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研究方法
(1)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在研究过程中重视理论分析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农业企业信息技术个体采纳行为及采纳过程规律进行理论分析,构建相关模型,然后对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和实例验证及应用。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结合,用于农业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3)统计学分析方法:统计学分析方法是根据分析的对象和需要表达的分析目的,科学地选择各种分析方法组合使用,以追求深刻认识客观规律及其数量特征的研究方法。本书主要采用SPSS15.0进行描述统计、交叉列联分析,对农业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现状进行研究,借助AMOS7.0进行因子分析,解释与验证推理及假设的正确性,用于农业企业员工信息技术接受与使用行为实证研究。
(4)调查研究:通过对事实的考察、材料的搜集及调查问卷来认识农业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运用结构化问卷调查探讨信息技术个体采纳相关现象之间的联系。
1.4.2 技术路线
根据以上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3 创新之处
(1)在研究思路上进行探索。农业企业信息技术采纳研究内容牵涉面甚广,为更好进行相关研究,本书分析了农业企业信息技术应用螺旋成长的过程,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组织、个体、过程“三个方面”对我国农业企业信息技术采纳进行研究。本书在分析农业企业信息技术应用过程的基础上,寻找切入点,并结合农业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农业企业信息技术采纳的研究视角。这不仅能够深化农业企业信息技术采纳研究,而且使相关研究更为系统、科学。
(2)积极探索新的研究方法,丰富农业企业个体信息技术接纳行为研究的方法论。运用行为科学相关理论分析个体信息技术接纳行为,使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建模方法,并应用AMOS工具对我国农业企业员工信息技术接纳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对农业企业信息化有借鉴意义。以往国内学者的研究多停留在定性探讨农业企业员工素质较低、信息技术人才缺乏等层面,未更深入分析农业企业员工接纳信息技术的行为。本书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定量研究了农业企业员工不同的动机信念、信息技术认知的差异对信息技术接受和使用行为的影响,弥补了以往研究的不足。
(3)从动态角度探讨我国农业企业信息技术采纳过程规律。结合我国农业企业的发展特征,提出基于生命周期的我国农业企业“双层、多阶段”的企业信息化成长(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模型,得到实例验证并进行了应用,为我国农业企业分步骤、多阶段实施信息化提供理论支持。
(4)借鉴TOE框架构建我国农业企业信息技术组织采纳决策模型,从“技术-组织-环境”的角度分析农业企业进行信息技术组织采纳决策时应考虑的因素,以便更科学的做出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