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人冯履谦,七岁时就都了几万字的书,九岁就能写很好的文章。
后来,他做了河北一个县的县尉。他管辖区域内,有个人是跟他结交多年的老朋友。那个人送给他一面铜镜。
冯履谦把这面铜镜给县衙里的官吏们看了,那些人都说:“果然是南方制作的好铜镜,非常美观。”
冯履谦跟县衙的官吏们说:“这是本地的一位老朋友送给我的,我跟他有很深的交情。做官的明文规定,就是自己的亲属,也不能徇情枉法。我做这个官,只要朝廷给的俸禄,绝不接受其他的馈赠!”
他继续大声说道:“清澈的河水,能看到水底。明亮的镜子,能照见人的心地。我做官,一定也要这样清澈明亮。”
于是,他写了一封信,把铜镜还给了那位老朋友。
听说这件事的人,没有人不钦佩他的。
这是清如水、明如镜的一个故事。
******
徐勣徐茂公领兵攻打高丽,想要带上他的女婿杜怀恭,让他也建立功勋、为国效力。
杜怀恭的性格圆滑诙谐,徐茂公很看重他。
杜怀恭不愿随军出征,一开始的时候,推说自己家里贫穷,自己走后,家里无人照养。徐茂公就送了许多钱财给他家。
然后,他又推辞说自己没有马和仆从,在军营无法行动。徐茂公送给他几匹好马和几个仆从。
最后,他没法推辞了,只好逃进陕西岐阳县的山里,躲藏起来。
他对人说:“我老丈人,想拿我来建立威严的军法。”
意思是,徐茂公要在军营里抓住他的错处,狠狠惩罚他、甚至杀头,从而让别人不敢犯法。
他坚决不肯随军去,徐茂公无奈地流着泪说:“杜怀恭性格放诞,不受拘束,也许真的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于是,徐茂公就不再逼迫杜怀恭了。
当时人评价说:“徐茂公治军法令严厉,杜怀恭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
******
唐朝时,李杰做河南尹。
他治下有个寡妇,状告他的儿子不孝顺。寡妇的儿子自辩清白,只是说:“我得罪了母亲,死也应当。”
李杰观察寡妇的儿子,不象个不孝的样子,就对寡妇说:“你守寡,就一个儿子。现在你告他,如果他判了死罪,你不后悔吗?”
那寡妇说:“我儿子品行不端,不孝顺母亲,我哪里还能怜惜他啊!”
李杰说:“既然这么说,你去买口棺材来,装你儿子的尸体吧。”
寡妇出去后,李杰派人跟踪她。
寡妇到了外面,见到一个道士,说道:“事情办成了。”
过了一阵子,她带了棺材,回到官府的大堂上面。
李杰仍然希望她能反悔,再三询问她是否真的要判她儿子死罪。那个寡妇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意思。
这时,那个道士,也来到府衙的外面。李杰就让人秘密地把道士抓了起来。
道士被抓后,马上吐出了情由,说:“我与寡妇有私情,可是她儿子常常碍手碍脚,所以要除掉他。”
于是,李杰就判道士和寡妇死罪,用那口棺材装了他们的尸体,送出门外。
这个案情的故事,很多笔记小说有完全相同的情节记载,但是人物略有不同。
******
隋朝末年,李玄通投降唐朝,做河北定州刺史。后来,定州被另外一股势力刘黑闼抓住了。
刘黑闼很看重他的才能,想要任用他为将领。
他叹道:“我受了唐朝的恩典,任命我做东部的守将。我守着孤城,孤立无援,才被你们俘虏。我理当守住臣子的节操,忠心报国。怎么能投降你们,接受你们的官职呢。”
他拒不接受。原先他手下的官吏,拿着酒饭来看望他。
他说:“各位为我这样受辱而感到悲哀,所以拿着酒饭来宽慰我。我应该一醉方休。”
他又对看守的人说:“我擅长舞剑,借下你的刀。”
看守的人把刀递给他。
他舞了一番剑以后,叹息着说道:“大丈夫受到国家的恩典,镇守一方,却不能够保全这一方城池。我还有什么面目在这世上。”
说完,就把刀插进肚腹自杀了。
唐高祖李渊听说后,感动得留下眼泪,提拔他的儿子为将军。
这个,是唐朝的剖腹自杀的故事。可能日本人是学他的。
******
卢庄道十三岁时,拜见父亲的好友,负责选拔人才的吏部尚书高士廉。高士廉因为他是朋友的儿子,请他进来正堂上坐着。
正好有人给高士廉送来一本书,请高士廉批阅。卢庄道偷偷地看了一遍,他对高士廉说:“这些文章,都是我写的。”
高士廉很奇怪,说道:“小伙子怎么这样轻薄。”
卢庄道让高士廉用书里的内容问他,他果然能一模一样地回答。
高士廉捡书后边的内容问他,他还是能如实回答。
高士廉称赞不已。
卢庄道这才谢罪说:“这些文章其实不是我写的。我刚才偷着看了一遍,所以记住了。”
高士廉于是拿出他书桌上的公文试验。卢庄道果然能够看一遍,便倒背如流。
最后,卢庄道又向高士廉献上自己的写的文章。
高士廉把这件事情,向唐太宗说起。
唐太宗就召见了十三岁的卢庄道,让他参加了进士的考试。他考中第十六名,被任命为河池县尉。
一年后,他又参加朝廷的制举考试,获得优等成绩。
唐太宗召见他时,认出他来,说道:“这个就是我的神童大臣吗?”
于是,他被任命为京城的长安县尉。
一次,唐太宗要亲自审查囚犯,京城主管官员怕卢庄道年纪太轻,无法担任这个重责,就想让其他人代替他参加。
卢庄道坚决不同意,非常轻松自在,好不怯场。
当时有四百多个囚犯,县令和县丞都很惧怕太宗审查他们时,出什么意外。
到了那一天,唐太宗让囚犯上堂来。
卢庄道一个一个地介绍囚犯所犯罪行的轻重、在押的时间,毫不迟疑地回到唐太宗的询问,应答如流。
唐太宗很是惊异,当天就任命他为监察御史。
******
唐朝时,王义方博览群书、多才多艺。他单身进入京城,不过几个月,就名满京城。
皇帝让宰相看看他是才能。
当时的宰相许敬宗,认为副部级的员外郎独孤折的学问和言辞应对的方面很出色,就让他跟王义方一起讨论历史典籍。
两人多次问答以后,王义方惊奇地问:“这位朋友,姓什么?”
独孤折回到说:“姓独孤”
王义方说:“你识字吗?”
独孤折愤愤不平,很是恼火。旁边的人听了这话,也为独孤折不平。
过了一会,两人又开始争论,王义方把对方的荒唐言语一一驳斥。
然后,他问独孤折道:“你到底识不识字啊?”
他这样问了好几次。
独孤折实在控制不住愤怒,当着宰相的面,动手殴打了王义方。
宰相连忙说:“这拳法虽然很漂亮,终究不应该动手啊。”
于是,罢免了独孤折的官,任命王义方为侍御史。
******
唐朝诗人刘希夷,是河南汝州人。从小写文章就有才华,喜欢写宫体诗。他诗中的意境比较悲苦,不被当时的人推崇。
一次,他写了一首诗《白头翁咏》,里面又两句道:“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写完,他就后悔地说道:“我这首诗象是谶语,跟石崇的‘白首同所归’,没有差别啊。”
西晋时潘岳跟石崇写的诗里,有‘白首同所归’一句,后来两人一起被杀。所以刘希夷这么说。
刘希夷后来把这两句改成:“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写完,他又叹道:“这两句,又象是谶语了。不过,生死有命,这句诗文又能怎么样呢?”
他就把种写法的诗,都留了下来。
不到一年,他就被奸人害死了。有人传说是宋之问害死他的。
后来孙翌写的《正声集》里,把刘希夷的诗文,推崇为最佳。自此,他才被人称道。
******
唐朝,有个叫张果老的人,隐居在大同的枝条山里,他常常在山西汾阳到运城一带来往。当时的人,都传说他有长生不老的法术。
有些年纪很大的人说:“我还是个儿童的时候,就见过他。那时他说已经几百岁了。”
武则天下旨要召见他,他假装死了,尸体躺在一间叫妒女庙的门前。后来,有人又在恒山里看到他。
几十年后,到开元二十三年的时候,当地的刺史韦济把他还活着的事情,报告了天子。
唐玄宗派通事舍人裴晤,快马加鞭地到当地去迎接他。
不料,张果老又装死。裴晤看到他时,他已经断了气。
裴晤焚香礼拜,宣布了天子访求道术的旨意,一定要请他去皇宫。
过了一会,他才渐渐苏醒。
裴晤不敢逼迫他,乘着快马回到京城,报告给唐玄宗。
唐玄宗派中书舍人徐峤、通事舍人卢重玄带着圣旨,来迎取他。张果老随着他们到了洛阳,从集贤院,由人抬着进入皇宫。唐玄宗非常尊敬地跟他见面。大臣们也都来拜谒。
有人问他世外的事情,他都怪异地回答。
他又说:“我是尧帝时的丙午年出生的。”
当时的人,也莫测高深。
他又说:“我在尧帝时,做侍中。”
他善于胎息,不用口鼻呼吸,能好几天不吃饭。偶尔喝些美酒,服食三黄丸。
不久,天子下召道:“大同的张果老,是世外的高人。他的事迹来历久远,心神幽冥难测,他受天子召请住在皇城里。没人知道他的年纪,大概是伏羲时候的仙人。他所说的道术精要,综合了许多的终极的道理。朝廷将要在朝廷大礼上,封赏他。封他为银青光禄大夫,赏赐封号为通玄先生。”
张果老在京城里,多次说自己年老多病,要求回到大同。
唐玄宗赏赐给他三百匹丝绢,并让两个弟子服侍他,隆重地送他回到大同。
他让其中的一个弟子回去京城,只留下一个弟子进山。
没过多久,他寿终正寝。也有人传说他尸解了。
******
唐朝诗人卢藏用,一开始在终南山里隐居,后来多次在朝廷里担任要职,做大官。
有个叫司马承祯的茅山道士,奉皇帝的召旨来到京城。
后来,这个道士要回浙江天台山去,卢藏用就指着终南山,对他说:“这座山里,也有很多风景优美、适合修道的地方,你何必回那么远的地方去呢?”
司马承祯道士回答说:“在这座山上隐居,以我看来,是当官的捷径罢了。”
卢藏用面上有惭愧的表情。
卢藏用很有学问,文章也写得很好,擅长草书和隶书。他玩投壶的游戏、弹琴,都非常出色。
他没有当官的时候,曾经修炼道术,辟谷练气,有很高尚的兴致。
后来,他在朝为官以后,却攀附当权的官员,纵情声色,奢侈放纵,做了太平公主的男宠,最后被唐玄宗发配去偏远的广东。
这个是“终南捷径”的典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