电脑市场价格战一再上演,对于苹果公司来说,要想使得PC业务重回巅峰,其难度可想而知。一次,苹果公司在报告中称:“在过去几年中,由于销售Windows和Linux电脑的竞争对手大幅度降低价格,PC和外设市场的价格竞争日益激烈。”
然而苹果公司真的会心甘情愿地接受这一现状吗?事实绝非如此。这种失败不仅乔布斯无法接受,身为公司首先运营官的蒂姆·库克也无法接受。重振苹果PC业务一直被库克当成是自己的工作目标。作为乔布斯的得力助手,库克在自己主管在电脑生产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旨在重回巅峰的行动。
2007年8月,就在苹果公司开足马力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它的iPhone手机时,却出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情,苹果公司最火爆的业务却并不是iPhone手机,而是它的个人电脑业务。
在截至6月底的财季中,苹果的电脑业务已经成为公司营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更为重要的是,据市场调研公司IDC的统计,苹果公司在长时间的徘徊之后,终于再次突破了5%市场份额这一大关。
而据有关统计称,从去年秋季开始,苹果公司的电脑业务就已经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其销售的增长速度比整个PC产业的增长速度快了两倍多。到2007年第二季度,苹果已成为仅次于戴尔和惠普的美国第三大PC制造商。
无疑,苹果公司已经用它的实际行动告诉人们,苹果公司并没有试图放弃它的个人电脑业务。尤其是在库克看来,苹果公司本就是一个以研制电脑发家的公司,虽然这个业务在过去曾遭受过挫折,但公司绝不会放弃努力。
而苹果公司的个人电脑业务之所以能在2007年卷土重来,这跟库克一直以来所采取的策略息息相关。
库克一到苹果公司,就对苹果公司个人电脑业务在过去几十年里的发展情况做了一个详细的研究。
在他看来,苹果的个人电脑业务之所以会从一开始的狂飙式发展沦落到“曲高和寡”的地步,有其深刻的原因。
首先,他认为苹果个人电脑业务是成也创新,败也创新。在库克看来,虽然苹果公司曾因标新立异而力压IBM、HP等传统巨头,在世界IT市场上风光一时,但苹果的问题却恰恰出在创新上。他认为公司的创新并不是一种良性创新,其创新没有任何针对性,只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已。这样的创新不仅不能使创新理念转化为产品最终打入市场,赢得消费者,还会增加成本。
由于成本过高,使得苹果公司的个人电脑价格往往要高于其他竞争者。1984年,Macintosh电脑首次上市时的价格是2500美元。以今天的价格计算,约高达4300美元。如此高昂的价格是普通消费者根本无法承担的。
可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尤其是乔布斯离开的那12年里,苹果的创新方向一直处于非受控状态。产品线的无原则膨胀,最终导致苹果的个人电脑业务一直在走下坡路。
库克认为,创新只有和市场需求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够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进而才能在个人电脑市场上走得更稳,更远。
在对消费者进行了充分地研究之后,库克发现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功能多的产品并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因为很多时候,他们并不会用到这些功能。绝大部分消费者需要的只是一个操作简单,外形简洁的产品。
在乔布斯和所有苹果高层眼里,库克是一个十分具有战略眼光的人,对于整个世界IT市场,他有着独到的观察。他认为苹果公司要想在个人电脑业务上有所发展,就必须将客户目标群定在那些普通消费者身上,而不应该涉足企业服务市场。和企业服务市场比起来,普通消费者的市场无疑是巨大的,如果能够用苹果的个人电脑征服全世界的普通消费者的话,苹果的个人电脑就一定能瓜分大部分世界PC市场上的份额。
为此,库克曾多次在苹果公司的高层会议上阐述自己的观点,他思路清晰,态度坚决。他对所有与会者这样说道:“我们应该把个人电脑的消费群体集中在个人消费者和学生当中,这些用户在购买产品时根本不需要考虑员工问题。”
最终在他的一番苦口婆心下,苹果高层接纳了他的建议,将公司一直坚持的竞争策略做了调整,将客户目标群定位在了普通消费者身上。
1998年8月,在重新定位了研发理念后,苹果公司正式推出了iMac产品。这款产品对于苹果公司来说具有着革命性的意义。随后根据对消费者的了解,公司在1999年又推出了红、黄、蓝、绿、紫五种水果颜色的iMac产品系列。这个系列的产品一经问世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据统计,产品在上市三年后,共出售了500万台。
其次,库克意识到了“技术壁垒”对苹果个人电脑的消极影响。
一直以来,苹果公司在技术方面一直处于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这使得苹果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总是处于下风。
例如,在一开始,苹果的iPod只支持Mac系统,由iTunes程序从CD中拷贝音乐并上传到iPod上。虽然iPod一直销量不错,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这款产品在运用当中没有那么多限制的话,肯定会买得更好。
如何才能彻底打破这种封闭状态呢?此时,心明眼亮的库克便想到了自己的宿敌——微软。经过一番谈判之后,苹果公司和微软最终达成了战略性全面交叉授权协议。苹果公司从此允许自己的个人电脑配置微软的软件。
这此协议签署之后,2002年的6月,苹果公司便推出了能够连接PC的“Windows版iPod”。从此iPod不再是服务苹果个人电脑消费者的“配件”,而是面向全新市场的主流产品。事实证明,库克的想法是十分明智的。iPod因为突破了Mac系统的限制,赢得了广大Windows消费者的青睐,一度低迷的市场表现就此被彻底扭转。
就在苹果公司上上下下为这次成功欢欣鼓舞时,库克又有了一个新想法,他建议乔布斯将这种开放式的战略继续向电脑领域延伸。
此时,库克又想到了当时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英特尔公司。这是一家创建于1968年的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英特尔公司所生产的中央处理器可以说是全世界的IT界都是炙手可热的。那么这个中央处理器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它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如果把计算机比作一个人,那么CPU就是他的心脏。人如果没有心脏,就不能存活;电脑如果没有中央处理器,就无法运行。
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英特尔的产品已经对整个IT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而在此之前,苹果公司一直在与IBM公司合作,采用的是IBM公司和摩托罗拉公司共同开发的生产的PowerPC架构。对于这款PowerPC,乔布斯和公司其他高层都深以为傲。乔布斯曾对很多人说PowerPC在性能上要远胜于WindowsPC所采用的处理器,他甚至将部分型号的Mac计算机同超级计算机相提并论。
在库克看来这显然有些过于自信了。摩托罗拉供应的G4处理器的性能在当时并不是最强的,它的提升相对缓慢。而IBM的PowerMacG5处理器也并没有像他们当初所承诺的那样,将Mac计算机的主频提升至3GHz。此外,IBM的PowerMacG5处理器的供货一直不及时,而且由于其散热和功耗的问题,而无法用于笔记本电脑。
于是在库克的坚持之下,苹果公司在2005年的6月,最终放弃了和IBM的合作,转而与英特尔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
苹果公司对外宣布苹果将从2006年6月开始销售基于英特尔处理器的Mac计算机,到2007年底所有的苹果计算机产品都将转向英特尔处理器。
这次与英特尔的联手,使得苹果公司彻底摆脱了长期以来Wintel联盟的制约,同时也使得苹果公司从此驶离了技术孤岛,为其在将来打造一个全新的PC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事实证明通过这次强强联手,苹果公司确实收到了成效,其个人电脑销量不断攀升。
而在一向对市场有深刻洞察力的库克眼里,苹果的个人电脑之所以屡次受挫,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高昂的销售价格。
在经过一番详细的市场调查之后,库克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苹果个人电脑高昂的价格让很多消费者望而却步。这个结果让库克顿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认为如果苹果公司不能适当调低价格的话,那么无论产品性能如何抢眼,也不会吸引到广大消费者。其市场份额,一定会被其他竞争者瓜分。
在这种情况下,库克和乔布斯进行了一次长谈。在谈话中,库克跟乔布斯提出了调低价格策略。乔布斯一向对库克的建议信任有加,很快他就做出了降价的决定。
苹果个人电脑的第一次降价发生在2003年。在这一年,苹果的PowerMacG4台式机最大降幅达500美元,XServe服务器也降了200美元;到了年底,苹果再一次调整电脑全线产品价格,在中国市场上最大降幅高达2000元人民币。其中,配置PowerPCG4处理器的iBook笔记本电脑,在内置Combo光驱、ATiMobilityRadeon9200显卡的情况下,价格仅10900元。不得不说,这样的举动在苹果公司的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两年之后,苹果又推出了一款名为iPodshuffle的新产品,这是一款大众化的产品,价格更低,每台仅卖99美元。如此低价使得这款产品一经面世就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前去购买。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低价,使得苹果公司得以和其竞争对手索尼公司进行抗衡。
乔布斯曾说:“现在,苹果电脑不仅面向小众人群,它需要更多的人去关心。”这也正是身为公司首席运营官的库克所要说的话。
根据一个调查公司的研究,到了2007年,苹果公司个人电脑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10%,而仅仅在一年以前,苹果公司在电脑市场上的份额还不到2%。特别是苹果公司后来推出的MacBook笔记本在笔记本电脑市场上的份额已经接近了15%。凭借着这一数据,苹果MacBook已经坐上了笔记本市场的“第四把交椅”,紧紧跟在惠普、东芝和Gateway之后。
一直以来,苹果电脑的硬件已日臻完善,被众多消费者奉为经典。正是因为其过硬的硬件实力,使得苹果公司在重返电脑市场后,其市场份额出现了不断增长的局面。
在库克和乔布斯地共同执掌下,苹果公司在重回个人电脑的几年时间里创造出了一系列拥有绚丽外表的iMac电脑。他们甚至还将电脑主机融合进了显示器中,还发布了小巧的Macmini,并且迁移到了英特尔芯片硬件构架之上。
对于这样的结果,库克还是满意的,但在他看来,苹果电脑还存在继续完善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苹果电脑的软件领域。库克认为要想让苹果个人电脑吸引到更多的消费者,那么苹果公司的软件就一定要在业内保持领先地位。
库克认为苹果电脑要想击败所有竞争对手,光有硬件是不够的,还必须要逐步完善电脑的操作系统和个人应用程序。和之前一样,库克的这一想法依旧和乔布斯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苹果公司专门组成了一个强大的软件设计团队,专门负责攻克软件难关。努力最终有了回报,苹果公司的软件产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们凭借其卓越的图形化使用体验和绚丽的外表赢得了无数用户的“芳心”。
用库克的话说:“我们就是要不断颠覆电脑的图形界面,向消费者推出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来使PC发挥出其作为通讯性、创新性和娱乐性设备的最大潜质。”在他的建议下,苹果公司给所有从事软件的人员定下了一个规矩,那就是每年要让自己的软件通过在线途径轻松地被更新,以进一步改善其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