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心太重的人遇事斤斤计较,在经商的过程中则表现为过于看重眼前的利益,并为此与合作伙伴、竞争对手等方方面面的人关系僵硬,最后必然让得失之心毁了自己。
学会周转情绪
对商人来说,情绪的周转远比资金的周转更重要。放不下、难割舍的商人很容易陷入情绪带来的困境。“睡觉吧,别再想了,明天还是一样能过去的。”松鼠妻子劝慰丈夫说。松鼠丈夫辗转反侧,一直没有入睡。“你说,我能不急吗?”松鼠丈夫满面愁容,“为了办我们的坚果加工厂,我向邻居松鼠苦苦相求,好不容易才借了一笔钱,眼看明天就要还钱了。可是,我们加工的食品还没有出厂呢,我拿什么还啊!那个邻居爱钱如命,催得比什么都紧,明天可怎么过啊?”说完又叹了一口气。松鼠妻子说:“睡吧,到了明天自然会有办法的。”“可是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了。”丈夫抱着头闷声闷气地说。松鼠妻子忍无可忍,她跳出树洞,对着邻居高喊:“我家丈夫明天可是没有钱还你们的!”
她又回到床上,对丈夫说:“我想他们比你更睡不着了,你先睡吧!”不一会儿,松鼠丈夫就睡着了。松鼠妻子真是高明,她早就明白,只要调整自己的情绪,就会发现别人比自己更烦恼。生意场上,资金及时回笼是很重要的,这个简单的道理你也知道吧。但又有多少人知道情绪周转呢?很多人梦想着财富,谈论着权力,点数着钞票,但同时他们也遇到了来自金钱的烦恼、忧虑甚至是恐惧。其实,只要你换一个角度去想,就能得到心理平衡。如果你是“杨白劳”,会为穷苦和债务而发愁,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精明的“黄世仁”也会害怕你跑了,为此大伤脑筋。反之,也是同样的道理。商人因为有更多的追求,难免会疲惫和忧虑。你需要像善于回笼资金一样周转你的情绪,把轻松愉悦的心情留在自己身边,转嫁出忧虑和烦恼。也许你会说:“我焦虑是因为我确实遇到了无法掌控的局面。”但是,恐怕你还没有意识到,那就是: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是值得忧虑的。首先,你所忧虑的事往往不如你想象的那么严重;再者,即使最不愉快的事也会过去;最后,你的消极情绪对改变那些烦恼的事实没有丝毫作用。商人们还要清楚一点,忧虑并不是你所认为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高明和远见。虽然两者都是在思考将来,但是忧虑只会产生惰性,累垮身体,还谈什么工作、思考和奋斗?如果你不愿退一步转换情绪,那只能让情绪毁了自己的商业生涯。
拿得起更要放得下
一个从战术上考虑,计较得失的商人是强者,而一个从战略上考虑,知晓进退的商人则是智者。顾全大局,舍卒保车是一种深远的谋略,是一种可失可得的策略,是一种宽柔的智慧。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甘愿在名誉上受到玷污,而成就更大的事业。古人云:“立名难而坏名易。”好名声的建立是很难的,而破坏名声只在一时一事之中。所以名节上的损失绝非小事,勇于牺牲名节,必定是为了更大的目的。这就是顾全大局,对于这个大局来说,名节就是“卒”,为了得到大局这个“车”,失去这个“卒”是不可避免的。为人处世如此,做生意亦如此。在生意场上要做到顾全大局,就必须临危不乱,关键时刻不能患得患失于小益小利,要善于分清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能够舍卒保车,为了更大、更长远的利益舍弃眼前的利益。
在相对小的利益面前装糊涂、不动心是每一位渴望大成功的经营者所必备的素质。“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人世间的事情,有了付出才有回报,没有无回报的付出,也没有无付出的回报。付出越多,得到的回报越大,只想别人给予自己,那么“得到”的源泉终将枯竭。春秋末年,齐国的国君荒淫无道,横征暴敛,逼取于民以无度。齐国的贵族田成子看到这种情况后,对他的下属说:“公室用这种榨取的手段,虽然得到了不少财富,但这种获取是‘取之犹舍也’。仓储虽实,但国家不固,终是‘嫁衣’。”于是田成子制作了大、小两种斗,打开自己的仓储接济饥民,用大斗出借谷米,用小斗回收还来的谷米,“予民于惠”,于是齐国人民不肯再为公室种田效力而投奔于田成子门下,一时“民归之如流水”。田成子用这种大斗出小斗进的方式,借出的是粮食,收进的是民心。貌似给予,实则得到。果然,齐国的国君宝座最后为田氏家族所得。史学家范晔说:“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不知与之为取。”一语道破了这种得失观。得与失互为转化之效果,有时也并不是马上就可以见到的,但懂得其中奥妙的人,会掌握取舍的主动权,让它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是一个以养士出名的相国。由于他待人十分真诚,感动了一个具有真才实学却十分落魄的士人,名叫冯谖。冯谖在受到孟尝君的礼遇后,决心为他效力。一次孟尝君要叫人为他到其封地薛邑讨债,问谁肯去?冯谖说他愿去,但不知用催讨回来的钱,需要买什么东西。孟尝君说就买点家里没有的东西吧!冯谖领命而去。
到了薛邑后,他见到老百姓的生活十分贫困,听说孟尝君的讨债使者来了,均啧啧有怨言。于是,他召集了邑中居民,对大家说:“孟尝君知道大家生活困难,这次特意派我来告诉大家,以前的欠债一律作废,利息也不用偿还了,孟尝君叫我把债券也带来了,今天当着大伙的面,我把它烧毁,从今以后,再不催还!”说完,冯谖果真点起一把火,把债券都烧完了。薛邑的百姓没有料到孟尝君如此仁义,个个感激涕零。冯谖回来后,孟尝君问他,讨的利钱呢?冯谖说,不但利钱没讨回,借债的债券也烧了。孟尝君便大不高兴。冯谖对他说:您不是要我买家中没有的东西回来吗?我已经给您买回来了,这就是“义”。焚券市义,这对您收归民心是大有好处的啊!果然,数年后,孟尝君被人谮谗,齐相不保,只好回到自己的封地薛邑,薛邑的百姓听说恩公孟尝君回来了,全城出动,夹道欢迎,表示坚决拥护他,跟着他走。孟尝君甚为感动,这时才体会到冯谖“市义”的苦心。这就叫“好与者,必多取”,小的损失可以换取大的利益。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得失问题就是对贡献与索取、获得与舍弃之间关系的平衡和把握。有没有不在乎个人得失的人?有。有的人不计名利,只是奉献,为了他人的幸福,宁可自己少得或不得,宁可失去自己的利益,从不斤斤计较。有的人为了某种主义、某种思想,甚至于牺牲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如今,有关得失,社会流行的准则是:该得的就要得,该失的就要失,而不该得的就一点都不要得,不该失的也自然不应失。是不是得失之间的关系就简单到如此明了的地步呢?当然不是。当得失与人的智慧,与人格、节操,与人的道德、法律结合之后,就会变得异常之复杂,处理其间的关系就变得异常微妙、艰难了。商人应该拿得起,放得下。过分计较一时之得失,是做不了大生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