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与“乐”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的情绪,“悲观”和“乐观”也就只是人对事物情绪上的反应,而不是事物本身的特质。但是悲观者和乐观者在对待同样的事,同样事物的时候,往往得出不一样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结论:同一枝玫瑰,乐观的人看到是刺上的花,而悲观的人看到的是花下的刺;同半杯水,乐观的人看到的是杯子装了水的那一部分。而悲观的人看到的是空出一半的杯子。乐观的心态能让我们看到事物的美好,能让我们看到希望,能让我更积极努力的生活;而悲观会让我们觉得前途渺茫,会让我们很颓废,很忧郁,让我们是生活看不到阳光。
心理学认为,悲观的产生是自我感觉失调而造成的结果,在心理上会感到自责,感到没有安全感,对事物和未来总是往坏的一面想,所以就会出现急躁、抑郁、神情恍惚、神经衰弱等现象。每个人都会出现悲观,但是有的人在面对的事物的时候更容易让自己产生这样的情绪。
有一个家庭有两个性格迥然不同的儿子,大儿子生性乐观,而儿子生性悲观。在他们小时候,父母没时间管他们就会把他们两个放在院子里,让他们自己玩。等父母回家的时候,通常都会看到大儿子最这小狗或者挖着土坑,玩得不亦乐乎,因为他觉得自己很自由,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而他们的小儿子通常是坐在角落里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他认为自己是个可怜的孩子,没有大人管,没有大人爱。
两个孩子都长大了,都进了城,并且在同一家工厂当了临时工。可是这一年由于种种原因,工厂要裁员了,作为临时工的兄弟两都下了岗。在城里没了工作,两人都很失落。可是哥哥很快就从下岗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他想:整天在厂里呆着也没什么出息,出来了还可以自己做点其他的,挺好。于是哥哥东奔西跑的忙活了一阵,乐呵呵的在城里摆了个小摊。而弟弟自从下岗后就整天闷在自己的家里,唉声叹气的。觉得日子一点盼头都没有了。结果哥哥虽然不是很富有,可也在城里立了脚,而弟弟却呆在乡下与烟酒作伴,整天闷闷不乐,偶尔无精打采的去干干活。
心态上的差异,让同一家庭的两天人有了完全不同的命运。“乐观”和“悲观”其实就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而生活态度往往就能决定我们的生活品质。喜怒哀乐是人正常的心理活动。其实情绪乐观的人也会遇到困难,也会有烦恼,但是他们善于把自己从这些烦恼中解脱出来。而情绪悲观的人却不知道怎么让自己从中摆脱,大部分的生活都被一些消极的情绪占领。因此要摆脱悲观的情绪,就要积极的调整自己的心态。
1.不要老是想着事情消极的一面。
一个人如果时刻不忘自己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不能忘记自己失败的经历,总是后悔没把某事做好,那么就不可能有一刻的轻松和喜悦。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那些友善的、美好的事情上,要想到虽然自己失败可也学到了很多东西,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那么就可以排除我们内心那些怨天尤人,自怨自艾的消极情绪。
2.对自己对他人都不要过于挑剔。
有一句话叫做“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不要过高的要求自己,也不要希望所有的事物都会按照自己的理想的模式发展。过于挑剔只会让自己觉得不顺心不痛苦的次数增加。我们应该学会宽容,学会包容,太斤斤计较只会让自己觉得更不愉快。
3.我们还要学会躲避挫折,学会偶尔的屈服。
当遭受挫折,悲观的情绪袭来,而我们又不可将其扭转的时候,不妨暂时的回避。通过一些能让自己放松和愉快的时间,比如看书,听音乐、看电影让自己进入另一个情绪世界。当自己冷静下来,心情平复之后在去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