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用心思考未来,抓重大趋势。预见未来,就是要怀疑一切,打破常规,看透现在,颠覆时代。”李嘉诚先生就是这样阐述规则在成功中的重大作用的——成功需要打破常规,并从打破的规则中抓住规则。
马太规则指的是: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在某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取得了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也就意味着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马太规则是由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在1973年正式提出的。莫顿用这一句话概括了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在经济学中,马太规则反应了一种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赢家通吃的收入分配不公的经济现象。
《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在远行之前,把三个仆人叫到跟前,分别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并吩咐他们:“现在你们可以去做生意,等我回来的时候,再来见我。”国王旅行回来后召见了三位仆人,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做生意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给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经赚了5锭。”于是国王奖励给他5座城邑。轮到第三个仆人报告时,这位仆人很得意地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这位仆人本以为国王会夸奖他的诚实老实,但国王并没有夸奖,反而命令第三个仆人把他的一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东西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马太规则的宗旨。
这个故事中,原本三个仆人的财富都是一样的,而最后却相差悬殊。其实造成最终差距的是由两个阶段构成,第一个阶段是国王回来前,他们都各自去做生意,这时的差距是他们自身的因素造成的;第二个阶段则是国王回来后,国王对他们进行奖惩,这时的差距是外界原因所造成的。不过,我们要注意的是,第二阶段所说的外界因素影响是建立在第一阶段的结果基础上的,而第一阶段的结果又取决于自身因素,所以,开始的时候,自身的一点小差异导致了后来的差异,再后来,差异进一步放大,连锁传导导致马太规则产生。
马太规则可以在生活的一些实际例子中找到,比如说:地价越拍越高,房子越涨越抢,越抢越涨。在股市狂潮中,最赚的总是庄家,最赔的总是散户。于是,如果不加以调节,普通大众的金钱就会通过这种形态聚集到少数人群的手中,进一步加剧贫富分化。
马太规则对于领先者而言是一种优势累计,当你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功之后,就更容易取得更大的成功。强者总会更强,弱者反而更弱。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强者随着积累优势,将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所以你不想在你所在的领域被打败的话,你就要成为这个领域的领头羊,并且不断扩大。
马太规则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名人更出名,就会导致某些名人丧失理智,居功自傲,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跟头,这就是消极影响。而积极的影响是,马太规则不断鞭策无名者奋发,去追求和超越已有的成果。
马太规则告诉我们,如果想在某一个领域保持优势,就必须在这个领域迅速地做大。当你成为某个领域的领头羊时,即使投资回报率相同,你也能更轻易地获得比弱小的同行更大的收益。但如果没有实力迅速在某个领域做大,就要不停地寻找新的发展领域,才能保证获得成功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