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林林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无昔山众弟子就此跟随孟无昔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不少弟子自年少不经事就被孟无昔带上山,此时离开自是依依不舍,不时回头张望,然而那山已空。
孟无昔也回头远望,在那不知距离之处,山崖之下某处,却存着一个小黄麟,已经死去的不三,还有茫然无措的悔人知!
孟无昔不再关注,走了。
……
却说李凊林逼迫孟无昔剿杀大明“以武犯禁”者,走了第一步棋,就带领锦衣卫属急忙回京。兵贵神速,李凊林所实行的计划环环相扣,他耽搁不得。
回京途中,却有一个身着破烂僧衣的中年男子站在路旁,正是道衍。
李凊林与之四目相对,却发现这个平凡的路人竟不回避自己的直视,有一种傲视天地的气息存在!反倒是李凊林自己先回过神来,草草结束了这场不期而遇的心机较量。
李凊林不想节外生枝,更觉得这种较劲很是无谓。他不过是个衣不遮体的门外汉,自己却是权力漩涡中的常胜将军!威啸山林的百兽之王何须把寻常鼠蚁放在眼中!
道衍却是不动声色,锦衣卫的队列很长,一时三刻方能从他旁边完全离开。他却木桩一般,动也不动。
锦衣卫离开后,道衍继续上路。这个年过四十却一无所成的苦行僧终于遇到了他要找的目标——孟无昔。
准确的说孟无昔是不会轻易和无名之辈交谈的,然而道衍只用一句话就让他召见了自己。
道衍拉住一个无昔派的小弟子,说道:“快去通报,燕王使者求见,有未卜先知之能,预告以大事!”还不忘对那弟子提醒,“传到有奖!”
孟无昔让众弟子先行,单独会之与槐树下。
孟无昔问:“先生破衣烂衫,是相告以赤诚否?”明是讥讽却是淡然处之。
道衍摇头:“无它,穷耳。”
孟无昔问:“先生自称燕王使者,匡我也?”
道衍摇头:“非也,未卜先知。今日非,明日是。道衍欲往燕王处展抱负。”
孟无昔问:“何谓大事?”
道衍答:“关己之事为大。”意思是不论事情本身的性质,只要这个事与自己有关,那就是大事。这就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这个回答深得孟无昔之心,他连连点头称是:“却是如此。大师有如此真知灼见,不负孟某拨冗相见了。然而阁下纵有通天之言,无关老夫者,莫言。方才之语,孟某不知大师辩才,有不当之处,还请海涵。”
道衍摆手省去客套:“无需多言。尊者所好奇的不过是在下托词。明言相告,道衍并无‘未卜先知’之能!”
孟无昔眼皮一跳,冷冷言道:“还是匡我了。”
道衍:“在下曾借星宿天象之说诱骗凡夫俗子,却不敢在尊者面前班门弄斧。何也?凡夫俗子者,愚昧也,信天、信地、信无名之物,不信己。在下以混沌虚幻之事混淆视听,更能令之信服。”
道衍对孟无昔说:“尊者却是大能之人,当知世间最难的事有两种。”
孟无昔疑惑道:“哪两种?长生不老,逝者还阳?”
道衍摇头:“不然,在下一介僧侣虽未修习五行之学,却拜一道士为师,略通玄学。虽是求佛却得道衍之名。自老子谱写《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故:只要无情如天地日月,便可长生不老。再者:人有生死,树有年轮,轮回转世,也算的是逝者还阳。所以尊者说的这两种事还不算最难!”
孟无昔深以为是:五行之木修浩然之气,为的便是长生;五行之土魔化圣魔,为的就是死而不僵、借尸还魂。这道衍未入五行门,却深知天地玄理,在天地大道追求上殊途同归,当真了得。问道:“依大师所言,何事最难?”
“改变过去,卜测未来。”
道衍一一分析:“过去之事,已然发生,若能更改,便不再是过去发生之事。如此自相矛盾,道衍认为不可。未来在于变数,一变二,二变三,三变无穷无尽。人本身复杂,千变万变、随机应变;智者更是千算万算,机关算尽却是人算不如天算。未来之不可测,天机也!道衍自认当世谋算无敌,却不敢智与天齐。”
道衍明明自大,说自己天下无敌。偏偏说的真诚,说的自惭,仿佛自己作为地上第一是很羞愧的事情,而不能成为天上第一则无可奈何。
孟无昔估量道衍有这个骄傲的资本。道衍越是自夸,孟无昔越是信服。他虽然高傲异常,却是见猎心喜。孟无昔已被道衍说动,深知道衍非一般游街算卦之徒,对他更是钦佩,很希望能够谈论更多。这就是见贤思齐的境界。
孟无昔道:“听大师寥寥数语,无昔已经深有感触,当真是醍醐灌顶、游说有术!实不相瞒,在下困惑颇多,急需如君这般得道高僧解救。大师自谦不能,无昔却急需大师揭秘‘未卜先知’之道。古往今来,星象、命运、八卦之事不可胜数。如太公望奠基周朝八百年命数,如唐朝袁天罡之相术传奇。就算当今大明朝开创之始也有‘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翻’之谶语。更不论‘河图洛书’征兆圣明君王之千古慨叹。信欤,不信欤?”
由于中华五千年文化渊源流长,其积淀可谓博大精深,却也有一些怪力乱神之记载,被人传颂不已,这里就稍微做下解释。
传说周文王为了太公望也就是姜子牙的辅佐,亲自为之驾车,走了八百步。所以太公望就承诺保佑周朝的统治八百年。
袁天罡是唐初贞观之治时期的相术大家,据说成就千古第一奇书《推背图》,预测中国两千年历史进程。
“石人一只眼”的事情源自红巾军起义,后来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是红巾军的分支。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以今日之科学当然能一目了然看透其中的作伪迷信,然而当时之人在当时的境遇,信者众。
至于“河图洛书”则追溯到华夏文化之起始。《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孟无昔之所以旁征博引是为了证明“未卜先知”是存在的。如果道衍一味地否认,则属于狡诈抵赖,孟无昔是不会放过他的。
至于孟无昔为什么这么在意“未卜先知”,是因为求生。称霸江湖看似荣耀,实则烫手山芋。以锦衣卫凌驾王法之权威尚不敢背负“残害武林”的恶名,所以李凊林才会亲上无昔山逼迫孟无昔去干这事。无论成与不成,孟无昔都将成为众矢之的,倒时候反而李凊林高举义旗,剿杀无昔派如同五行门余孽。一举完成“天下风平浪静、江湖不再”的不朽功业!
朝代更替,豪杰辈出,江湖武林各种势力盘根错节,可谓小朝廷。朱元璋借助红巾军成事,夺得江山,然而“马上得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历代帝王为保持皇权永固,一般有两个对策:高压和愚民。
高压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收集天下兵器铸成金人。太平世道不需要侠士,铸剑为犁、马放南山。这就是“侠以武犯禁”的来历。
愚民就简单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朝的程朱理学、明朝的八股文都是!
(作者注解:在下认为封建帝王最牛的就是秦始皇了,而且很钦佩他的统一华夏、开创帝国。至于被评价为“千古一帝”的康熙,个人认为也就是和汉武帝、唐太宗一个等级的,不能和秦始皇一比!焚书坑儒言过其实,不值得一信。这里不做多余辩解。)
好了,说了这么多有点乱,我们就回过头理顺一下。有这么一种事情很让人头疼,较真吧没那个必要,不较真吧它又会得寸进尺!这个它就是江湖。
众所周知,江湖讲究的是快意恩仇!和江湖人士提王法是对牛弹琴,所以朝廷一向和侠士不对头。然而灭了它吧,又投鼠忌器。要知道“侠”一向清高的很,和老百姓走的很近,声名在外的,不是你说灭就能灭的,会背负骂名。
老大要做好人,只能让小弟去下黑手。朱元璋就创立锦衣卫,专做坏事。
锦衣卫也不傻,李凊林就找了替罪羊,让孟无昔干这事。
孟无昔照办!然而名声臭了不要紧,得留条活路吧。孟无昔求教道衍“未卜先知”。你刚夸了海口,还想不认账!只要道衍承认“未卜先知”确有其事,孟无昔就可以求一条活路。
然而道衍知道,冒天下之大不韪者必死!孟无昔既然走了这条道,那就一条道走到黑。
道衍却是不惧,他明目张胆的来找孟无昔自然是胸有成竹。君已入瓮,何惧哉!
道衍微微一笑:“若天下真有‘未卜先知’,那便有。在下曾与九龙唐主一唔,为之卜了一卦。”
孟无昔一愣:九杰,这小子。问道:“他有何德何能,能得大师垂青。不知是何卦象,准否?”
“准与不准,却在阁下之手。”
孟无昔不解。
道衍:“历来好马不同槽。燕王有九杰之智共谋,如何笃信在下?所以临行之前,在下与之西楼论道。若九杰能听命于我,自然放他一条生路。然而道不同,不相为谋。他终是阻碍,只好除去!”
“贫僧斗胆未卜先知:阁下出山,首攻便是九龙唐!”
灭了他丫的,说好的三千金呢。
孟无昔睁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这便是未卜先知?你却是错了,孟某与九杰有旧,并不想为难他!”
“不,道衍算准了!贫僧之能不在星象八卦。”
“天下最难之事:改变过去,卜测未来,不行。然而卜测过去,改变未来,便行!”
孟无昔深受震撼:“改变未来?”
道衍厉声说道:“只要道衍所为,那便是未来。道衍所说成真,那便是未卜先知!”
一直以来孟无昔耿耿于怀的便是对未来的恐惧,所以他的思维局限也就在这里。他所求的不过是想知道未来什么状况,自己也好早作打算。然而道衍给他上了一课:预测未来算什么,改变未来才是大丈夫所为!
孟无昔有些气弱:“孟某为何要听命于阁下,屠灭九龙唐?”
“无昔派和九龙唐乃燕王在野的两大势力,不可共存!”
孟无昔再次震惊:“为何?”
“无昔派乃是燕王势力原因有三,无昔派与九龙唐不可共存原因也有三。”
道衍细说:“一、阁下入赘郑府却又藏身深山,如此行事,智谋之士一眼就知缘由。当真是欲盖弥彰,郑府的背后是燕王无疑。二、五行门被列为逆党,奄奄一息;无昔派却可发展壮大,无强大势力支持绝无可能。三、李凊林逼迫阁下,恐怕也是为了削弱燕王势力。如此三者印证在下判断。”
孟无昔问:“无昔派与九龙唐是燕王暗中布置,可以说是左膀右臂。在下求存,为何要自断长城?”
道衍声色俱厉,道:“要杀阁下的是李凊林,是皇帝!谁可救足下?只有燕王!燕王有了九龙唐,还要无昔派作甚?只要灭了他,阁下硕果仅存,在燕王心中分量自然大不同。”
孟无昔暗自思量:却有几分道理。历来壮士断腕、舍卒保车。若要活命,唯有得燕王庇护。没了九龙唐制衡,无昔派三千门徒价值更高。
道衍见孟无昔已被触动,继续说道:“况且江湖非小,九龙唐更是分舵重多,遍及大江南北。换言之,九龙唐是纵横交通之网,是各路消息往来的耳目。不先去之,尊者稍有作为,便会传闻四海、人尽皆知。”
自古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孟无昔也怕沦落到过街老鼠的地步,人人喊打。
唯恐天下不乱,道衍加了最后一把火:“尊者若放过九龙唐,当无昔派沦为江湖公敌之时,九杰未必不会落井下石。以九龙唐的人脉财力,结交四方侠士与君对抗,胜负未知!与其寄希望于仇敌,不如先下手为强。”
这就是纵横之才,巧舌如簧。九龙唐和无昔派本来是燕王的两个下属势力,一个在明,一个在暗。九杰幼年被燕王收养,所以只知为燕王效力,不知其余。孟无昔老谋神算却也被道衍说服,不知不觉中,九龙唐就成了孟无昔不共戴天的仇敌。
孟无昔猛地站起,摆手制止道:“大师不必多言,无昔已有计较。九杰年幼不及老夫多智,九龙唐空有财货不及无昔派实力出众。自古削枝固干,枯木变栋梁;弱肉强食,燕王成大事。孟某所为,一片苦心,还请大师到了燕王面前说明原委。”
道衍并无答应,也无拒绝,只是保持莫测高深状。
孟无昔问道:“孟某言听计从,不知可否得大师一测。无昔确信:未卜先知,天下无出道衍之右!”
道衍微微一笑,附耳说道:“尊者所担心的不过是李凊林一人!道衍去了。”
孟无昔心中大石终于落地,目送道衍离去。他说是要去燕王处,却不是往北,而是往南,京城方向。
而孟无昔却不需要改变路线,不论是东海食人蛟,还是九杰九龙唐,反正都是杭州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