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豹过去分布于整个非洲和南亚的大部分地区。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人们为了获取豹皮和保护家畜而对猎豹进行猎杀,导致了猎豹的数量急剧下降。现在,全世界的猎豹仅剩下大约12 000只,其中亚洲仅有大约100只,它们生活在伊朗山脉中的一个极小的野生动物公园内。
从前,猎豹曾经几乎已经消失了。现生的种群是在非洲经历了最后一次冰河时代后,仅存的一个大约500只的猎豹群体繁衍而来的。在遗传学上,这就意味着现生的猎豹之间都有像孪生兄弟一样密切的亲缘关系。
猎豹奔跑的速度非常快,因为它们必须这样做。与大多数大型猫科动物不同,猎豹在白天狩猎,爬到白蚁丘上去查看离群的羚羊或瞪羚。猎豹眼睛下面黑色的“眼泪”被认为是用于减弱炫目的强光。它们的视网膜上有一条很宽的高度视觉敏感带,可以使眼睛通过迅速的聚焦来看清整个视野内的物体,从而帮助自己追逐猎物以及在高速奔跑中精确地转向。不论什么动物,如果在距离猎豹3千米的范围内,都是处于危险的境地。
只有少数时速达到96千米的小汽车的速度能超过猎豹,但是在草原上就没有能追得上猎豹的了。但无论如何,猎豹的行动必须要迅速,因为如果在30秒内捉不到羚羊,它们身体就会过热。它们以扼杀来杀死猎物。它们的牙齿没有狮子或豹那样长、那样锋利,但是它们却能更加有力地咬住猎物,压碎气管,阻断气流。如果狩猎成功,它们接下来就囫囵吞下它的战利品,但会将猎物的毛皮、骨头和内脏留下。一只成年猎豹一次能吞下13千克肉(相当一个成人一次吃掉6个羊腿),每次进食后能持续5天不进食。猎豹的猎物有一半会被狮子、兀鹫及鬣狗偷走,但猎豹并不与它们争抢。它们知道自己非常适合捕猎的身体哪怕受到一点点的伤害都会使自己遭到饿死的命运。
雌猎豹有时会捉回一只活的羚羊幼仔用来训练它的孩子。小猎豹大约在18个月大的时候开始狩猎,如果没有进行过训练的话,小猎豹经常会追逐一些不适宜猎捕的对象,例如非洲水牛。
猎豹的名字原来是北印度语中的一个词“chita”(来源于梵语“chitraka”,意思是“有斑点的”)。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总是把猎豹和豹相混淆。当一个中世纪的作家在他的作品中使用了“豹”一词时,他通常指的是猎豹。猎豹被认为是狮子(它们具有鬃毛)和豹(它们带有斑点)的杂交后代。猎豹的幼仔确实具有鬃毛,这有利于它们在草丛中伪装隐藏。猎豹的拉丁学名(Acinonyx jubatus)就是“爪子固定,带有鬃毛”的意思。
在古埃及、印度和波斯,猎豹被人们驯养用于打猎。通常以喂给它们黄油作为奖赏,训练它们辨别15种语音命令,用马把它们带到狩猎地,给它们像隼一样戴上面罩,然后叫它们去追捕羚羊。
众所周知,豢养的猎豹很难繁育,因为雌猎豹需要被几只雄猎豹追逐奔跑后才能排卵。在16世纪时,印度莫卧儿王朝皇帝阿克巴大帝饲养了一千多只猎豹,但是只产下一窝幼仔。第二次人工饲养的猎豹产仔直到1956年才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