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满21岁之后,他就做起了伐木工,伐木工一个月的收入相当于他做学徒工时一年半的收入。如果他拼命努力,那么还能挣得更多。
就在人们认定这个穷怕了的小子一定会拼命工作时,他却选择了把一部分宝贵的时间花在了读书上。他借阅了数千本书,甚至愿意用工作换书来读。他的工友们都觉得他疯了,居然放着钱不挣却花时间去看什么书。然而,正是靠着大量的阅读作为基础,在马萨诸塞州的议会上,他以一篇著名的反对奴隶制的演说确定了在政界的显赫地位,并为他以后进入国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生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花一多半来追求金钱,那么自然就只剩下一小半来自我积累、自我提高。于是,就在我们自以为是给未来打拼,给以后的幸福生活做物质积累的过程中,未来的成功却就这样悄悄地被我们错过了。
钱少挣一点,眼光放长远一点,就是要做到心存志远。人生总会有所追求,一个人如果心中没有远大的目标,势必就会看重眼前的名利。要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总要有肯于为之奉献、为之牺牲的东西。有的人之所以看重名利,计较得失,并不是因为物质生活上更需要,或者因为荣誉感一下变强了,而恰恰在于理想淡漠了。
人生可分为两半,外在一半,内在一半,金钱只能满足外在的一半,却不能填补内在的一半;人生还可分为两半,已发生的一半,未发生一半,追逐金钱只能让我们看到现在的一半,而长远的目光才能让我们将未来一起收入眼底。
更多的钱并不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快乐,我们必须尽早的明白:只有内心的满足才是真正的满足。有很多人因为物欲所趋,过着表面轻松,内心却已经疲惫不堪的生活。那些懂得生活乐趣的人,肯定不会把自己的生命,浪费在这永无止境的欲望中,同时,也不会为没有意义的事束缚自己的心灵。他们能把心灵保持在最愉悦的状态,不会给一味追求眼前的金钱而错过内心的幸福,或者未来的机遇。
只有这样,适度地节制对钱财的欲望,始终怀有对未来的志向,才能在名利诱惑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才能在走过贫苦艰难之后,得到半生的富足。
家贫未必多烦恼,钱多未必无隐忧
常言道:“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确,比起富人,家境不好的人则面对着更多的现实生命的困境。从结婚买房到子女入学再到看病就医,对于有钱人家来说不是问题的时对于贫贱夫妻就要伤透了脑筋。
而另一方面,却是衣食无忧之人的种种心理亚健康问题的一再曝光,社会名流著名明星自杀的新闻不绝于耳。尽管他们早已拥有了让人称羡的财富和光鲜生活,却别人生的各种烦恼逼至绝境。反观贫苦人家,却常常听到夫妻相濡以沫,子女坚强孝顺,父母通情达理的美德故事。
诚然,贫穷者在面对生活时会比富裕者承受更多压力。然而若心态豁达乐观,这些压力过后,便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团聚,共渡难关后的情且益坚。对于能安贫乐道的人来说,物质的匮乏并不会增添心灵的烦恼,反而给人以自由的灵魂,不为外物所累。
正是这样安贫乐道的豁达的心境,才有了苏东坡被贬海南后“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佳句,才有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潇洒飘逸,才有了郑板桥“难得糊涂”和“幸有我来山未孤”的自在清风。
而对于生活富足者,却难免被外物所困,已有的怕失去,得到的又总嫌不够,就这样,在患得患失伴着欲望的水涨船高之中,人就失掉了快乐和平静,而成为名利的俘虏。
名利心与生俱来,人一生下来就面对一个灯红酒绿、五彩缤纷的世界。如不能放下名利,人们会在“人比人气死人”的心理下产生嫉妒;在蝇头微利面前言不由衷;在逢迎拍马中殚精竭虑;为一得而忘乎所以,为一失而灰心丧气。有了这种名利物欲之心,你富了,还会“得一千,想一万”;你名利双收了,还会“昨怜薄袄寒,今嫌紫蟒长”;黄道无缘,你会诅咒命途多舛,宏图受阻,你会哀叹力不从心。从而使你陷入心力交瘁的泥潭而郁郁寡欢。
当我们走在街上的时候,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很难找到一个满足的表情。正是“人生待足何时足”,不少人有这样的想法:“等我有了……”,总是用“待得如何如何”来欺骗自己,他们总认为满足是要达到某种条件许可的时候,等到满足的时候,再去寻找身心的清闲,目前图的就是一时的满足。
有一个富翁背着许多金银财宝,到处去寻找快乐,可是找了很久都未能找到他想要的,于是他沮丧地坐在山道旁。
一农夫背着一大捆柴草从山上走下来,富翁拦住农夫问:“我家财万贯,衣食无忧,请问,为何我没有快乐呢?”农夫放下沉甸甸的柴草说:“你想要快乐?很简单,放下!”
富翁茅塞顿开:自己背负那么多的珠宝,老怕被人暗害,珠宝被别人抢,整日忧心忡忡,快乐从何而来?于是富翁将珠宝、钱财救济穷人,在他看到那些穷人快乐生活时,他从中尝到了快乐的味道。
放下名利物欲之心,你就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拥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豁达,从而成为自己心灵的主宰,去自由自在地塑造你的心境。
很多人利欲熏心,陷入你争我夺的境地,快乐从何而来?他们往往一整天心事重重,做梦都半夜惊醒,老疑神疑鬼,阴翳不开,快乐又怎么会与你有缘?放下就是快乐,拨开云雾,卸下心灵的枷锁,在平平凡凡的生活故事中,你将体会一种轻松如风、畅快淋漓的感动。
人生的成就一分为二,一半是功名利禄,一半是满足安乐。功名利禄固然每个人的机遇不同,成果也不尽相同,但另一半的满足安乐,却是无论贫富,都有相等的机遇。
穷人总以为自己要面对着经济上来自外界的压力,所以更难以快乐,殊不知,富人也面对着守护财富、扩大财富的压力,和更难以戒除的——贪欲的压力。
如果穷人可以安贫乐道,如果富人可以节制欲望,那么无论穷富就都可以获得同样的幸福感。然而就是对于欲望、对于金钱的无尽追求,既烦扰着穷人,也剥夺了富人享受自己财富的喜悦。
其实,每天发生在我们生活周围的很多悲剧,往往就是无法放下自己手中已经拥有的“东西”所酿成的:有些人不能放下金钱,有些人不能放下爱情,有些人不能放下名利,有些人则是不能放下不应该执著的执著。
尼尔·唐纳·沃许在《与神为友》一书写道:“我不会‘抓紧’任何我拥有的东西!我学到的是,当我抓紧什么东西时,我才会失去它,如果我‘抓紧’爱,我也许就完全没有爱,如果我‘抓紧’金钱,它便毫无价值,想要体验‘拥有’任何东西的唯一方法,就是将它‘放掉’!”
有个小男孩在路边大声地哭着,一个好心人走上前去问“小朋友,你为什么事情哭成这样?”
小男孩边哭边说:“由于我刚才太大意了,跑的时候丢了10元钱。”
好心人看他哭得这么伤心,于是从腰包里掏出10元钱给了小男孩。
小男孩说了声谢谢,接过钱后,停止了哭泣。好心人欣慰地准备离开。可当他一转身,小男孩又开始大哭了,比上一次哭得更加伤心!
好心人有些不解,又转回身来问:“你丢的那10元钱不是已经回来了吗?为什么还要哭呢?”
小男孩回答说:“如果我先不丢失那10元钱,现在就已经有20元了,这样我就可以买到一把更好的手枪啦!”
好心人愣住了,不知道刚才自己做的事情,是对还是错。长叹了一口气后,摇着头走开了。小男孩的哭声在他脑海里停留了很长时间——“我要买更好的,我要买更好的……”
小男孩放不下丢了的十元钱,于是无论他是一无所有的贫穷,还是有获得了新的十元金钱都无法赶到满足。
这个世界里面美好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拥有它们固然很重要,不过一定要适可而止。如果总想着得到的再多一些,那么你就会成为一个贪婪的人,这是非常可怕的。因为贪婪会像无底洞一样,让你永远也没有办法把它给填平,这样我们的内心就永远也不会感到知足,从而也就永远体会不到幸福的味道了。
贫富也许我们不能选择,然而贫者也有其乐,富者也有其苦,既然如此,何不就将我们的目光专注在我们所能控制的那一半——内心的感受。如此,无论贫富,皆能享受半生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