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虞城惠楼山药为朝廷贡品河南省虞城县店集乡惠楼村是惠姓人于明初建立的村庄。他们吃苦耐劳,聪明智慧,在长期的劳作中,学会了种山药技术,加上土地肥沃,培育出了一种风味独特的山药。该山药好看:躯体均匀,每根长约0.6米,稍扁略带弯曲,皮色红润,肉色乳白。好吃:不麻不涩,香甜干绵,回味无穷。好做:易剥皮,可一剥到头,煮熟不碎;营养丰富:含人体所需多种维生素,可健脾胃,补肺益精,对治疗虚痨咳嗽等症亦有辅助作用。地方官吏敬奉朝廷,皇帝后妃吃了赞不绝口,明朝神宗万历年间被列为贡品,距今有400多年的历史。民国末年,种植面积50余亩,年产4万余公斤,建国初年产量增至6万公斤,改革开放以来,家家户户种植,发展到80余亩,年产8万公斤,成为着名的山药产地。
山东安丘惠庄风箱安丘惠庄人有祖传做风箱的手艺,家家户户、世世代代靠做风箱维持生计。所做风箱风力大、省力、而经久耐用。又注重信用,终身保修。在号子上(商标)印“山东安丘惠家庄×××造,开扣拔缝管退”,承诺字样,信誉度极高。行销方圆百里,成为数百年的老字号,惠庄因此闻名遐迩,无人不晓。现在销量大减,但并未绝迹,只要有人需要,村中还有人制作。
“燕翼堂”化妆品为民除疾“燕翼堂”21世惠中兴为江苏邳州支后裔,先辈数代从医,发扬祖宗“燕翼”精神,具有高尚医德,为百姓治病,在徐州一代很有名气。惠中兴继承先辈治疗斑、痘、脱发方面的专长,具有多年的临床经验,运用中西医理论作指导,研制出一种防治人面部斑、痘及脱发的纯中药化妆品,经鉴定,有效率在95%以上。惠中兴为弘扬祖德祖风,经国家工商局批准,商标注册为“燕翼堂”,成立起徐州市化妆品有限公司,继续研制生产该产品。燕翼堂系列化妆品在徐州等地很吃香。(惠友乾提供)
惠姓村庄的嬗变
陕西西安灞桥惠家庄属西安灞桥区洪庆办事处管辖,位于洪庆街南端西安至蓝田的公路边上。《西安地名志》记载:相传唐贞观年间有村。据村中学识较高的刘治义老人介绍,清以前是惠姓人的村庄,约二、三十户,康熙年间还有惠姓人居住,刘姓人开始迁入。以后惠姓人越来越少,又迁来胡、杨、康、罗、曾等姓人,现在没有一户惠姓人。1958年惠家庄一分为二,变为惠东、惠西两村。以公路为界,公路东边是惠东村,刘、罗、曾姓为主,公路西边是惠西村,胡、杨、康姓居多。现在两村有2700多人,惠家庄这个村名逐渐被人淡忘了,马路边上的牌标也是惠东、惠西,只是前几年出版的西安市地图上还标的是惠家庄。如果是唐初,惠姓人在此建村,到清末消失,惠姓人在此生活了1300多年。而惠家庄这个村名保存了更长时间。
陕西韩城市芝阳镇惠家坡此地属于韩原西部山区,上古时期惠连在韩原建国,周也封韩。清康熙年间有惠姓人在此生息,形成村庄,始称惠家堡,光绪年间大旱时惠姓人流亡,但村名沿用下来,现叫惠家坡,张姓人居多,惠姓人在此生活了200多年。
宁夏盐池惠安堡惠安堡位于宁夏吴忠市盐池县西南,距老盐池城只有15华里,是古代灵环道(今吴忠市至环县)上的一个重要驿站。该堡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堡周回二里四分,墙高三丈,址厚二丈五尺,顶厚一丈五尺。据嘉庆《灵州志迹》记载,有“门二道,门楼二座,南北敌台三座”,北门楼为玉皇阁,南门楼为火神庙,玉皇阁为上下两层,上层为玉皇庙,下层为阎罗庙。堡墙用砖石砌成,层楼重叠,相当宏伟,是一座很有特色的明清集镇。
该堡以屯堡长惠安命名,据清光绪《灵州志》记载,在清同治年间这里还有惠姓人居住。惠姓人在这里至少生息了三四百年。现在这里没有惠姓人的踪影,2007年8月底笔者在新华社宁夏分社郑主任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来到古堡,看到遗址还在,堡略呈正方形,城内碎石瓦片随处可见。东城墙完全拆除,盖起了民房,南、北、西墙基本完整,砖石砌的南北门洞尚好,南门洞高约一丈五尺,宽约一丈,长约三丈,可以通行。门洞顶部及左右两边墙的砖石被拆掉,裸露着千疮百孔的夯土层,满目苍凉,如不采取保护措施,不久就会消失。而在堡的东北新镇正在崛起,一条笔直的大道,两边店铺林立,全镇两万多人,回汉杂居,街道里车水马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河北任丘惠伯口惠伯口村位于河北任丘、河间、高阳交界处,该村是明时惠姓人建立,历600余年沧桑,现在没有一户惠姓人家,可惠伯口村名一直保留着。
相传此处是赵玉河的古河道,明朝时淤平。由于赵玉河在这里拐了个大弯,慢慢在河的西岸形成一个泊。一位惠姓老人在泊的西岸建屋,给过往客人卖茶饭,逐步形成村落。因最早建房居住的是一位惠姓大伯,此处就叫成惠伯,又因过往船只在此汇集停靠装货、卸货,形成口岸,又叫汇泊口,演化为惠伯口。民国二十九年起,惠伯口归任丘管辖,民国三十七年为一个区政府的所在地,解放初也为一个区的所在地,1957年撤区,改为乡。1995年撤乡并镇时,取消惠伯口乡,划归新中驿镇管辖。该村现有耕地4430亩,人口1341人,商业、运输业是村民的主导产业,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200多元。
该村有着光辉的一页,1939年1月25日,贺龙、关向应率120师师部住在该村,指挥攻打下任丘县城。2月20日,八路军冀中军区军政委员会在此宣布成立。
湖南双牌惠家岭位于湖南双牌县尚仁乡,海拔930.7米,因是惠姓人家的山而得名。现空留其名。
山西交城惠家庄位于山西省交城县西北90里西葫芦河的东岸。此村现在是惠家庄乡政府所在地。相传该村元末明初,由陕西米脂县惠姓人流入建立的。到明末已成为几百人的大村,也杂居着其他姓的人。明亡,阁臣清涧人惠世扬因同宗隐居此村。这里的农民支持李自成的起义军,直到康熙初年还坚持抗清,后被镇压,从此惠姓人衰落,向外地迁徙,到清末还有少数惠姓人繁衍生息。2004年春最后一名惠姓老人逝世,标志着惠姓人在这个村庄完全消失,但惠家庄村名还保留着。惠姓人在这里生息600多年。(该村1977年出土战国布币一瓦坛,被村民毁掉;1978年出土古币140公斤,币种以宋钱为主,以废铜售于供销社。有人认为是义军败退时埋的,有人认为是前人埋的。)
江苏无锡市惠巷南宋初期,惠元佑的子孙们就逐步迁居无锡,到现在800多年间,子孙繁衍,形成许多集中居住区,住在市区里弄的,多以“惠巷”命名,住在乡下的用“惠家×”一类的词命名。从民国年间的家谱看,有焦山降惠巷上、东门内苏家衖惠巷上、大松坟头惠巷上、浪滩上西惠巷、中姑里惠华巷、胡埭镇惠巷,给人无锡城内多惠巷的印象,还有扬名乡省庄惠家桥、兴道惠家宕、×乡惠家湾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的步伐加快,这些古老名称正在消失,被高楼大厦所代替,能保存下来的微乎其微。
古墓葬
梁惠王墓魏惠王迁都大梁(今开封市),又称梁惠王。据河南《中牟县志》记载,墓位于仓寨乡韩庄村西南一里处,现存墓高3米,墓地面积80009平方米。中牟县工商局长惠西彦,到实地察看,墓地在公路的一侧,微微隆起没有标志,看不出高度,变为一片农田,农民种有花生等作物,中间有些杂树。
惠栋墓据清光绪二十六年编着的《光福志》记载,惠氏祖墓俱近东渚镇,惠有声墓在乌龙山扇子坞,惠周惕、惠士奇在西渚村种德桥,惟徵君栋墓别在光福倪家巷,即今吴县市光福镇香雪倪巷村土桥头,墓前有5代孙惠善恩率子树立的“清经师惠定宇先生墓”碑,现为吴县文物保护单位。时有人来凭吊。
惠氏先祖墓碑·功德碑
陕西清涧惠氏小高原先祖墓园碑2008年8月惠永明在小岔则村小高原考察时发现了“大元国”碑,此碑虽小,高约64厘米,宽约34厘米,但有明确的立碑时间,为至元二十七年七月二十四日建立,这就成为目前发现惠姓最早的碑,显得相当珍贵。该碑字体小,字数少,只有12行,一百五、六十字,虽然有9处因风雨剥蚀,字迹难辨,可大体看出清涧惠氏最早4代人的世次、名字、官职及惠家岔墓园范围。在总谱被烧的情况下,提供了难得的实证(惠海义、惠复华、惠宽和提供)。
陕西清涧惠氏五户墓碑该碑立于距县城东8里的惠家庙村,立碑时间为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仲春(可能是清明节)。惠家庙原名烂泥湾,是惠家的祖坟地。据乾隆年间惠人撰写的惠氏五户始祖碑记得知,在金人占领清涧时,这里就住有五户惠姓人家,辈分应在惠甫之上。后来在战乱或灾荒中,有的死亡,有的逃走,只留下一片坟地。惠甫的后裔尊他们为始祖,但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最早立有标志性的小石碑。到了清康熙二十六年,惠甫的15世孙在墓地立起一通8尺高的青石碑,上刻“惠氏五户始祖之墓”8个大字,还刻有立碑时间、墓的地界、立碑人的名字与住地。住地有白草一里、白草二里、苏帖一里、绥平一里、绥平二里。立碑人有56名,其中54人是绥平一里15世孙,可见以绥平一里的子孙为主。职位最高的有宜春知县惠如楫,另有6名贡生、18名庠生,其余均为民。从此,每年清明节惠氏各支派代表在此“坟会”祭奠。
乾隆年间惠人又写了碑记,简略地记述了清涧惠氏祖源与现状。这通碑至今还完好保存着,成为见证清涧惠氏繁衍生息以至扶风惠氏迁徙的重要实物。(树旺、尊仁提供)
河南唐河惠公多其谊碑惠迪吉,字於懿,唐河人,武进士,为南阳唐河惠姓6门10世祖,在世69年。子毓粹,字纯阳,在世36年。在惠迪吉墓前树立一通石碑,记载了惠迪吉父子救助百里内外村民的事迹。
明末清初,社会动乱,盗贼不绝。惠迪吉父子筑寨,组织地方武装,保一方平安;遇到灾年乐善好施,赊粮赈灾;对于求取功名贫穷的士人,往往拿出金银资助。宋必大,唐河逸士,他族中几代人都得到惠迪吉父子资助,他本人在“崇祯甲申两朝荒寇时”,依其父子而生。“因而念念不忘惠迪吉父子的恩德,遂于清顺治十七年仲春自文、自书,勒石”惠公多其谊“碑,立于惠迪吉墓前,自比为”羊叔子岘山堕泪碑。“这块碑历300余年沧桑,彰显着唐河惠氏功德。可惜”文化大革命中毁坏。(参照碑文编自南阳《惠氏族谱》)
山东日照三庄家庙前碑碑文为乾隆二年进士、日照籍翰林辛有光撰书,碑文有:吾乡惠氏积善家也,溯自有明初年自东海流离回居三庄等句,成为考据三庄惠姓的重要实物。
陕西蒲城避难堡惠氏祖茔碑清乾隆十年五支后裔立,碑高约180厘米,宽60厘米,圆头,上刻580多个字的碑文。字迹依稀可辨,文中记录避难堡惠氏来源、先祖迁入的时间、繁衍支派、分布及人口状况,是研究这支惠氏可靠材料。现移到村小学院内保存。
河南西华惠士侨墓碑1999年6月西华县红花镇凌侨村惠新庄出土了一通墓碑。碑高两米,碑主人叫惠士侨,是儿孙们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立的。碑文是堂弟恩贡惠普苍撰写的。文中写道:我惠氏得姓自成周,有宋以来世居华邑,在商王高宗陵东北隅营建宅兆于其右焉!元末迁居惠村,后建楼遂名为居。以下又记述了堂弟庠生惠士侨从惠楼村移居惠新庄的情况。这通碑的价值就在于证明惠姓人已生活在这片土地上1000多年了,周口一带的惠姓先祖并非全是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