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出自《老子》,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所以,如果想获得成功,就必须积极行动,勇于迈出脚步,全力以赴。人有无尽的潜能,想到就马上行动的人,潜能就会被开发;不行动,潜能就会被慢慢埋没。
虽然行动不一定能带来令人满意的结果,但不采取行动就绝无满意的结果可言。因此,如果你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先从行动开始。
—— 本杰明·笛斯瑞利
把小事做到极致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种普遍的观点,那就是只要大事过得去,小事或细节就可以被忽略,这种想法是极其不正确的。老子曰:“天下难事,必始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漫长的道路需要一步一步来完成,辉煌的事业,也需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做起。
当大家惊叹于他人获得成功的时候,却往往忽视了成功背后一点一滴的努力。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并非他们的先天条件多么优越,而是他们更加地注意细节上的问题,懂得要在小事上下足功夫的道理。
米查尔· 安格鲁是一位著名的雕塑家。有一次,安格鲁向一位参观者解释为什么他的工作室一直推迟了这么久才开放。他说:“我在这个地方润了润色,使那儿变得更加光彩些,使面部表情更柔和了些,使那块肌肉更显得强健有力;然后,使嘴唇更富有表情,使全身更显得有力度。”
那位参观者听了不禁说道:“先生,这些都是些琐碎之处,并不太引人注目啊!”
雕塑家笑着回答道:“情形也许如此,但是你要知道,正是这些细小之处才是决定这件作品是否完美的关键,让一件作品完美到细小之处可不是件小事情啊!”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在荷兰,有一个只读过初中的青年,在镇上找到了一份替镇政府看门的工作。他一生都没有离开过这个小镇,在门卫的岗位上一直工作了60 多年。
也许是工作太过清闲,他又太年轻,于是,他选择了费时又费事的打磨镜片当自己的业余爱好。就这样,一磨就是60年。
一次偶然的机会,借助他研磨的镜片,他发现了当时科技尚未知晓的另一个广阔的世界——微生物世界。从那以后,他声名大振,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被授予了巴黎科学院院士的头衔,就连英国女王都到小镇拜会过他。创造这个奇迹的小人物,就是科学史上鼎鼎有名的、活了90岁的科学家万·列文虎克。
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只要把小事做到极致,量变产生质变,才能成就大事。这需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气。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如果能执着地把手上的每件小事做完美,那么,人生同样也会变得完美。
智慧语丝:
简单不等于容易,只有花大力气,把小事做细,才能把事情做好。大量工作都是琐碎的、复杂的细小事务的重复,做好这些事情的绝招,就是要专注于小事。眼高手低、心浮气躁是成长的大敌,扎实和理智地做好小事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础。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高尔基曾说:“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事实正是如此,我们常听见有人说:“我当时真应该那么做,但我却没有那么做,现在真是后悔莫及啊!”
如果我们总是以各种理由推迟行动的步伐,就跟下面这个故事里的人一样。
有这样一个人,一直想到首都北京旅游,于是制定了一套详尽的旅行计划,他甚至在地图上标出要观光的每一个地点,制定了详细的日程表,连每个小时去哪里都定好了。
一段时间以后,到他家做客的朋友纷纷问他:“北京怎么样?”他回答:“北京是不错的,可我没去。”朋友惊讶地问道:“啊?你做了这么详尽的准备竟然没去?”
他回答:“我是喜欢定旅行计划,但还没有出去的机会。”朋友们终于明白,他只是在异想天开,那他岂不是无论如何也到达不了目的地了吗?
通过观察通常会发现,一个真正优秀的人一定是说到做到,言出必行。
玛丽是一个可爱的姑娘,但她有一个习惯,每当她做一件事时,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准备工作上,但是准备完了却没有实际行动。
同村的汉森先生开了一家水果店,一天,汉森先生对玛丽说:“你想挣点钱吗?”
“当然想,” 玛丽回答。
“那好,玛丽。”汉森先生说,“农场里有很多草莓,我已经雇佣了好多人去摘了,你也可以去,然后把它们都卖给我,我以1夸脱12美分的价钱付给你。”
玛丽非常高兴地拿起一个篮子,想马上就去摘草莓。这时,她不由自主地想到,如果今天采了5夸脱草莓,汉森先生应该付给自己多少钱呢?她拿出一支笔和一块小木板,计算结果是60 美分。
“要是能采10夸脱呢?”她计算着,“那我又能赚多少呢?上帝呀!”她算出来了,“我能得到1美元20美分呢!”玛丽接着算下去,越算越觉得高兴,仿佛已经把钱赚到手了一样。
这时妈妈走了过来问道:“玛丽,你在干什么?”玛丽猛然警醒,自己蹲在地上已经算了很久。她急急忙忙地拿起篮子向农场赶去,而其他孩子一早就到了那儿,他们把好的草莓几乎都摘光了,可怜的小玛丽最终只采到了1夸脱草莓。
玛丽终于明白了老人们常说的话,“一个实干者胜过一百个空想家”,如果没有行动,做再多的准备工作,说再多的大话也是没有用的啊!
懒惰的人总是喜欢给自己找借口,总想把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明天的事情又拖到后天,这样做的结果通常都是一样——逐渐消磨人的意志,使人变得越来越懒惰。
智慧语丝:
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时光会在不知不觉中,一分一秒地溜走。抓住一分一秒对计划好的事情马上行动,你就会收获点滴的进步,这些点点滴滴的进步汇集起来,才能形成宏大的业绩。与其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不要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明天还会有明天的事。
有一颗敢于尝试的心
行动是每一个人获取成功的必经之路,在充分了解自己的情况之下,勇往直前,果断地采取行动,将会发现人生的确有其玄妙之处。
罗宾森家庭贫困,年幼的他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很早就开始卖报贴补家用了。
就在罗宾森初中毕业那年,他利用假期为保险公司拉生意。他来到一幢办公楼前,但他不知道从何开始,他有些害怕了,想打退堂鼓,毕竟他还只是个未成年的孩子。
可一想到自己当年做报童时的胆量和勇气,就又镇定了,他对自己说:“当你觉得这件事对你有益,而你却畏缩不前,这是一种耻辱,应该勇敢地去尝试,而且应该说干就干!”就这样,他毅然走进了那幢办公大楼。
他从一间屋子出来,又马不停蹄地走进另一间屋子,不断地劝说人们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他跑遍了整个办公楼,最后,终于争取到两位客户。区区两位客户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对罗宾森来说,却意义至关重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罗宾森人生历程的一座里程碑。
一位伞兵教练谈论跳伞,他说:“对热爱跳伞的人来说,这项活动真的很好玩、刺激。但是,即使是个老手,也会在跳伞的一刹那感到有些恐惧。我遇到很多学员,就是因为跳伞前幻想了太多‘可能发生的事’而晕倒。这时,如果不能鼓励他跳第二次,他就永远失去当伞兵的资格了。跳伞的人拖得愈久愈害怕,就愈没有信心,只有勇敢地跳下去,才会克服恐惧的心理。”
著名的励志大师安东尼·罗宾也曾说过,行动是化目标为现实的关键步骤。只要我们能勇敢地尝试,那些曾把我们打败、整惨、击倒的事情都会被一一处理妥当。
通常,一般人应付恐惧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怨天尤人或者不闻不问,为了克服恐惧,我们往往在困难面前徘徊犹豫,要不然干脆找个地方来“培养”自信与勇气,殊不知,这样做根本没有效果,有时甚至还会适得其反,因为想的越多顾虑就会越多,而克服恐惧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立刻去做”。
尝试是成功的要诀,这是对待问题和困难的态度,也是控制和征服困难的最重要因素。如果我们不敢去尝试,就永远无法发现潜藏在自己身上的那笔巨额财富,这才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
智慧语丝:
有人说,人的一生就像流水,有的人只在一个地方打转,有的乘着急流往下游奔驰,生活中的我们有时甚至会完全静止不动。然而,我们却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前途,不必老待在静止不动的静水处,我们还可以向水中央游去,乘着急流,去寻找新的机会。这里所需要的,首先就是立刻尝试的勇气。
人生需要厚积薄发
物理学家丁肇中曾经说:“个人能否成才,关键在于能否打好基础。”幻想在没有任何积累的情况下,突然做出惊人的成绩,这是不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的。
学会蓄积力量,是一种生存的智慧,也是自然规律的要求。
有积极进取的心固然是一件好事情,可是操之过急则会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孟子说:“大丈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人就懂得了“厚积”与“薄发”的辩证法。
我国西晋时著名的辞赋大家左思,用了10年的心血,写就了旷世名篇《三都赋》。《三都赋》语言华美、文笔流畅,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文章一经问世,整个洛阳城为之轰动,大家竞相传抄,竟然使洛阳城的纸张变得供不应求,因而纸价暴涨,有名的“洛阳纸贵”这个成语就是由此而来。
这就是所谓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任何成功者,都是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才实现自己的理想的。
大凡成功者,绝不是喊几句“我要成功”之类的口号就能轻易实现目标的。如果这么简单的话,成功到来时也就不会感到珍贵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年轻画家,在他刚出道时,有一件事让他很苦恼,那就是3年中他竟然没有卖出一幅画!于是,他辗转前去请教一位闻名的老画家,他想知道为什么自己会这样。
那位老画家听完他的苦恼微微一笑,问这个年轻人每画一幅画大概用了多长时间。年轻画家说:“一般一两天吧,最多不过三天”。老画家听罢明白了原委,就对他说:“年轻人,那你换种方式试试吧,你用三年的时间去画一幅画,我保证你的画一两天就可以卖出去,最多不会超过三天。”
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却讲出了一个深刻而耐人寻味的道理:成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静下心来日积月累地积蓄力量,才能够“滴水石穿”!诗人李白说的“十年磨一剑”应该是成功者应该具备的一种良好心态。
积累不够,就急于表现,只能是昙花一现,甚至会给自身带来伤害,就会为眼前的小利而失去长远的大利。只有认真走完每一个不懈追求的脚步,才能不断地接近心中的意境,到达成功的彼岸。
智慧语丝:
厚积薄发,不是一种消极的等待,更不是一种懦弱的避让。而是一种等待奋起的自信和力量喷薄前的沉淀,是一种决算千里的从容,更是一种大智若愚般的智慧。
零碎时间成就大业
时间是最公平的,因为他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一天24小时。不会因为人的财富和地位而多给一分钟的时间。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善于利用零散时间的人,才是最成功的人,差异往往就产生于这些零散的时间中。
爱尔斯金是美国近代诗人、小说家和出色的钢琴家。有一天,爱尔斯金的钢琴教师卡尔·华尔德在给他上课的时候,忽然问他:“你每天要练习多少时间钢琴?”
爱尔斯金说:“大约每天3、4个小时。”
“不,不要这样!”卡尔说,“你将来长大以后,每天不会有长时间的空闲的。你可以养成习惯,一有空闲就地练习,每次可以就几分钟。比如在上学以前,或在午饭以后,花上5分钟去练习,这样一来,弹钢琴就成了你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后来,爱尔斯金在哥伦比亚大学教书的时候,非常希望能够兼职从事创作。可是学校的日常工作已经把他白天和晚上的时间完全占满了,这样一来,他差不多有两个年头不曾动笔。当偶尔想起自己的愿望,只是用“没有时间”来搪塞。
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想起了卡尔·华尔德先生告诉他的话。以后,只要有5分钟左右的空闲时间,他就坐下来写作,有时甚至只有短短的几行。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在一个星期快结束的时候,爱尔斯金竟写出了相当多的稿子!
他才明白老师说过的话确实是有道理的,后来,爱尔斯金用积少成多的方法,创作长篇小说。他的授课工作虽日渐繁重,但是,每天仍有许多可以利用的“5分钟”时间可以找到。他同时还练习钢琴,因为他发现,每天短短的间歇时间,足够他从事创作与弹琴两项工作。
在生活中,不会总是有整段刚好满足要求的时间等着人们使用,往往会出现很多零散时间。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一天中“5分钟”的空闲时间是很好找到的,如果用这5分钟来做自己喜欢但一直没有机会做的事情,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所收获。
成大事者与碌碌无为者的差别有时只在一些短短的时间上:每天花5分钟阅读,抽空打一个电话问候别人,多努力一点,利用很短的时间锻炼一下身体……都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差距。
智慧语丝:
其实我们个人都有很多零散时间,只是浪费了,没能将零散时间积累起来做应该做的事情。如果大家都能做到充分利用每一点零散时间,来做一些零散的工作,过不了多久就会惊喜地发现,量变已经引起质变,零散的时间已经发挥大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