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名教师,对学生讲道理是十分必需的,但是最关键的是要看教师所讲的是什么样的道理,这个道理需要怎么讲。如何把道理讲好,讲得入情入理,深入浅出,使学生乐意听,易接受。当代学生思想敏锐,喜欢独立思考,也有些独立见解,因此,我们应当研究学生的特点,把道理讲好。
身为一名教师,对自己的学生讲道理是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看你所讲的是什么样的道理,这个道理要怎么讲。
常听到学生对教师说:“少讲大道理,我不听!”事实也是如此,有的学生一听教师和家长讲道理,就皱眉头,起反感,甚至对所讲道理产生怀疑。其实,问题不在于这些道理的本身,而在于我们如何把道理讲好,讲得入情入理,深入浅出,使得学生乐意听,易接受。现在的学生,思想很敏锐,喜欢独立的思考问题,所以,我们应当对学生的特点进行研究,给学生把道理讲好。
防止假、大、空
我们不希望我们的学生在前人后面亦步亦趋,更不愿意他们成为口是心非的人。我们所讲的道理要让学生听、信、服,其关键是力戒“假、大、空”。我们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局限于严肃的政治报告,或热衷于耳提面命式的生硬灌输,更不能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或冷脸训人。身为教师,应该以一个平等待人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学生,要深入浅出地理喻,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要从动机到方法,理论到行动来帮助学生辨别、清楚是非。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把大道理变成不受学生欢迎的干巴巴的教条和口号,变成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假话、大话、空话。
如,在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时,如果只讲正面典型,回避社会上不正之风,学生就不会信服。倘若我们能够在对正面典型进行大力宣传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之下,从调查正面和反面两个方面的材料中进行独立地思考,自我地分析和判断,就能够令学生们从纷繁的社会现象中,寻找到各种积极的因素,能够让学生们看到社会的主流,从而将他们的认识和觉悟提高。
研究学生的思想特点
现在的一些学生初步具有爱思考、不盲从、厌说教、重实际的特点,我们要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符合学生思想特点的形式给学生讲道理。要想将学生的思想进行转变,教师就要将学生的自觉性激发起来,将教师的一言堂变成多启发学生进行发言。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讲话中发现其正确性,引导他们克服片面性,逐步认识大道理。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取寓教育于活动中的方式。如组织学生搞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专题座谈会、主题班(队)会,和有关人士的对话,或组织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社会调查、访问和实践活动。教师要用哲学原理,帮助他们把实践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唯有如此,教师们所讲的道理才能够说到学生的心坎上去,令学生们对教师心悦诚服。
理论联系实际
道理往往是从我们现实的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当教师反过来用道理对学生的生活进行指导的时候,就需要更加具体化、个性化和形象化。
唐太宗李世民在自述其如何教子时,有这样一段话:“朕自立太子,遇物则诲之。见其饭,则曰:‘汝知稼穑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见其乘马,则曰:‘汝知其劳逸,不竭其力,则常得乘之矣。’见其乘舟,则曰:‘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见其息于木下,则曰:‘木从绳则正,后(君主)从谏则圣。’”
唐太宗李世民将生活中的琐事抓住,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将深刻的道理引出来,生动具体、形象逼真,寓理于事,深入浅出,便于让人接受,给了我们十分有益的启示。我们在给学生讲道理时,也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遇物则诲之”。我们要用真理、真情、真言、真态,深入浅出地疏导学生的思想,引导他们去思考,去辨析。
如讲要树立“艰苦朴素”“艰苦奋斗”的精神时,不能只讲“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也不能片面强调艰苦的生活能磨炼人的意志,似乎越苦越好。要跟学生们讲清楚,革命前辈是在什么样的艰苦条件下,凭借一种什么样的顽强意志来战胜困难,从而鼓励学生要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继续发扬下去;还要联系同学中的不怕困难、具有顽强毅力的好人好事进行教育,这样才更具有说服力。
融情于理
道理都是讲给人听的,讲道理的目的就是要让人的认识提高,将人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人都是有感情的,因此,思想教育一定要融情于理,恰当地处理情与理的关系。情感是道理能够发挥作用的基础和前提。师生关系融洽了,讲道理即便尖锐些,学生也能接受。相反,道理再透彻,也可能听不进去。因此,要教育人,先要尊重人、关心人,使学生感到教师的一片诚心。只有这样做,才能达到一种通情达理、理直情正的境界。
有这样一个故事:
当年,徐特立先生在长沙稻田师范学院任校长一职时,有一天夜里,几个学生将厨房的一篮碗给打碎了,工友们见了很生气,要求徐校长将这几个学生开除了。第二天,校长挂了牌,但写的不是开除学生的公告,而是一首“我愿诸生青胜蓝,人力物力莫摧残。昨夜到底何缘故,打碎厨房碗一篮”的诗。由于诗中饱含着徐校长对学生的热情和期望之情,恰当地处理了“理”制约“情”、“情”服从“理”的辩证关系,所以使学生深受教育。学生们不仅主动地向老师检讨了自己的错误,并且还取得了很快的进步。
总之,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教师应该多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产生根源,多动脑子想办法,在爱生的前提下,理直气壮地、辩证地去讲能使学生信服的“道理”,而非一味地干巴巴地讲“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