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一定要尽可能地关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研究一下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自卑心理,一旦发现孩子的性格中带有这种倾向,必须尽早地帮助孩子矫正和克服自卑心理,用不断的鼓励、赞扬来打破他们心中的自卑,避免孩子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形成自卑的性格,从而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
千万不要抓住孩子的缺点不放,本来这些所谓的“缺点”已经在他们的心理上留下了阴影,给他们造成了伤害,我们再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只能让孩子仅有的一点点自信进一步丧失掉;聪明的家长会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优点上,抓住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做文章,用鼓励、赞扬的方式强化孩子的自我认同,使他们渐渐地树立起自信。
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一个被人看不起的学生。他常常提出一些怪问题,如指南针为什么总是指向南方、什么是时间、什么是空间。别人都以为他是傻子。当爱因斯坦毕业时,他的父亲找到校长,不好意思地问道:“我的孩子,他将来从事什么职业会有点出息呢?”校长竟然回答道:“您的孩子,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都不会有出息。”
有一次,母亲波琳带他到郊外游玩,别的亲友家的孩子,一个个欢蹦乱跳,有的游泳,有的爬山,唯独爱因斯坦一个人默默地坐在河边,凝视着湖面。这时,亲友们悄悄地走到爱因斯坦母亲身边,不安地问道:“小爱因斯坦为什么总是一个人对着湖面发呆?是不是神经有毛病啊?还不趁早带他去医院检查检查?”爱因斯坦的母亲十分自信地对他们讲:“我的小爱因斯坦没有任何毛病,你们不了解,他那不是发呆,而是在沉思,在想问题,他将来一定是位了不起的大学教授。”
对于孩子来说,鼓励和爱是生命中最好的养料,哪怕只是一句话、一个眼神。孩子渴望听到表扬或鼓励的话,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作为父母不要吝啬你的赞美之辞,纵然孩子只做了一件小事,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事,只要是孩子做到了,都应该给予鼓励。这样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得到力量。像爱因斯坦的母亲那样鼓励你的孩子,给你的孩子信任的勇气,你的孩子也会成为日后的爱因斯坦。
当然,对那些不自卑的孩子,也要在他表现优秀的时候不失时机地赞美他一下,正所谓受到赞扬的孩子早开花,要鼓励他不断尝试,让他懂得只有自己的经历才是可信的。
18世纪下半叶,本杰明·韦斯特在英国画坛的行走被称为艺术奇才的“横空出世”。这位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的院长,一生的作品除少数宗教、神话题材的以外,绝大多数是描绘英国在殖民北美洲时期的一些历史题材。他被英王乔治三世奉为上宾,雷诺兹爵士称他为最值得尊敬的怪物。本杰明·韦斯特1738年10月出生于美国,不到20岁就已经是纽约市颇有名气的肖像画家了。
关于自己的成功,他宣称是母亲的一个吻才使他有了今天的成就。本杰明·韦斯特的母亲年轻时叫萨拉·皮尔森,是一个贵格会信徒的女儿,她嫁给了一个贵格会信徒韦斯特之后就一直定居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印第安人居住地。他们共有十个孩子,本杰明·韦斯特是十个孩子中的最小的那一个。韦斯特的家庭很清贫,十个孩子的大家庭的重担几乎都压在了萨拉一个人的身上。
1745年,本杰明韦斯特7岁。这年夏天的一天,母亲让本杰明去照看亲戚家的一个婴儿。让他用扇子赶走婴儿脸上的苍蝇。那天中午,在本杰明的细心呵护下,婴儿慢慢地进入了梦乡。小本杰明·韦斯特被熟睡着的婴儿的异常美丽吸引住了。他用手在扇子上比画着,好像要画下婴儿美丽的脸庞。这一切被母亲萨拉捕捉到了。“你想画下宝宝的脸吗?”萨拉微笑着问本杰明。“我不会画画,我画不出。”本杰明说。“可是你不画怎么知道你画不出呢?”萨拉指着桌子上的一红一蓝两瓶墨水说,“你试试。”母亲说完便走了。本杰明拿出一张纸,打开墨水瓶,画了起来。过了好一会儿,画是画好了,可是他的脸上、衣服上都沾了很多的墨水,桌子上也是一片狼藉。他担心母亲看到这个脏乱的局面他可能会挨骂。哪知母亲走来后,用她特有的慈爱目光看了一眼那张画,声音颤抖着惊叫起来:
“哦,天哪,这简直就是小萨莉的照片啊!”然后她搂着本杰明的脖子,亲吻了他一下,并且说,“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
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他们认知的过程,大人的经验固然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但孩子的亲自尝试要比大人的教诲深刻得多,会转化成他们自己的经验,即使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犯错误,我们也要允许他们犯错误。因为他们有能力去犯错误,也同样有能力改正自己的错误,在犯错误中得到正确的答案,那是最珍贵的。
犹太圣典《塔木德》上说,如果上帝不尝试,世界就永远是旧的。身为父母,我们都应该像本杰明·韦斯特的母亲那样,鼓励孩子勇于尝试,让孩子摆脱自卑的阴影,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6.用宽容、豁达拓宽孩子狭隘的心胸
面对心胸比较狭隘的孩子,需要显示出我们的宽容和豁达,并努力让孩子学习这种宽容和豁达的心态。一旦孩子学会了宽容,学会了善待别人,拥有一颗友善的心,他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定会是一个宽容豁达的人,定会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
狭隘是一种心胸狭窄、气量狭小的性格缺陷。心胸狭隘的孩子常常表现为:凡事斤斤计较,对待周围的人吝啬小气,从来不愿吃亏,总是想方设法去弥补自己认为的“损失”;容不得父母、老师和同学的批评教育,一点委屈也受不了,要是受到他人的误解,不管人家事后怎么赔礼道歉,心里总会对人家耿耿于怀,甚至要找机会报复;在人际交往方面,没有什么好朋友,接触面窄,不能和那些对自己有意见有分歧或者在某方面比自己强的人交朋友。
孩子的心胸狭隘的个性,成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生活环境的影响。今天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很早就开始进行超越孩子承受能力的教育,使孩子失去了天真烂漫的个性,也失去了敞开胸怀接受大自然的机会,缺乏同龄人间的嬉戏,再加上万般宠爱集于一身,更难以培养出谦让、容人的优良品质。进入学校后,成绩至上的学习氛围,使孩子经常放弃课外活动,放弃相互帮助,并引发妒忌、不正当竞争、自卑、自伤等缺点,令孩子稍不如意即暴躁易怒,带有强烈的神经质特点。
其次,父母的性格和教养方式的影响。父母的性格、爱好、习惯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和孩子的性格起着关键作用,甚至许多孩子的性格完全是父母性格的翻版。
最后,孩子个人认知上的挫折经历影响。孩子缺乏社会生活锻炼、独立思考和计划安排能力,遇事手足无措以致失败受挫。认识的偏激往往会无限夸大失败的后果,进而导致心理紧张、狭隘偏激。
面对心胸狭隘的孩子,要用宽容和豁达来拓宽他们的心胸。这其实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方面对心胸狭隘的孩子要宽容、要豁达,不要动不动就训斥打骂。比如说,就因为说了孩子几句,他就记在心头了,一连几天不跟你说话。这时,就应该宽容孩子的无理和记恨,主动和他们沟通,千万不能打冷战,那样做的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需要让孩子学会宽容和豁达,用宽容和豁达来拓宽原本狭隘的心胸。心胸的宽容和豁达是孩子将来事业的一个重要的支点。现在的社会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团队合作。一个人如果缺乏和他人合作的能力,那么他的将来可想而知,一定会一无所成,而要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宽容豁达是最基本的素质,一个心胸狭隘、斤斤计较的人,绝对不能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不能把自己融入社会融入团队,不能和他们默契合作的人,他的事业终将一事无成。因此,宽容豁达是一个人事业上的支点。
那么,应该怎样让宽容和豁达拓展孩子原本狭隘的心胸呢?除了上面提到的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对待孩子要宽容豁达以外,下面的方法也值得一试。
首先,应该让孩子明白“人无完人”的道理,谁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所以斤斤计较不如宽容豁达。
其次,培养孩子善待他人的意识。
有这样一个故事,生活在大山里的一个孩子,一直不知道回声是怎么一回事,有一次,他对着一个山谷大声地喊“喂!喂!”不远处的大山上立刻有一个孩子回应他的喊声:“喂!喂!”这个孩子就冲着那边的大山喊:“你是谁?”那边的声音紧接着问他:“你是谁?”他很生气,立刻尖声地骂他:“你是个大笨蛋!”但那边的山上的声音立刻回骂他:“你是个大笨蛋!”这个孩子非常愤怒,把最难听的话都骂了出来,但那边的声音也不甘示弱,都一一回敬了他。这个孩子回到家怒气冲冲地和妈妈说起这件事,他的母亲对他说:“孩子啊,这是你的错,假如你很有礼貌地和他说话,他一定会客客气气地对待你的。”孩子想了想,对母亲说:“那我明天一定和他说好话。”“这就对了,”孩子的母亲说,“在我们的生活中,不管面对谁,只要你对别人好,别人就会对你好的;反之,你对人家没有礼貌,态度粗鲁,人家就不会善待你,也会对你恶言相加的。所以,孩子,你一定要记住,只有你善待别人,别人才会善待你啊!”
上面故事里的这个聪明的母亲,简简单单的几句话里包含了人和人相处的真理,恰到好处地点醒了孩子为人处世的原则,教会了孩子怎样待人接物。一旦孩子学会了宽容,学会了善待别人,拥有一颗友善的心,那么孩子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定会是一个宽容豁达的人,定会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