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孩子们树立起节俭的意识,就一定要从孩子们的内心深处着手,将孩子以往错误的思想观念纠正过来,教育他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从自我做起,同时教师也要同孩子的家长通力配合,促使孩子能够将节俭的意识入脑、入心,成为学生们的一种自觉的行动。
一直以来,勤俭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对于孩子提出的最为基本的要求,可是,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孩子逐渐出现了好吃懒做、花钱大手大脚、浪费水电、浪费文具、浪费饭菜、浪费日常生活用品等很多不文明的行为。因此,树立孩子的节俭意识,必须从他们的内心深处入手,改变孩子错误的思想观念,教育他们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从自我做起,同时与家长通力配合,促使孩子能够把勤俭节约的观念入脑、入心,成为自觉的行动。
帮助学生树立勤俭节约意识
古今中外很多勤俭节约的动人故事就是对学生进行勤俭教育的最好的素材。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选一些感人故事,并把它带入课堂,充分利用班会活动进行宣讲,让学生形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精打细算的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学生合理消费
(1)节约水电的教育
教师要通过很多地方缺水、缺电的事实以及身边一些随意浪费的情况进行对比和反思,让学生们加强对于水电重要性的认识,并将学校提倡的节约水电活动结合在一起,教育学生们不要玩喷水枪等玩具,自觉主动地做到节约水电,用完水之后要随手将水龙头关紧,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当看到有人浪费水电的时候,要及时出来制止。
(2)爱护公物的教育
爱护公共图书,爱护公共设施;尽量减少物质损耗;节约使用清洁卫生工具,如笤帚、簸箕等,以延长使用寿命。
(3)热爱劳动、合理消费的教育
教师要提倡学生懂得精打细算和适度消费,要让学生们爱惜每一粒粮食,吃饭的时候不能剩菜和剩饭,更加不能随意将饭菜倒掉,要培养一个良好节约的生活好习惯;教育学生不盲目攀比、不追求享受、不过度消费,令其学习怎样去生存、怎样通过劳动来养活自己。
与家长密切配合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在很大程度上,勤俭是取决于家庭的一种行为,所以教师应当通过不同的渠道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要得到家长大力支持和配合才能将勤俭教育做得更好。如家长会上,从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入手,从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吃苦精神、理财能力与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自理能力差、吃苦精神差、花钱大手大脚、被过分溺爱等情况进行分析,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让孩子参加各种劳动,让孩子懂得劳动创造财富,让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提倡家长有计划地给孩子零用钱,少领孩子到高档消费场所,鼓励孩子把钱用到有意义的地方等,不要助长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消费心理。教师要对家长进行引导,让家长多关心和过问一下孩子关于零花钱的消费情况,家长要教会孩子理财,即便是家庭比较富裕的孩子也一定不能随意浪费和挥霍,要让孩子养成精打细算的良好习惯。
总之,要培养孩子真正养成自觉主动的节俭意识,不仅需要学校内教师生动的说教,还需要家长和社会上每一个人的共同影响。人人都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个小事情做起,要将浪费的陋习彻底改掉,真正形成一个劳动最光荣,懒惰很可耻,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们中间甚至是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节俭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