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一个教师之家,父母都是教师,家中不甚富裕,可谓穷的只剩下了书,举目四望,家中最多的就是书架上那一排排错落有致的书籍,所以但凡来到我家的同学,都笑称我为“书香门第”。
记不清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痴迷于读书的,或许开始于幼时母亲递给我的第一本书——《三毛传》,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所谓喜欢一件东西久了,就会上瘾,便与书谈了一场忠贞不渝的马拉松式恋爱。有人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所言不虚,现在我一直梦想着畅游世界,大概就起源于三毛,那个谜一样的女子。
我不知道别的小孩子的童年时如何度过的,但陪我度过一个个寒暑假的是书架上的那一本本书。现在犹清晰地记得儿时踮起脚尖,费力地从书堆里抽书的情景。每得到一本好书,就急不可耐地迅速读完,以至于现在我的阅读速度相当快,虽比不上贾宝玉的一目十行,但倘若与他人共读一书,我定会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虽然我住在一个相对闭塞的小镇,可凭借着书,却了解了世界的风土人情,也可谓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家里的书是多而杂,有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也有优美深刻的散文、抽象晦涩的诗歌。我最爱读的莫过于名人传记类的文章,人的生命不可能有两次,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我想通过名人曾经历的故事吸取教训、启迪我更好的生活。看武则天的一生,真是荡气回肠,让我深知人生有跌宕起伏,人生有爱恨情仇,但谁也不能操纵强者的命运。而袁崇焕如烈焰的一生,有令我眼羡的,我行我素的性格、挥洒自如的作风。最激人奋进的莫过于曼德拉,他传奇的一生揭示了生命中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在坠落后能再度升起,潜移默化地养成了我今天不轻易服输的性格。
汨罗江畔的屈原,抗金前线的岳飞,火刑中的布鲁诺,安乐椅上的马克思……,这些人为了普天下人类的幸福,而献出了毕生的精力乃至生命,读他们的传记,会瞬间点燃起我内心的奉献之情,希望有一天也能沿着前辈的足迹实现人生价值。
晚清和民国时期的读书人,往往嬉笑怒骂,恃才傲物,任性而为。如辜鸿铭大辫长袍徜徉北大校园,逻辑学家金岳霖与鸡共餐……,每读至此,都不由让我会心一笑,继而萌发起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豪情。
读书虽好,但一定要读好书,好书是益友,近朱者赤,坏书是损友,近墨者黑。马克思说:“所有的价值最终都只剩下时间,时间会滤去所有跟风的作品,最终只留下一部或几部体现时代精神、关注人类和人生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凝聚着时代的精华,使人睿智,可凡是伟大的作品,初看时必让人觉得不十分舒服,需要你沉下心细细品味。
当今的世界无限广阔,诱惑也永无止境,社会上充满着机会与压力,机会诱惑人去尝试,压力逼迫人去奋斗,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难免会覆盖上一层厚厚的尘埃。这时,不妨打开《瓦尔登湖》,了解一下它的作者——梭罗,他毕业于哈佛,却逃离了热闹的都市,来到了优美的瓦尔登湖畔,搭建木屋,开荒种地,看书写作,过着简朴而原始的隐居生活,以求得心灵的自由。我们不必效仿他的做法,但可以阅读他的著作,让那优美的文字如溪水般缓缓流过心房,带走喧嚣与躁动,以求得暂时的宁静,让心停下来歇歇脚。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靠书而延续至今,现代许多的成就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得以铸就。赫尔曼说,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吃了”这么多年书,如果有人问,书带给了你什么,我会这样回答:其一,带给我理性的思维方式,在书上看了那么多悲欢离合的故事,我的思想日益成熟。其二,安心地看书,使我的心灵充实而丰盈,同时,远离了喧嚣与浮躁,让我有了厚积薄发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