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是喜欢津津乐道传奇的成功故事,总是觉得其中的艰辛只是成功路上的调味品,那些艰难的过程只是让传奇更加传奇而已。但当我们细细探究每个成功者早期的奋斗历程,试图去找到他们第一桶金的秘诀的时候,就会发现曲折才是生活本来的面目,传奇只存在于想象之中。
其实,并不像很多管理书籍讲的,传世的企业总是一开始就有一个宏伟的愿景。很多成功的创业者创业仅源于想改变现状。
1980年,远东集团创始人蒋锡培在高考落榜后,拒绝复读、执意去杭州学习修理手表时,他的目标不过是赚够5万元。也是这一年,四川新津的刘氏四兄弟本来都有较为稳定的工作,但老二刘永行为了能让哭闹的儿子吃上肉,春节时上街摆了个电器修理铺,看到其中赚钱的机会才刺激了兄弟们的创业欲望。
看看80年代开始的创业者,我们会发现,他们最初的起点乃至有了第一桶金的爆发点,与后来真正做大的主业并非是一致的。为了找到方向,很多人在创业之初都经历了苦苦摸索,不断进行灵活调整,才逐渐明晰了主业。如今已成为本土教父级企业家的柳传志,在刚刚下海之时根本不知道要干什么,为了生存下去,卖过旱冰鞋、电子表,还因倒卖彩电被骗。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尽管看准了搜索的未来,但最初也找不到明确的盈利模式,先后学习过美国的Inkotomi、Akamai Technologies、Verity、Google等多家公司,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事实上,这也是很多跨国企业创业初期的典型状况,比如惠普就是从一家什么业务都做的咨询公司起步。
所以,刚刚起步的创业者对于方向的迷茫是正常的。第一桶金的来源并不能决定你将来事业的走向。现在的我们比起美邦服饰创始人周成建是靠一粒粒纽扣起家的,刘氏四兄弟则卖着鹌鹑蛋赚一分分钱显然要幸运得多,现在有更宽松的环境,更平等的发展机会,有风险投资机构等资本助力,可以借助资本市场增强实力并迅速放大财富。
回顾改革开放到现在,创业的第一桶金的模式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第一桶金往往依赖于胆量。在那个什么都缺的年代,只要有胆量勇敢地进入市场经济的浪潮中,那个空白的市场中,到处都是商机,真的可以说遍地是黄金,就看你敢不敢捡了。
到了九十年代初,市场经济的各项制度开始完善,许多空白的市场都已经渐渐繁荣起来,这个时候不再只是胆量就可以创业了,还需要资本和人脉,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点是国有企业改制和资本的快速流动,于是,谁能搭上改制的班车,谁能勇敢的下海往往就能创造奇迹。于是这一时期成就了无数勇敢下海的创业传奇。
到了现在,世界开始扁平化,互联网、金融证券、投资上市,无数的新概念在瞬间冲刺到神州大地。这是一个知识的时代,这是一个信息的时代,所以这个时候要成功,需要的不仅是胆识,不仅是勇气,还需要知识和世界的眼光。
如今的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也是一个创业的时代,所有的一切都充满了挑战和机遇,因此,怀着一份创业激情,保持着客观冷静和踏实严谨,准备好去赚取你的第一桶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