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雅》诗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也是人的最大优势之一,便是善于制造并使用工具,假物借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追求,有自己的事业目标,然而每一个人的时间、精力、财力十分有限,不可能全部提供实现自己理想壮志所需的资源。不能做到万事俱备,而我们的理想、事业却在等待着我们去完成,这就需要我们获取他人的帮助,并借用外界的资源。“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凡是善于运用借字的,均可事半功倍,更容易更快捷地达成自己的目的。——陈小春《处世三十六计》
“智者顺势而谋,愚者逆势而动”,顺势而为,借势而动,做起事来才能省时省力。当时机不成熟的时候,不要勉强,而要静待成熟的“势”的到来,借用清代诗人张维屏《新雷》的一句诗,那是“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善于审时度势,借势行事,是成功人士最重要的素质。
在南方的水路上,当春水未至时,溪流浅弱,小船需要推拉才能行进;而等到春水泛涨,即使是艨艟巨舰也会像羽毛一样轻盈地行走中流,从容自在,全不费力。这就是“因势成事”的奥妙之所在,其实我们做其它任何事也是这样的道理。
华人首富李嘉诚曾经就不无感慨地说,一个商人只有懂得把握时局,看清局势才能鹏程万里,大展鸿图。
李嘉诚创业前曾在一家塑胶公司当过业务员,虽然年纪很轻,但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他所经历的各行各业中,都有一种如鱼得水之感。但李嘉诚不再满足于现状,也不愿意享受安逸。于是,正干得顺利的他,毅然辞职。
20世纪中期,正值解放战争后期,大批逃避战争的人们从陆路、水路,涌向香港。香港人口激增,这批被称为“战争难民”的内地人给香港带来了大量的资金、技术、劳动力,也使香港本地的市场容量扩大了许多。此外,外国资本家的在华利益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香港的转口贸易和自由港地位显得愈加重要。这一切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以及日本占领时期给香港带来的创伤。香港经济获得了资本的起动力和人才的辅助力,加上有大量的廉价劳工,香港经济获得了喘息的机会以及重振的基础。
李嘉诚是一个善于把握时局,抓紧机会的人。他投身塑胶行业,正是顺应了香港经济的转轨。他之所以选择塑胶业作为发展方向,是因为他发现塑胶业在当时世界上尚属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塑胶制品加工容易,投资少、见效快,适宜小业主经营。塑胶原料从欧、美、日进口,产品既可在本地市场销售,又可扩展到海外,销售渠道比较宽广,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潜力的行业。
事实证明,李嘉诚的料想果然没错。从此以后,他的长江塑料厂扬帆起航,乘风破浪,越办越好。
李嘉诚为什么能做出如此明智的选择呢?这是因为他在工作之余,时刻不忘关注时局的变化,对各种行业前景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有一定了解,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看法。因此,他才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判断,走上事业发展壮大的道路。
“势”是指形势和环境。在军事上,《孙子兵法》云:“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广弩,节如发机。”这里的“节”,指的当是关键的时机。其意为,湍急的流水飞快地奔泻,以致能把石块漂移,这是由于水势强大的缘故;凶猛的飞鸟以飞快的速度搏击,以至能捕杀鸟、兽,这是由于能抓住关键的时机。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他所造成的态势是险峻的,他所能抓住的关键时机是短促的。险峻的态势就像张满的弓弩,短促的时机就如击发弩机。在最佳时机抓住了强大的“势能”,便有可能产生强大的力量。因此,要特别善于抓住短暂而最为有利的时机,借势行事,迅速出击,才有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在商场竞争上,抓住时机,借势而为同样十分重要。善于借势行事者,一般都善于知势、造势和任势。知势就是要认识到势的重要性,要造什么样的势;造势即“厚积”,培育成熟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加强有利因素;任势即“薄发”,依恃成熟的条件、强大的优势和众多的有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去做事,因势行事就会水到渠成,自然而然,毫不费力。所以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意识到个体自身的弱小和顺应潮流的生存之道,借势而为。要知道,外界的势能,相对于个体而言,始终是强大的,一般情况下都是难以抗拒也难以挽回的。如果说“逆水行舟”只是“不进则退”的话,那么逆势而为,则无异于筑提阻水,最终被冲得不知去向。
“智者顺势而谋,愚者逆势而动”,顺势而为,借势而动,做起事来才能省时省力。当时机不成熟的时候,不要勉强,而要静待成熟的“势”的到来,借用清代诗人张维屏《新雷》的一句诗,那是“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善于审时度势,借势行事,是成功人士最重要的素质。其实,不管我们是在打工,还是在创业,还是追寻着别的什么,都有必要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前景有清醒的认识,有必要将自己的事业纳于时代的大潮之中。顺势而为,事半功倍;逆势而动,却不只事倍功半。要知道,“天下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