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后勤部负责西北高原后勤运输,1947年恢复了兵站部,沿线兵站机构及人畜力运输等全部归军区总兵站统一领导。1947年3月13日我党中央主动撤出延安后,组成西北野战军后勤司令部,刘景范、方仲如为正副司令员。下辖运输大队和汽车队。当时有木船七十三艘、牲口五百零三头、各式老旧汽车三十五辆。1948年9月又合并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后勤兵站部。到1949年2月又改为西北军区后勤部。
原后勤兵站部改为西北军区后勤部运输部,主要由兵站部干部和晋绥行署粮食局部分干部组成,原晋绥边区粮食局局长刘运生同志为后勤运输部部长,住在陕西澄县的一个村子里。后来,我军解放西安,后勤运输部住进西安师范学校院内。随之,我军步兵十八、十九兵团挺进大西北,解放甘肃兰州市,第一野战军后勤部所属各部机关,驻扎在兰州东教场大院内。当时只有一个汽车大队,有一百二十辆汽车和辎重团的马车、驮骡。
不久,总后从华东调来一个汽车一团,接着将汽车大队扩编为汽车二团。那时运输部有两个汽车团,两个直属汽车连,有汽车五百四十三辆,同时,组建了辎重团,有马车二百二十九辆,驮骡七百三十头,那时运输部机构庞大还有汽修厂两个、办事处三个、机械学校、摩托学校、汽车学校、蹄铁厂、部机关、运输部总共有近五千人。
西北高原汽车兵的构成:一是1947年9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后勤司令部,重建了兵站部,归联勤司令部领导,下辖汽车大队和运输大队,并设有兵站办事处、直属兵站、分站、派出所等;二是当年11月,西北财经办事处成立运输大队,高登榜为大队长,白如冰为政治委员,有船七十三艘,牲畜五百零三头;三是1947年9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重建后勤部。1948年9月,合并改编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后勤兵站部,统归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后勤司令部兵站部管理。1949年2月又改为西北军区后勤部,原兵站部改为西北军区后勤部运输部,同年4月,第一野战军后勤司令部兵站部改为运输部。1949年12月,第一野战军同西北军区合并。1950年5月统称为西北军区后勤部运输部;四是1949年10月,军委给西北军区后勤部拨来两个汽车团及汽车五百三十六辆,接着汽五团和第一野战军后勤部运输汽车大队合并为汽车二团,到1949年12月初,西北军区后勤部运输部下辖汽车团两个,汽车直属连两个,二个辎重团及三个办事处、学校、汽修厂等十六个单位,有人员四千八百五十六人、汽车五百四十三辆、胶轮大车二百二十九两、牲畜七百三十一头(晋绥军区拨来辎重二团)。1959年青藏平叛作战运输还有汽一团、汽三团、汽五团、汽三十五团、汽七十六团,总共投入运输汽车约两千六百九十余辆,有的已归入总后青海办事处领导。
青藏高原汽车兵的组成主要是西北野战军后勤司令部兵站部及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后勤部兵站部人员;晋绥军区后勤部及总兵站部及晋绥边区行署粮食局部分干部;以及西北军区兼第一野战军后勤运输部人员(前身兵站部)以及晋绥军区辎重二团一些干部;华东调入西北的汽车一团和汽车五团的干部战士。所以,他的组成较复杂、范围广,四面八方有一些干部在青藏高原执勤,不但人员广,且时间跨越长,好些人不仅名字记不清,连影子都淡忘了,像西北军区后勤部运输部、汽车一团、二团的一些同志。
这里记叙的一些人和事,也是在一起接触多、时间长的同志,相对记忆较清的是军区车管部、汽车九团以及军区汽车团的部分同志,是少而又少的一些同志,真是沧海之一粟吧!也是一些点点滴滴,平平淡淡的一些人和事吧!很难说是有代表性的人和事,就算是抛砖引玉,杂七杂八追叙吧!
第一野战军(西北军区)后勤部运输部的组成,主要是联勤部兵站部,当时汽车大队,有六十四辆汽车(其中晋绥总兵站部四十辆、联勤司令部有汽车二十四辆),记得先后有干部谢放、张明、余保仁、杜子甲、江华、单子文、宋宜亭、何天理、陈其武、赵树鸿、王世雄、白流斌、郗至等;1949年2月原兵站部改为西北军区后勤部运输部,同年4月第一野战军后勤司令部兵站部改为运输部,这时,根据上级决定调遣晋绥边区行署粮食局刘运生局长以及赵文彦、梁德珍、武斌、杜海舟、贺德庆、何庆辉、潘志明、郭芝茂、杨光辉、黎运兵、闫琛、刘永达、徐德华、车升平、张文胜等五十余名同志集体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后勤部运输部行列,其他同志分别到所属单位和部机关工作;1958年3月,从朝鲜调来汽车九团,参加甘南、青南地区的剿匪任务,接着1959年又发生青海、西藏大部分地区发生反革命武装叛乱,兰州军区调集四万余兵力,组成青藏平叛指挥部。
随后,上级先后调来七个汽车团,当时,总运力约两千六百九十余辆运输车投入青藏平叛作战运输任务。尔后,多数汽车团调外区执行运输任务。从1959年3月到1963年5月,四年时间结束了青藏平叛作战任务。
1955年全军进行机构整编精简人员,将西北军区改编为兰州军区,西北军区后勤运输部又改编为兰州军区后勤运输部,有些干部也进行了调整。随部到基层,有的干部转业、退休,有的到军校学习。记得有赵树鸿、龙治源、黎运兵等到总部后勤学院学习,冀平、楚玉卿、李德祥、罗雄等到浙江省镇江车管学校学习。
白流斌、赵魁武、史文义、杨淑琴、师志建、鱼登水等到格尔木汽车一团、总后住西宁青海办事处。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将青春献给青藏高原各族人民,由青年小伙子变成白发苍苍的老头子,由年轻靓丽的小姑娘变成满头银丝的老婆子,他(她)们都早已当上了爷爷奶奶,姥爷姥姥,还有的老干部,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老将军,已当上了老爷爷老奶奶,四世同堂的革命大家庭。半个世纪过去了,曾经战斗在青藏高原的汽车兵老红军,“三八式”老八路,抗日战争老革命,解放战争的老干部,还有抗美援朝、抗美援越、珍宝岛、边境作战的新老战友,有些同志确实是吃过糠、扛过枪、渡过江,真是天安门前会过操,鸭绿江边洗过澡,昆仑山上撒过尿。这些老革命不骄不躁,仍有一些同志继续战斗在不同的岗位上,老年协会、老年大学、书画摄影、文学会,他们发挥余热,奋斗不止。
有的已是教授、硕士、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总会计师;还有的是作家、书法家、摄影师等荣誉称号。当然,有不少老红军、老八路已到另一个世界去见马克思、毛泽东去了。然而,他们的英雄业绩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将载入革命的光荣史册,人们将永远地怀念他们。下面所提到的青藏高原老汽车兵只是沧海之一粟,许许多多的好党员、好干部、好同志难以一一记述。
运输高手贺德庆。他是四川省绵竹人,生于1922年9月,出身贫苦,1935年7月于四川的松潘入伍,当时才二十岁,在一方面军供给部当勤务兵,1935年12月到达陕北延川,在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工作。随后红军总供给部部长叶季壮于1937年4月,在西安“采办”委员会运输科当通信员,当我军第一个汽车队成立后,在七贤庄汽车队当助手学开车,到1939年贺德庆已是汽车驾驶员,开车向延安等地运送物资,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决定将在西安坚持斗争的七贤庄汽车队撤回延安,贺德庆同志在延安汽车队当司机。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他被调到晋绥边区行署粮食局工作,他虽是司机那时却没有汽车可开,1946年解放战争即将开始,行署粮食局决定成立船运队,他负责山西河曲、保德、兴县、临县、柳林等地的军粮经黄河沿线冯家川、黑峪口、碛口、军渡、三交各渡口,向禹门口、风陵渡方向运送军粮。
黄河船运当老艄。贺德庆他年轻力壮,又当过汽车驾驶员,当年才二十四岁的小伙子气壮志大,什么都不怕,他是四川人水性很好,经常在长江边游泳,什么都想摸一摸,闯一闯,在黄河木船上混久了,就向老艄学习看黄河的水势,哪里水下有礁石,哪里沙滩船易搁浅,什么水势最平稳安全,老艄怎么与艄公配合,什么时候船橹向左摆,什么时候向右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摸索,在老艄师傅的指导下,他就敢于上船当老艄(舵手),由于他当过汽车驾驶员,这是他的优越条件,加之他聪明能干,刻苦钻研,不到半年经考核他就是正式的、呱呱叫的老艄了,是驾驶木船的能手,连老资格的船老艄们都称赞他是能干的老艄。他驾船二年多,没有出现任何渡船事故,直到1949年3月大批干部南下,他才离开黄河船运工作,向大西北进军。
向陕甘高原进军。1949年全国战略大反攻,我军向国民党反动武装全面进攻。根据上级安排,晋绥边区大量干部组成南下总队,向湖南、四川、甘肃地区进发,当年2月,行署粮食局组成以刘运生局长为首的有杜海州、贺德庆、武斌、赵文彦、潘志明、杨光辉、黎运兵、车升平等五十余名干部,向陕西澄县进军,集体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后勤部兵站部序列,成为光荣的人民军队的一员。
当时,“一野”后勤部各单位进行了整编。“一野”首长召开各军师后勤部长会议,他们都参加了会议的服务工作。那时,将后勤兵站部改为后勤运输部,部长刘运生。其他干部分配到运输部所属单位,武斌、赵文彦、杨光辉、黎运兵、温桂林等留部机关工作,刘永德、潘志明、贺德庆、闫琛等到运输部汽车大队、辎重团工作。当年7月解放了西安,第一野战军向大西北进军,贺德庆带领汽车连向兰州方向运送枪支弹药,尤其是各种炮弹运量特大,而车辆大多是苏造嘎斯51型汽车,它运量小,每辆汽车载运量只有两吨半,西安至兰州七百余公里,要将炮弹运至炮兵阵地前沿能通行公路的地方,再用马车、驮骡运至前沿阵地。
那时,运输炮弹任务紧急,贺德庆同志他是技术干部,既有组织指挥能力,又有老驾驶员熟练的技术,他既指挥全连车辆运输又亲自驾驶汽车运炮弹,极其辛苦劳累,最紧张时昼夜行车赶任务,困了在驾驶室闭眼“睡”一会,再驾车继续向前行驶。直到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汽车大队进入兰州驻扎在兰州拱星墩,继续执行其它运输任务。不久,汽车大队扩编为汽车二团,团长李德强,政委王伯川,贺德庆同志在团司令部工作。
甘南青南执行剿匪任务。1952年6月至1953年6月,残留在甘肃青海南部地区的土匪发动了反革命武装叛乱,我军调集一万九千余兵力予以清剿,军区汽车团有贺德庆等带领汽车九十余辆同其他兄弟部队一道运送剿匪所需军用物资,经过一年的艰苦拼搏,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完成了剿匪运输任务。
运送进藏物资。1954年9月在贡志云副团长的带领下,有贡敦财、汤志诚、连长杨起云等参加,首次执行由兰州向西藏运送急需物资的任务。也是慕生忠将军1954年修通青藏公路第一个进藏运送物资的汽车运输大队,约一百余辆汽车集体行车,也是开天荒第一次青藏公路出现了汽车。其任务艰巨,路况也异常复杂,不仅要带足两千二百余公里所需汽油机油,而且要带足二百三十余人的食品和所需灶具及一切必需品。因为沿路根本没有接待站和兵站,特别是水和燃料都要带齐,完全要自己动手做饭和烧开水。
还有一样必需品,就是小高压锅,因为在青藏高原沿线海拔在三千至四千公尺以上,气压极低,气候极其寒冷,水在摄氏八十余度就开了,实际并没有烧开,米饭看起来是熟了,实际是夹生饭,根本不能吃,水也不能喝,所以要带高压锅才行。
那时高压锅很缺,在上海、哈尔滨买了一批高压锅。否则,就的吃干粮喝生水。青藏公路要跨过日月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等山脉,自然条件极其恶劣,气候严寒,空气稀薄,车勤人员一般出现高山反应症,会脸肿嘴裂,脱一层皮,路程遥远,行程艰难,路窄坡陡,冰雪险道,泥泞翻浆,沼泽陷车,特别是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唐古拉山,真是天上无鸟飞,地上走兽无的无人烟地带,厚雪封山,风大沙飞。
海拔达五千四百米,气温零下四十摄氏度的唐古拉山山腰,可是英雄的人民解放军,凭着勇敢机智,爬冰卧雪,顽强拼搏的钢铁意志,他们经过了二十五个昼夜,冲破万难险阻,终于将物资完整无损地运达拉萨。1958年9月张爱萍副总参谋长巡视兰州军区工作时,听到他们的突出事迹,专门前往该团驻地看望了全体官兵,兰州军区汽车部队除军区有汽车一团、二团、九团、十四团外,还有先后配属青藏地区执勤的有汽车三团、五团、三十五团、七十六团在青藏线上执行各种运输任务,其英雄事迹,被西藏各族人民赞誉为“青藏公路上的铁军”、“世界屋脊的英雄汽车兵”。
另外,总后青藏办事处曾赠给汽车一团“革命干劲万岁”锦旗一面,这与团党委和全团官兵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与贡志云副团长和贺德庆、汤志成、贡敦才、杨起云、张洪声、粱义海、赵承庆、王满州等以及战士李增珠、乌希合、张辉恩等英勇精神是分不开的,因而被党和人民所歌颂。
运送中央代表团进藏。1956年4月,主要由军区汽车独立营担当,并组成以贡志云为首的,贺德庆、汤志成等十一人的指挥组,有乘坐车和载重汽车一百六十辆,车勤人员二百七十六人,运送以陈毅元帅为首的中央代表团进藏。由于责任重大,运输线长,行程艰苦,军区领导和各级后勤部门领导都很重视。指挥组从头至尾,狠抓了生活物资准备,车辆准备,驾驶员资格审查,车辆编队和行车秩序等一系列严密细致的组织工作,特别是行车安全是重中之重,指挥组对细小的车辆上要害部位的一个小螺丝钉都不放过,贺德庆同志可以说是车辆技术专家十分懂行,对乘坐车他要一辆一辆亲自驾驶试车,一点点毛病他都要严格要求纠正,就是行车中的加油加水,行车顺序,车辆检查,日常生活都要细心过问,这一切都为了行车安全。经过相互协调,团结一致,克服困难,他们于1956年3月中旬从兰州出发,运行里程二千二百余公里,经过二十余天的艰苦行车,圆满安全地将中央代表团运抵拉萨。又于当年5月中旬返回兰州,胜利完成了这项重要任务,基本达到中央代表团首长的满意、兰州军区领导的满意、后勤运输部领导的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