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惠之是贫苦人家的孩子,从小割草耙泥。他在小伙伴堆里,是个首领,大家服他。为啥服他?因为他随便抓起一把潮泥湿土,三捏两按,捏出一个天王神将来,放在土地庙里当菩萨,竟能哄得一些善男信女来上供烧香。供品中团子、糕饼不少,杨惠之拿了分给小伙伴吃,大家自然肯听他指挥了。
他父母见状就把他送去学画了。杨惠之心灵手巧,又跟了个有本领的师傅,把神道佛像画得活灵活现。不过,比起他的师兄吴道子来,始终差一点点儿。他下足苦功,但师兄还是师兄,说什么也比不上他。
杨惠之决定趁早另找门路。于是拜别了师傅师兄,到了昆山,借住在一个孤单独身的老人家里,白天帮老人挑水烧火,晚上就捏起人像来了。
他一心想在这方面弄出个名目,加上几年学画中得来的经验体会,他塑出来的像很像那么回事了。但是他自己总是不称心,不是嫌嘴巴太僵,就是怪眼神无光,常常是塑好了,又捣碎;捣碎了,又再塑。
一年新春,他终于把一个自己感到满意的塑像拿到了街上。正值上市时节,人山人海,围拢来看的人们,都赞不绝口:“好啊,多好的一个烂泥菩萨!”杨惠之不仅不笑,反而沉着脸,一下把泥人摔成百块,走了。
夏天,杨惠之吃力地抱着新塑好的一个一人高的泥人,悄悄地放在街市中的一座凉亭里,侧身朝外站着。
天蒙蒙亮,一个起早上集的农民,挑着一担嫩青菜,在凉亭前停下,对着泥人姑娘恭敬地问:“可要买点儿菜吗?”晓风吹动了泥人头上的饰件,好像摇了一下头,农民恭敬地说:“不要吗?不碍事!”挑着担走了。
别人都以为这个“姑娘”是真的,纷纷跟“她”打招呼。上街的人渐渐多了起采,杨惠之这下才高兴得笑了,把泥人抱回家去。
想不到别人追着他叫:“强抢民女啰……杨惠之强抢民女啰!”杨惠之回头一看,不好!差役提着铁链条赶过来,吆喝着捉他来了!他大吃一惊,把泥人往地上一摔,拼命逃跑。
泥人摔破了,人们围了一层又一层,不仅笑起来:“哎呀呀!原来是个泥人!喷喷喷!跟真的似的!”一个秀才摇头晃脑地赞叹:“百工之中,皆出圣人。此杨惠之,亦可称一圣。”
从此,“塑圣”杨惠之,就名扬四海了。至今,苏州吴县甪直罗汉堂还保留着杨惠之塑的罗汉哩!
杨惠之(生卒年不详),开元、天宝间吴县人,唐代雕塑家。塑像,能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与神情特点,合乎相术,故称古今绝技。他继承了“影塑”与“浮塑”的技巧,创制出了“塑壁”的新形式。他还将当时的山水画与人物画结合运用于雕塑中,为丰富中华艺术宝库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