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后,当我们回顾历史时,就会发现,“十六届五中全会”必然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一样重要,因为他们都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2005年10月11日结束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着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在党中央的会议上,把自主创新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这还是第一次。
此次会议标志着我国正式结束比较优势战略时期,进入了自主创新时代,这也是我国继洋务运动和赶超战略时代以来,第三次将追赶世界科技进程当做经济发展动力的时期,我国必将出现一次追赶世界科技的创新大潮。而这次与前两次政府所主导的科技创新不同,我国现在已经是民营经济为主体,因此这次经济创新必然以民间为主体,其好处在于可以充分调动民间力量。
自主创新战略出台大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成就举世公认,但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加大了。为什么这么多年,产业结构调整不过来、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过来?为什么中国只能是“世界加工厂”而不能成为“世界工厂”,不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为什么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么多年而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卖一台电脑只能赚一捆大葱”、“卖10亿件衬衫才能换一架波音飞机”,医药生物技术领域,几乎所有药物专利均为发达国家拥有;DVD行业,大批企业交不起国际专利费而纷纷倒闭;汽车制造领域,真正的国产车仅占40%。“由于缺少核心技术,我国企业不得不将每部国产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至40%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
所有这些,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就是科技不足,核心问题还在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例如,生产靠订单、销售靠外商、技术靠引进(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我国总的对外技术依赖率超过50%,这些年工业产品的新开发技术有70%属外源性技术。所有这些现象的背后,就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从长远看,保障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国力、确保我国安全,归根结底还是要靠自主创新能力。不坚持自主创新,中国企业就难以摆脱“为他人作嫁衣裳”的不利局面。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此外,这些国家所获得的三方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数量的绝大多数。
中国计划于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其基本指标是,到2020年,经济增长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要从39%提高到60%以上,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要从1.35%提高到2.5%。
创新就是要争第一
通过盗版或模仿获取技术已经不可能。我们就分析一“盗版技术论”是否站得住脚。对于第一次世界工业革命和第二次世界工业革命的成就,模仿起来非常容易,只要买几台样机,进行解剖,就可以仿制相应的机械设备,有了机械设备就可以生产出产品。彭德怀曾经说过“国家竞争拼的就是钢铁”,这句话在当时非常的正确,因为当时的各种机械设备都非常简单,模仿起来非常容易,因此工业竞争归根结底是钢铁的竞争,当时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钢铁生产能力,将钢铁产量作为第一经济指标,中国曾经大炼钢铁的决策也是从这一点出发。而20世纪70年代后期,特别是80年代及以后,第三次工业革命爆发,国家竞争的游戏规则开始出现了彻底的变化,核技术、空间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这些技术,都需要非常强的自然科学做支撑,如果我们再靠买几个样品进行模仿根本就不可能真正学会,而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硬件与软件的结合,产品模仿变得越来越难,以计算机的CPU为例子,现在世界上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等传统工业强国都不具备大规模生产CPU的能力,如果这个技术那么简单,那么容易模仿,那早就全世界都学会了。很多国外高端的复杂的芯片,给国内抄都抄不出来;甚至人家把图纸资料都给你,国内也生产不出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产品大部分都是硬件和软件的结合,再靠模仿根本就不可能获得任何技术。必须进行自主创新,别无他法。
另外,现在世界上通行专利保护制度,这个制度可以说对于发展中国家非常不利。在这种制度下的工业竞争,可以说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因此我们既然制定了自主创新的国家发展战略,就必须培养“争第一”的创新精神,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给国家“创推委”的建议
中国有个“名推委”(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影响力非常大,尤其在中国的企业界非常有名,该委员会负责中国名牌的评选工作。国家提出自主创新战略后,也成立了“创推委”(创新战略推进委员会)这样一个机构,但是“创推委”在中国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力,虽然也聘请了李光斗这样的策划大师进行策划,但是一直没影响,对国家形成创新的氛围好像也没起到太大的作用。笔者认为“创推委”应该多策划一些活动,以利于国家形成创新的氛围。国家虽然有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战略,但其具体的推进工作还需要民间的推动,创推委应从以研究建议为主,向以研究和活动并重转变,这样可能会对营造中国的创新氛围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