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是一个很容易理解的简单的词语,但却是一个听上去,看上去深奥的烦琐体系。听一听:摩托罗拉、诺基亚、奔驰、宝马、麦当劳、肯德基、IBM、SONY、海尔、联想、美的……它们的声音和形象时常萦绕我们的身边,它们似乎成为了我们了解品牌战略的实际诠释者。事实上,在品牌企划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很多中小企业主对于时兴的品牌热词也同样跃跃欲试,但他们却疏于对系统品牌战略的真正了解,以及在真正了解后感到了这套体系的超前性并不适合企业本身,还有发现他们的单子并不受“知名”策划企业的重视,和一些宁愿采取保守策略的企业主一样,最后以“沾个边”“做做看”“适当做”的选择来实现企业形象与产品营销的推动。实际上有效利用品牌营销,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
品牌营销构建的步骤
(1)为产品寻找差异点
差异点是新品突围的杀手锏,确定品牌个性的差异点,至少可以减少营销成本,以及营销风险。
(2)传播策略大众化
脑白金“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的老头老太篇,是人们争议最多的广告有人认为创意恶习俗,但其广告的销售力极强。一旦这个恶习俗的广告停止,换上“姜昆大山篇”广告,销量即刻受到影响。
还有哈药的产品,电视广告可谓单刀直入谈功能,开宗明义,也无美感可言,但哈药的电视促销力非常适合本土大众市场,其最高的投入产出比竟高达1:7.5.斯达舒的广告被评为“2002年中国十大失败广告语”和“2002年中国十大恶习俗广告语”。然而,2002年斯达舒单品种销售额超过8亿元!
(3)设置竞争壁垒
竞争壁垒是品牌营销的个性魅力的体现,它短期内难以让竞品跟随,而独享自己开拓的市场。
排毒养颜胶囊从产品诞生起,就独创了一个“排毒概念”,将竞争对手区隔开来,很好的设置了竞争壁垒。云南盘龙云海造就了一个行业也成全了自己,自1996年提出“排毒”养颜的概念之后,其以成为中国女性养颜产品领域中主要的细分市场。2000年,排毒养颜胶囊销量仅次于脑白金。2001年销售金额更是达到12.85亿元,排在全国药品零售市场销售金额的第三各。这个独有概念,一直将竞争对手拒之门外,直到提出“排毒肠动力,美颜新主张”的广州一品堂芦荟排毒胶囊、倡导“双层排毒”理论的太阳神公司清之颜和推出“轻松排毒不腹泻”的上海美好生物美多膳食纤维素。虽然不能与排毒养颜胶囊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是对排毒养颜胶囊形成了强烈的冲击。
(4)让利益诉求点更简单
利益诉求点是营销的核心竞争力,不论你的产品多好,如果没有一句让消费者信服或者记住的清晰亮点,你的产品就可能被淹没在众多的同类产品中。而致使营销投入打水漂。
(5)深挖潜在需求
潜在需求在于创造,在于引导,当所有被祛痘产品多在谈油水失衡,祛痘不留痕、易反复发作时,新肤螨灵霜从一个非常简单的医学常识上找到了人们的潜在担忧,即螨虫为恐吓诉求,加重人们的关注力,促进购买。
但是品牌营销并不是仙丹灵药,一些企业总是喜欢拿过去的思路经营新的品种,殊不知任何新品都会有差异性,这种经验主义很容易使产品走弯路,甚至导致营销失败。所以以下几点是在营销中必须重视的:首先,正如前面所讲,经验主义,不创新就是死路一条。作为企业的最高层,老总也要下市场,了解最新的动态,与时俱进,才能懂得创新,作为老产品,包装也要常更新,但要沿袭原有的核心记忆点与要素,才有可能使市场谋求增长。
其次,如果期望太高,走马灯换是很难成气候的。一个策略的实施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坚持,如果变来变去,或者不断更换负责人,营销策略变幻不停,让竞品抓住机遇顺势而上,企业蒙受巨大损失。任何一个新操盘手,都有自己的操作思路,他们表现欲望极强,很难去接受原有思路,惟恐担心被老总认为没有主见或能力有限。老总的期望值过高,“将领们”的压力就大,要么成,要么败。成了在目标之中,一旦失败,大不了他们换一家公司,结果吃亏的还是本企业。
第三,过分追求创意唯美,结果策略曲高和寡,受众难以接受。一些企业或者广告公司为了使品牌独具一格,在做创意的时候,为创意而创意,追求唯美,把很多高深的妙想溶入表现的画面,特别是电视广告,短短的几十秒,消费者根本来不及领悟就过去了,一头雾水,不知企业在卖什么。很显然,这是一种广告资源的浪费。
第四,企业所做的广告让人一看就觉得高高在上,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广告是给大家看的,一味的往皇亲国戚上靠,未必就能彰显出产品至尊。其实消费者大部分还是普通人群,与他们相关的广告,才能吸引他们、打动他们。广告的目的就是要解决销售力问题,如果总是自我玩味,市场未必能启动。
还有一味作高空宣传,不考虑地面跟进也将冒极大风险。有的企业在高空媒体上大量做广告,忽视终端营销,其形成的声势却被竞争对手在终端拦截了,造成自己投入产出失衡,对手坐享其成。
第五,不少中小企业盲目跟风,最终花了冤枉钱。不少中小企业认为与其花巨资开发市场、培育市场,不如跟风大企业,照搬他们成功的经验,仿照其成功手法及策略,或者分享成功的市场。跟风学习本身无可厚非,好的策略要提但推广,但有很多企业跟风往往不得要领,最后花了冤枉钱。以电视广告创意为例,以皇帝为表现手法的广告就不少,最后连厂家自己也弄糊涂了,到底哪个是自己的广告,产品到底是卖给谁?
第六,一些企业领导人没有长远考虑,其实短线思维,一锤子买卖是走不远的。特别是招商的产品,多数中小企业存在捞一票的想法,只要能招到一点钱就好,因此注定了多数产品的生命周期如此之短,品牌过早夭折,其中包括一些短期内非常成功的案例。做品牌营销,短线思维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