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上对“惯性”的解释是,物体保持自身原有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指的是有形的物体。其实,作为无形的人的意识也是有惯性的,这种惯性往往是无意识的或者说是潜意识的,比如,我们在路上散步却不知不觉却来到了自己曾经到过的某个地方,就像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结尾描述的那样:“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高明的推销员往往能够将人们的这种无意识的惯性运用到自己的推销工作中来。他们在与客户交往时,说话做事看似与推销工作没有关系,在客户意识放松后,有意识地将客户的思维通过惯性不自觉地引导到推销的产品上来,让客户在自己潜意识的惯性下不自觉地就接受了推销员及其推销的产品。
惰性,是人类自然地本性。由于人们具有惰性,于是就喜欢做“省力”的事,觉得下坡比上坡舒服,所以就发明了机械,而“四两拨千斤”、“以小搏大”等投机取巧的行为其实都是源自人类的惰性使然。长此以往,“省力”就成了人们的一种思维惯性支配下的行为惯性。于是,精明的商家就会利用人们的这一惯性,并且为自己赚个了盆满钵满。在此,我们不妨看一则这样的案例:
某城市的商贸一条街开了家专卖店,周围卖同类商品的店铺有好几家,结果这家专卖店一开张就门庭冷落。货是同样的货,价格也相差无几,而相邻的商店却人头攒动。
专卖店经理前去做了一番市场调查后,终于弄清了其中的原因。原来,这座城市的消费者相信老牌商店,对一个初来乍到的新商店一时很难接受。
为了吸引顾客,专卖店将能想到高招悉数用尽,可情况依旧如此,反而让许多消费者觉得这家专卖店是在故意炒作。眼看专卖店快要支撑不下去了,管理层决定在内部出重金购买拯救商店的好点子。
消息发出的当天,专卖店门口打扫卫生的保洁员就前来献策。
保洁员的举动令所有专卖店的管理人员大吃一惊,很难相信她能想出什么好点子。这位保洁员从每个人的脸上看出了不屑的神情,于是就说:你们可以按我说的去做,成功了以后,再奖励我也不迟。
保洁员的点子很简单,就是把商店门口的人行道铺上漂亮的地砖,但挨着专卖店门口的这边比另一边要低5公分。
专卖店管理层听保洁员说得这么简单,不免有些怀疑,但是病急乱投医,也只能照此一试了,希望此举能够成功。
人行道改造完毕的当天,因为专卖店门口有很微小的倾角,过往行人很难察觉,但在无意识中走着走着就到了专卖店门口了。人们往往抱着反正已经到门口还是进店看看的想法,不由得就踏进了店门。进店后,人们才发现这里不仅购物环境很有特色,而且东西也很好。
接下来的第二天、第三天……越来越多的行人不知不觉地久被“斜”进了这家专卖店。没过多久,这家专卖店的营业额在整条商贸街上名列前茅。
专卖店经理在奖励那位保洁员时,问她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保洁员笑笑说:“你们难道没有发现高速公路的交叉转弯处,公路都是倾斜的吗?听说,司机不怎么打方向就能转弯。”
其实,保洁员说的就是人的潜意识支配下的行为惯性。那位保洁员通过在日常生活中观察高速公路转弯处的倾角,然后经过联想,就得出这么一个既简单又实用的金点子。
我们在开发客户时,不妨借鉴一下专卖店那位保洁员的点子,将自己的思维变成对方潜意识的思维惯性。这样,人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自己的客户,并且这种客户极有可能成为我们的忠实客户。
老叟箴言
奇迹,常常潜伏在大家最容易忽视的细节上。
要想控制对方的思维,要先暂时忘掉自己的思维进入对方的思维。
一旦他人的思维开始跟着你的思维活动并形成了惯性,就像寄生在肠道内的蛔虫一样是很难离开肠道的。
要想让他人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自己的客户,就需要学点心理学知识,毕竟思维惯性属于心理学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