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老师从怀里掏出手帕擦了擦已经冒汗的秃顶脑袋,“让政府先待会儿,等我说完税收再走开。”弗里德曼老师说的冷笑话,班里所有人都没反应。
“虽然税收本身是对社会财富的消耗和浪费,但这是不可避免的。”弗里德曼老师对同学们的反应有点儿不满,眉头皱了皱说,“所以每个经济学家都对此有建议,试图尽可能地控制这种消耗和浪费,我的想法就是用统一税率的所得税来代替累进的税率结构。”
“统一汇率,也就是无论收入多少,一律收税;累进税率,也就是除了基本税率外,所得越多,应征的税收就越多。”弗里德曼老师的话音刚落,就有同学开始反驳:“老师,您所说的这个想法违背了征收税收的原则吧?获取的财富越多,所需要承担的财富损耗也应该越大才对啊?”
弗里德曼老师挥了挥手让他坐下,回答说:“从概念上来讲的确如此,但是我必须强调一点。从税收的额度、收入的再分配方法或者其他任何相关的标准来说,统一税率是不过分的。目前,所得税税率最低为20%,最高为91%,当然这是美国的数据。比如,统一税率下对一个人征收18000美元,那么对一对夫妇就征收36000美元,即税率是50%。而累进税率,在一定免征额的基础上开始计算70%的税率,结果所征收的税款额度是一样的。”米尔顿老师说到这里时,有人在嘀咕:“18000美元,比我一年收入还高。”
不过弗里德曼老师没有理会他,接着说道:“当然,也有人认为改变税法的话,统一税率可能会比累进税率税收更重,不要忘了,统一税率的变化其实更容易。就算不比较税率高低,统一税收还有另外三个好处。”弗里德曼老师话锋一转,问道,“你们知道收税的时候,最容易出现什么漏洞吗?”
大部分人回答“偷税漏税”,不过有一个同学站起来回答说:“我认为有三点,规避税收、偷税漏税以及税务对生产的抑制作用。”
弗里德曼老师很吃惊,问道:“请问这位同学,你是做什么的?”那个同学不好意思地回答说:“我爸爸是税务局局长。”全班笑起来——张山酸溜溜地想:“一个富二代。”
弗里德曼老师也笑了,说:“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统一税率恰好能解决这三个问题,它使得逃避税收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根据收入总额而需要细分让偷税漏税更困难,而且不管大家挣多少,都交一样比例的税,会让人们生产的积极性更高。”
张山忍不住了,站起来指责老师说:“您这种说法是为富人辩护。在统一税率下,富人享受到更多的财富,却不付出更多的税收,这对穷人来说更是不利的。”教室里鸦雀无声,都对着“高压线”问题的答案拭目以待。
米尔顿老师并没有因为张山的语气生气,冷静地说道:“请坐。我想大家都看过《鲁滨孙漂流记》吧?”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老师补充说,“我们不评价这部伟大文学作品的贡献。单说假设有四个鲁滨孙同时漂流到荒岛,结果有一个幸运儿恰好上了一个富饶和广阔的岛屿,那么他是否应该邀请其他鲁滨孙到这个岛上一起居住,共同分享这个富饶的岛屿呢?”
同学们纷纷回答“应该”,虽然也有人说“不应该”,但是声音很少,而且被指责为“自私”。
“我们是在讨论经济学,而不是人性或者文学。”弗里德曼老师有点儿生气,白发飞扬,“换一个相类似的例子。四个人同时在压马路,一个幸运儿从地上捡到了一张百元大钞。那么,如果这是个慷慨的人,他和其他三个人一起分享这100元,出去喝杯酒。但是,如果这是个吝啬鬼,他想揣进兜里,那么其他三个人是不是可以联合起来,把他打一顿,然后强迫他拿出这100元,请客喝一杯呢?”
同学们被问蒙了,包括张山,他想:“凭什么就应该和他人一起分享自己的财富呢?”
“当然,慷慨是一种正确的行为,如果强迫他人必须慷慨,我实在看不出正义的所在。”弗里德曼老师很满意同学们被折服的样子,说道,“财富就是这样,平分是好的,但是通过累进结构的税率,这种做法是强制性的。通过强制性来平分富人的财富肯定不是正义的。”
张山不服,心想这是富人的诡辩,于是接着问:“那么,富人因此会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难道不加以改变吗?”
弗里德曼老师笑了,很满意张山像被斗败的公鸡的样子,接着说:“一个人在很长时间内所获得的流动性收入,包括人力资本收入和财富资本收入,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获得的收入的平均数,称之为恒久性收入。应该来说,一种能获得利润的资产的价值,等于这部分资产的资本化。就像一个人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来获取利润,另外一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财富获得利润,我们可以通过相同的利润,来把能力和财富之间画上等号。这就是恒常所得假说,也就是说资本家通过资本剥削是天经地义的。”
教室里估计没有几个是资本家的子女,大部人都开始气鼓鼓的了,可是老师还嫌不够,继续火上浇油地说:“假如你奋斗了一辈子,然后攒下了大量的财富,可是到了下一代的时候,如果你的孩子和别人在一个起点开始奋斗,当然那个孩子的老爸在当年你奋斗的时候在嬉戏,这种情形你可以接受吗?”
虽然不情愿,但是大部分的同学还是无奈地回答“不愿意”。
“对,就是不愿意,所以富二代有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富二代可以为非作歹,”老师总结说,“那是两回事。所以,请大家不要仇视富二代,那是仇视财富本身。在这里我给大家一个目标。”
弗里德曼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上了一行字,边念着:“我不是富二代,所以我希望努力让我的子女成为富二代。”
统一税率
如果从实际情理出发,你会得出“统一税率是必要的”这种表面上看上去是为“富人”辩护的结论。以四个“鲁滨孙”为例。
层次累进税率
希望能和另外一个鲁滨孙平分财富
统一税率
“穷鬼,我分给你点儿吃的,感谢老爷的慷慨吧。”
希望自己独自拥有财富,并不因为财富多就交税多。
弗里德曼老师的经济测试
同学们为弗里德曼老师给出的奋斗目标躁动不已,不过老师不是很在意,一直笑眯眯地看着,过了一会儿,继续说道:“各位,关于富二代的问题我们讨论到这里,接下来我来说一下关于我自己的事情——我想很多人都喜欢八卦,对吧?”
教室里发出了善意的笑声,把刚才对弗里德曼老师的攻击早就忘了。
“我们知道,21世纪以来,全球的通货膨胀已经严重到所有国家都被卷入其中的地步,当然经济学家们肯定是‘先知’,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就深感经济危机的影响,并且一直希望能解决这个问题。”弗里德曼老师肯定是对这件事情感触很深,所以好像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回忆中了。
“1975年,我受智利一群经济学家的邀请,前往智利访问。”教室里很安静,只有弗里德曼老师一个人的声音在飘荡,“如果各位对历史有些了解,就知道南美洲一些国家完全由外国资本和控制外国资本的独裁者所控制,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1973年,一群爱国军人推翻了独裁政府,但是他们无力抵抗外国资本的势力,不能控制经济局面,通货膨胀更加严重。”
“我在智利待了一个月,不断地与智利的经济学者联系,最后智利政府在我兜售的经济理论下开始改革。”
听到这里,大家都好奇起来,因为国内对南美洲的消息还是比较少的,拉丁美洲国家依然很神秘,而且大家也非常想知道这个名闻四海的经济学家是如何和通货膨胀相抗衡的。不过老师并不“上道”,只是在抒情:“那些领导人都年轻而有干劲,并且满怀热忱。但是让一些不懂经济学的军人去掌握国家,本身就不可能获得完美的改革战略,而且他们的对手——大资本家来自于全世界,所以……”
老师的语气很沉重:“我离开智利一个月后,那里的政权开始改革。他们把国家开支削减了27%,裁撤大量的军队——这对一个军人政府来说,充分表现了信心。他们烧掉了成捆的比索。哦,比索是智利的货币,当时的价值可以参考一下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法币。整个政府全面放开市场,退出对银行系统和金融市场包括汇率的管制,大幅度降低关税,放弃了2000多种工农产品的价格控制,同时取消对外国投资的限制。”
“这些年轻的改革家希望通过这些方法促进生产,摆脱通货膨胀的危机,但是所获得的效果恰恰相反。”到这里,弗里德曼老师的情绪已经完全回到了1975年,他说,“政府开支的缩减,让军政府的控制力下降,成千上万的国有部门工作人员丢失了工作,成为政府的反对者;国有控制的降低,实际上使400余家大型国家控股的企业即财富流向私人部门;私有化和吸引外资,更是让经济失去控制;而烧毁比索的做法并没有让比索升值,它和美元价格挂钩,更是让投机者有了窃取智利财富的快捷手段。”
“这次改革失败了,确切地说是我弗里德曼失败了。”教室里一片安静,大家都能体会到作为一个经济学家因为失败的经济改革而造成的心中伤痛。
王永军老师评注
此次改革失败导致政府的崩溃,并没有人归咎于指导经济的学者,而认为是因为外国势力的干涉,南美国家不能实行自主的经济政策。
“三年后,智利的国民生产总值暴跌了13个百分点,工业产量总量下降到原来的72%,人民平均购买力下跌到1970年水平的40%,大部分民族企业破产,失业率急剧攀升到让所有人都没有工作安全感的地步。
“虽然到1978年,出现了三年经济反弹,但是当时智利的国民总债务从1978年的20亿美元急剧增长到1982年的140多亿美元,而这很显然只是大量外国资本和金融投机带来的回光返照。
“到了1982年,一切都完了:主要工业产业因为铜价的暴跌,使得贸易逆差扩大;GDP下降15%;破产企业数翻了两倍;失业率达到30%——一般来说20%就是国家危机了;中央银行外资和黄金储备减少了45%;智利的民族银行体系彻底崩溃。而这时,军政府不得不饮鸩止渴,放弃比索不贬值的公开承诺,而这个做法彻底让很多中下阶层的家庭破产,政府彻底失去了民众的信任。”
弗里德曼老师指了指自己的胸口说:“总之我是一个失败者。不过失败是成功之母,我和我的攻击者们一直都在这次试验中吸取教训,希望能打败通货膨胀这个恶魔。”
就在大家都以为老师会讲解自己的心得时,老师话语一转:“我并不想讲解具体的方法,那不是你们需要知道的知识,我只是从这次教训中谈谈我对通货膨胀的看法。首先问第一个问题,什么是通货膨胀?”
这个问题很简单,很快就有人站起来回答:“就是货币发行过多,造成货币贬值,物价上扬。”
“这位同学回答得很正确,而且大部分的经济学都是这么论述通货膨胀的。”弗里德曼老师的语气很重,挥了挥手让那个同学坐下,“然而,这不是本质,通货膨胀的本质就是我们把未来的钱给花掉了,所以现在还不起债了,也就是说通货膨胀是避免不了的。”
张山也有这种模糊的感觉,但是第一次从老师这里听到清晰的答案,不禁竖起了耳朵。“一个国家每年的发展速度是10%,而且持续了很多年。所以一些人就预支明年的税收来促进今年的发展,我们都知道这叫作赤字经济,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法。然而当赤字成为习惯,整个社会都这样发展——体现在个人身上就是大量的信贷消费时,慢慢地那个预支额就超过了10%,变成了后年的一部分,顺延下去。整个社会欠未来的债务也就越来越多。”
“比如国家债券,规定10年后归还,等于就是国家欠了10年后的钱。如果国家能一直保持并超过10%的发展速度还好说,而一旦这个速度受到各种因素影响,那么整个社会就麻烦了,政府不得不加印钞票来度过危机。于是通货膨胀积累了。
“就个人来说是这样的,我想买一套房,每个月的工资8000元,还房贷7000元。如果有哪一个月你的工资不够了,那么房贷就还不上了,要么借高利贷,要么破产,房子被抵押。前者是通货膨胀,后者就是经济危机。”
老师讲得很浅,不过大家都明白了。
“所以,如果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所有对付通货膨胀的方法都是治标不治本。”老师一边收拾东西,一边做最后的总结,“所以赚钱的最安全的方法,还是不借钱,而想要彻底击败通货膨胀,则需要政府、国家、社会以及个人控制‘寅吃卯粮’的欲望。”
老师走了,掌声不是很热烈,因为每个人都还在思考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话。
弗里德曼老师推荐的参考书
《消费函数理论》米尔顿·弗里德曼著。本书以恒常所得假说为核心,和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相对立,对货币和自由经济政策关系进行阐述,在当时被认为是一部充满谬误的作品,但历史证明,弗里德曼是正确的。
《资本主义与自由》米尔顿·弗里德曼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0多年后,弗里德曼撰写了此书。书中针对20世纪70年代盛行的国家干预政治经济思想进行批判,主张经济的中央集权必然导致个人和政治自由的毁灭,对货币、自由、政府、金融在现代市场上的作用都有着明确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