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着书立说,以文载道,但佛家的智慧到底不是在文字里。佛法妙理,无关文字,疑似文字。
正所谓:“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又离不开文字。这正如《道德经》中的“道可道,非常道;”用语言说出来的道,就不是常道了,而是非常道了。就像书法,说这幅字写得有书卷气,这书卷气到底是什么气;又如《二泉映月》,说旋律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这力有多重,没人称过,但能感知到。所以,既要看(心)到文字的弦外之意,又不要执着于文字(佛家称之为文字障,又称之为知识障)。
文字只是一个介质,一个通往心灵的木筏。至于如何“明心见性”,如何找到般若智慧的法门。这要看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人不同法门也不同。佛教中有八万四千个法门,总有一个适合你。法门没找对,就如“磨砖成镜”。
一天,怀让见马祖整天坐在屋里坐禅,于是便见机施教,问:“你整天在这里坐禅,图个什么?”马祖说:“我想成佛。”
于是,怀让就拿起一块砖,在马祖附近的石头上磨了起来。
马祖不解地问:“师父,您磨砖做什么呀?”
怀让:“我磨砖做镜子啊。”
马祖:“磨砖怎么能做镜子呢?”
怀让:“磨砖不能做镜子,那么坐禅又怎么能成佛呢?”
马祖听后立刻觉悟。
所以,机缘已到,就能见性成佛,即心即佛。
但是,当我们面对现实的商品社会,如何才能摆脱这么多的烦恼和困扰呢?做事则烦,不做亦烦;有钱痛苦,没钱亦痛苦;有地位痛苦,没地位亦痛苦;有爱情痛苦,没爱情亦痛苦;有事业痛苦,没事业亦痛苦。人生一世,究竟在追求什么?为何而活?
这皆因心境所生。正所谓:“风月无今古,情怀各相异。”风和月永远是那个风和月,由于心境不同,所产生的感觉也就大异其趣。
要想解决烦恼还需烦恼中寻。“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如果离开了这个世间,要求觉悟,是悟不到的。只有在世间的各种烦恼的因缘里面去探究它,在各种爱嗔及不爱不嗔的活动中去体会它,才会觉悟。当然,既不悟空,又不着相,便能见本性。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引用了大量的佛家故事,以及《金刚经》《心经》《六祖坛经》《四十二章经》《佛遗教经》《楞严经》等佛经中经典语句,以期读者有所启示,能够得到证悟。
在本书的附录部分,附有《金刚经》《心经》原文。希望有缘阅读本书的仁者大德常诵此经,成就无量无边功德;并自证自悟,达到解脱自在;进而灭罪生福,无上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