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将中小学生“早恋”的问题处理好,就应提前做好学生早恋的预防和疏导的工作。“防”胜于“疏”,“疏”是不得已的措施,是补救措施,“防”的意义远远大于“疏”。“预防”工作做好,就可以避免学生误入歧途,免受精神和心灵上的创伤。
中小学生正处在性生理不断萌发和逐渐走向成熟的一个阶段,从而引起的性心理上的变化也令不少学生感到很苦恼。特别是有些青少年学生受到某些不良因素的侵袭,则很容易受到不良性意识的诱惑。有的学生看了有关异性生理的书刊,由此浮想联翩;有的男生为博得女同学的好感,热衷于扮演“保护人”角色,显示自己的“英雄气概”;有一些女生会因为自己月经来潮,在经过一系列惊喜、羞涩、彷徨的心理变化之后,便萌发出一种很朦胧的渴望交友的心理。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到学生由于进入青春期,不但产生了青春期的新奇感,甚至产生了生理冲动与体验欲望,他们开始注意异性,亲近异性,容易产生爱慕和追求的情感,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变化。
中小学生面对着灯红酒绿的诱惑,影视剧中激情的刺激,小说的露骨渲染以及某些成年人在大庭广众之下不检点行为等一系列负面的影响,形成了生理上的早熟。男生和女生因为座位临近,或者是性格上比较相似,或者是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情趣相投等各种原因,还有的是因为外貌上的吸引,彼此之间接触的时间比较长,很容易产生中学生“早恋”现象。
中小学生的“早恋”现象,往往从互相接近交谈,到递纸条、写信,“互相倾慕”,进而发展到两人密切往来,结伴游玩,暗中幽会等,个别甚至发展到不堪设想的严重行为。
身为一名教师,首先应当充分地认识到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的必要性,要及时抛出自己手中坚实的缆绳,将这些迷失方向的小船系住;架起温馨的小桥,把豆蔻年华的心从春天过渡到夏天。通过各种渠道对学生进行性生理、性心理和人生观的教育,并使知识成为学生抵抗不良影响的抗体、奋发向上的动力,从而帮助青少年学生预防“早恋”现象,顺利度过青春期。
“早恋”心理的预防
教师首先要清楚,学生早恋并不是洪水猛兽,不需要惊慌失措,更没有必要大呼小叫地采取一些“专政”的手段进行打压。“早恋”现象的出现,固然离不开社会、家庭因素,但更离不开心理、思想因素。为此,解决学生的“早恋”问题应着重从心理、思想因素入手,去了解情况,和学生沟通,理解学生;与此同时,也要让学生能够对你表示信任,让他们感觉到你对他们的爱护。这样,用耐心、爱心去化解学生心中的坚冰,问题才能得到较为妥善的解决。正如名师丁有宽说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正是因为教师是付出爱心的职业,才会令教师变得神圣和伟大!
要想处理好中小学生的“早恋”问题,就应提前做好“预防”和“疏导”工作。“防”胜于“疏”,“疏”是不得已的措施,是补救措施,“防”的意义远远大于“疏”。教师如果能将预防工作做好的话,就能够避免学生误入歧途,让学生免受精神上和生理上的双重创伤。
“早恋”的预防,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开展好中小学生的青春期教育
对中小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注意做到不渲染、不描述、不庸俗,使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要知识,消除“神秘感”,并认识“早恋”的危害。
(2)加强青春、理想、前途教育和法制教育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青春期知识教育的同时,要根据青少年正处于头脑兴奋,记忆力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并且精力很充沛等特点,对学生进行一些青春期理想前途的教育,进行学生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五自”教育以及法制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人生最要紧的只有几步,特别是年轻的时候。学生应利用青春期这一有利时机,刻苦、努力地掌握文化知识,为参加祖国四个现代化建设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3)引导学生培养健康、高尚的情操
教师还可以利用开班会,团组织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将学生充沛的精力向正当、高尚的各种知识上面引导。要形成一种健康的环境和正确的舆论,使学生各种朦胧的感情得到约束和自制,对抵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影响,如不健康小报、书画、录像等,也有很好的作用。扫除青少年成长的阻碍,除了进行一般的人生观、青春期性教育外,有两点必须予以重视:一是开展青少年学生应该怎样正常交往的教育;二是在学生中间开展高尚情操教育,鼓励青少年学生专心致志、勤奋努力地学习,鼓励学生们经常要参加一些健康、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将他们产生的性兴奋转移开来,增强他们的智力水平以及自制的能力。
(4)努力建设一个严肃活泼、积极向上的校风和班集体
正如人的健康一样,要想加强抵抗力,首先需要有良好的身体基础,其次还需“接种”,提高免疫力。对于学生们而言,一个充满着蓬勃的朝气,同学之间相互友爱的优良校风和班集体比良好的身体更为重要。生活在这样的集体里面,他们感受到充实,感到有意义,处处感到温暖。全校应努力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的局面,提倡男女同学间发展一种兄弟姐妹般的纯真友谊,学生们在生活上互帮互助,这样有利于学生良好性格和个性的形成。
(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教师要做学生们的知心好友,和学生之间心贴心。这一点很重要,是教师开展工作的基础和关键。试想一下:一个教师,学生有困难不找你,有问题不找你,有心事不告诉你,班级工作是否能搞得好是很难想象的。教师充当学生们的良师益友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各种情况,能够在事件处于萌芽状态之时给予及时的处理;能够使班干部、同学们以你为核心,师生间有较强的凝聚力,班里的同学能团结协作。处在这样的集体中,任何事情都能很好的解决。老师取得学生的信任是最重要的,有利于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情况,快速反应,开展有针对性教育,使不良苗头得到抑止,有“早恋”苗头的学生得到教育、挽救。
(6)得当地运用“异性效应”
教师经常地、有意识地组织异性学生间互相帮助学习,编排座位时注意男女生的搭配,安排班干部时考虑男女生的比例和配合。教师在学校开展的或者是班集体开展的活动中,要有意识的注意男女之间的配合,为男女同学多制造一些接触的机会,这样做有利于将中小学生进入青春期之后产生的烦恼以及对异性产生的神秘感消除,使男女同学之间保持一种正常的同学之间的友谊。经常性开展异性同学间的互帮互助活动,并使之成为一种风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得当地运用“异性效应”,不仅能成为预防和克服学生“早恋”心理的有效手段,还会给班级管理带来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早恋”心理的疏导
所谓疏导就是对学生的思想情绪进行疏导和调整。当学生出现“早恋”时要耐心地做说服工作;要耐心倾听学生的诉说,信任他们,理解他们;要了解“早恋”的心理特征:神秘、奇妙、热烈而又脆弱、敏感。
在实际的“疏导”教育中,教师要把握下列三条原则:
(1)要摸清底细,心中有数
学生发展早恋的情况是比较复杂的。有的是相互喜欢,相互学习;有的是相互爱慕,往来一般;有的谈情说爱,如胶似漆,有个别缺乏自控能力的学生发生了越轨的行为。
(2)要分清情况,区别对待
对于以上的前三种情况应给予正确的疏导,及时进行性道德教育。同时要注意他们容易冲动的特点,要疏导他们明智地对待自己,理智地对待他人,把精力放在求知识、学本领上,并懂得两性的道德规范。千万不要形成对立的情绪,不然的话,教师所有的教育都是徒劳无功的。对有越轨行为的学生,要明确指出这是不道德的,对己对人都有危害,并要求他们立即纠正,不许重犯。
(3)讲究正确引导,切忌粗暴压制,迫使他们屈从
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此种现象的苗头,并且抓住时机进行细致地关怀,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疏导是工作中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有些学生(特别是女生)比较早熟,容易产生“早恋”。但是,这种早恋由于年龄的关系,大多具有偶然性、状态的朦胧性、对象的多变性、分手的干脆性等特点。他们彼此间的接近,大多出于座位相邻、性格相近、爱好相同、情趣相投等缘故,还有的是外貌的吸引、为求知音等缘故。身为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将时机抓好。一般说来,有早恋现象的学生,由于兴奋、紧张、恐惧,加上精力的消耗,总有一些反常的表现,如注意力分散、沉思、委靡不振等。有一些家长当得知子女早恋的时候,会采取一些简单粗暴的方式,那样容易对孩子的独立人格和自尊心造成损伤,令孩子感到自己没有受到尊重,会产生一些逆反的心理;有的由此自暴自弃,越陷越深;有的则从“地上”转入“地下”,变为秘密行动;有的双双出走,避开父母;有的消极厌世,甚至轻生。要及时发现这些现象,与家长一起做好引导工作。在如今商品经济发达的社会里,解决学生早恋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学生早恋的危害以及所产生的副作用人们早已所知,小则会对学生的个人前途和幸福造成影响,大则会关系到我们社会的安宁甚至是祖国的未来,教师唯有深入到学生当中,以诚相待,设身处地的为学生设想,用自己的爱心感化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要相信一定能够将学生早恋的问题处理好,让中小学生得以健康的成长,并且安全地到达自己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