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期货市场的产生
随着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国际贸易普遍开展,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市场供求状况变化更为复杂,仅有一次性地反映市场供求预期变化的远期合约交易价格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而要求有能够连续地反映潜在供求状况变化全过程的价格,以便广大生产经营者能够及时调整商品生产,以及回避由于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产生的价格风险,使整个社会生产过程顺利地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期货交易就产生了。
一般认为,期货交易最早产生于美国,1848年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成立,标志着期货交易的开始。期货交易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是在现货远期合约交易发展的基础上,基于广大商品生产者、贸易商和加工商的广泛商业实践而产生的。1833年,芝加哥已成为美国国内外贸易的一个中心,南北战争之后,芝加哥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而发展成为一个交通枢纽。到了19世纪中叶,芝加哥发展成为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和加工中心,大量的农产品在芝加哥进行买卖,人们沿袭古老的交易方式在大街上面对面讨价还价进行交易。这样,价格波动异常剧烈,在收获季节农场主都运粮到芝加哥,市场供过于求导致价格暴跌,使农场主常常连运费都收不回来,而到了第二年春天谷物匮乏,加工商和消费者难以买到谷物,价格飞涨。实践提出了需要建立一种有效的市场机制以防止价格的暴涨暴跌,需要建立更多的储运设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谷物生产地的经销商应运而生。当地经销商设立了商行,修建起仓库,收购农场主的谷物,等到谷物湿度达到规定标准后再出售运出。当地经销商通过现货远期合约交易的方式收购农场主的谷物,先储存起来,然后分批上市。当地经销商在贸易实践中存在着两个问题:他需要向银行贷款以便从农场主手中购买谷物储存,在储存过程中要承担着巨大的谷物过冬的价格风险。价格波动有可能使当地经销商无利可图甚至连成本都收不回来。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最好的办法是“未买先卖”,以远期合约的方式与芝加哥的贸易商和加工商联系,以转移价格风险和获得贷款,这样,现货远期合约交易便成为一种普遍的交易方式。
然而,芝加哥的贸易商和加工商同样也面临着当地经销商所面临的问题,所以,他们只肯按比他们估计的交割时的远期价格还要低的价格支付给当地经销商,以避免交割期的价格下跌的风险。由于芝加哥贸易商和加工商的买价太低,到芝加哥去商谈远期合约的当地经销商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去寻找更广泛的买家,为他们的谷物讨个好价。一些非谷物商认为有利可图,就先买进远期合约,到交割期临近再卖出,从中盈利。这样,购买远期合约的渐渐增加,改善了当地经销商的收入,当地经销商支付给农场主的收入也有所增加。
1848年3月13日,第一个近代期货交易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成立,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成立之初,还不是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所,还只是一个集中进行现货交易和现货中远期合约转让的场所。
在期货交易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次堪称革命的变革,一是合约的标准化,二是结算制度的建立。1865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实现了合约标准化,推出了第一批标准期货合约。合约标准化包括合约中品质、数量、交货时间、交货地点以及付款条件等的标准化。标准化的期货合约反映了最普遍的商业惯例,使得市场参与者能够非常方便地转让期货合约,同时,使生产经营者能够通过对冲平仓来解除自己的履约责任,也使市场制造者能够方便地参与交易,大大提高了期货交易的市场流动性。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在合约标准化的同时,还规定了按合约总价值的10%缴纳交易保证金。
随着期货交易的发展,结算出现了较大的困难。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起初采用的结算方法是环形结算法,但这种结算方法既繁琐又困难。1891年,明尼亚波里谷物交易所第一个成立了结算所,随后,芝加哥交易所也成立了结算所。直到现代结算所的成立,真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才算产生,期货市场才算完整地建立起来。因此,现代期货交易的产生和现代期货市场的诞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的内在要求。
2.2.2 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
期货市场基本功能:规避风险、发现价格以及风险投资与资源配置,其中,规避风险和价格发现是期货市场的两个最基本功能。
1.规避风险
规避风险功能是指生产经营者经过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业务,有效地规避、转移或分散现货市场上价格波动的风险。
套期保值之所以能有助于规避价格风险,其基本经济原理就在于某一特定商品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在同一时空内会受相同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而一般情况下,两个市场的价格变动趋势相同。
以大豆为例,我国东北,大豆每年4月播种,10月收获,在中间这段时间,大豆价格的下跌会造成农民亏损的风险,为规避风险,东北农民可以在播种大豆的同时,在期货市场抛售与其预计产量相等或相近的大豆期货合约。如果10月以后,大豆价格下跌,东北农民按市场价格出售大豆会蒙受损失,但如果他在期货市场上卖空期货合约所作的套期保值会弥补现货市场遭受的损失。
不仅实物商品可以通过套期保值规避风险,一些金融商品同样可以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
2.发现价格
发现价格功能,是指在期货市场通过公开、公正、高效、竞争的期货交易运行机制形成具有真实性、预期性、连续性和权威性价格的过程。
价格发现的原因:
(1)期货交易的参与者众多,其中包括众多商品生产者、销售者、加工者以及进出口商等,他们的竞价可以代表供求双方的力量,有助于真实价格的形成。
(2)期货交易人士大都熟悉某种商品行情,有丰富的经营知识和广泛的信息渠道以及一套科学的分析、预测方法,这样形成的价格基本反映了供求变动趋势。
(3)期货交易的透明度高,竞争公开化、公平化,有助于形成公正的价格。通过期货交易形成的价格具有预期性、连续性、公开性、权威性等特点。
3.风险投资和资源配置功能
(1)风险投资和资源。
①期货风险投资。投资者拿出资金买卖期货合约,目的是取得经济收益。
②期货投资的风险。是指在期货投资过程中对未来行为决策及客观条件的不确定性可能引起的后果与预定目标发生负偏离的综合。
风险分为两大类。
系统性风险:指由于政治、经济、自然界等诸多因素而影响整个期货市场所有投资者的风险。其特点是作用于整个市场而不是个别人。这种风险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不可抗拒的,又称为不可控风险。
非系统性风险:指由于某些因素而影响个别期货品种、个别投资者而产生的风险,它不是作用于整个市场,可以通过投资组合加以控制,又称为可控风险。
③期货风险投资特点。无限放大的可能性、突发性、连锁反应性。
(2)资源配置。
期货市场是否具有资源配置作用,要由期货市场的交割量占现货总量的份额来决定,所占的比例越大,说明资源配置功能越强。
另外,期货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是通过启用杠杆机制,间接调配商品物资在期货市场体外流转。
(3)期货市场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
①调节市场供求,减缓价格波动。
②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参考依据。
③促进本国经济的国际化。
④有助于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4)期货市场在微观经济中的作用。
①锁定生产成本,实现预期利润。
②降低流通费用,稳定产销关系。
③提高合约兑现率,稳定经济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