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是适者生存的社会,是高效率、快节奏、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社会。“商场如战场”。在这样的形势下,人类怎样保持心理平衡,使心理处于健康而良好的状态,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通俗地讲,心理平衡就是指人们用升华、幽默、外化、合理化等手段来调节对某一事物得失的认识。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平衡是指个体在观念认识、情绪反应、行为倾向等方面的和谐反应状态。心理平衡应表现为没有欲望和观念的冲突或冲突被调匀;心平气和,没有紧张、焦虑、畏缩等不良情绪反应等。
但现实中,不少人因为愿望不能实现、需要得不到满足、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经受不了挫折、适应不了环境、恶疾缠身等等原因,心理并不平衡,而是处于失衡状态,也就是心理失去和谐而处于理念、情感和行为的冲突状态。心理学研究认为,种种原因都可以归结为两类:外界压力,为客观原因;心理调控失败,为主观原因。如何才能保持心理平衡呢?
在不同的人身上,心理失衡有不同的表现。有的表现为不分是非的逆反和抵触、不问对象的疯狂报复、不遗余力的谩骂攻击等,一些青年人尤其如此。有的人则表现为情绪消沉、悲观厌世、自怨自艾、自我封闭等,从否定自己的价值进而否定人生的意义。还有的人在心理失衡之下,为求得内心的宁静,无论什么问题都无原则地顺应别人,以致形成了逆来顺受的庸人性格。
心理失衡的危害是严重的,不但会造成人心理上的病变,还可能带来身体上的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必须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心理平衡。
想要保持心理平衡,首先要对自己不过分苛求。
人应该有自己的抱负,但有些人的抱负不切实际,根本非能力所及、欲求不得,便会认为自己倒运而终日忧郁;有些人做事,要求十全十美,对自己的要求近乎吹毛求疵,结果,受害者还是自己。为了消除挫折感,则应把目标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稍有提前量,不努力达不到,尽心尽力能够超,心情自然就会舒畅了。
其次,不要强加于人。
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假如对方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便会大失所望,其实,每个人都有他的思想、优点和缺点,何必要求别人迎合自己的要求呢?这是将自己的“标准”强加于人。
第三,疏导自己的愤怒情绪。
当我们勃然大怒时,很多错事或失态的事,都会做出来的,与其事后后悔,不如事前加以自制,如“庐山会议”,野心家——林彪,当上了国防部长,最后“折戟沉沙”,这是对决策者极大的讽刺。
第四,偶然亦要屈服。
一个做大事的人,处事要从大处看;因此,只要大前提不受影响,在小处,有时亦不必过分坚持,以减少自己的烦恼。
第五,不妨暂时逃避。
在生活受到挫折时,应该暂时将烦恼放下,去做你喜欢做的事,如运动、睡眠或看电视等,待到心情平静时,再重新面对自己的难题。
第六,找人倾诉倾诉烦恼。
把所有的忧郁埋藏在心底里,只会加剧自己的苦恼,如果把内心的烦恼告诉给你的知己朋友,心情会顿感舒畅。
第七,为别人做些事。
助人为乐为快乐之本。帮助别人,可使自己忘却烦恼,并且可以确定自己的存在价值;而不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的基础上,这叫做“落井下石”。
第八,在一段时间内只做一件事。
要减少自己的精神负担,不应同时进行一件以上的事情,以免弄得身心交瘁。
第九,不要处处与人竞争。
处处把他人作为竞争对象,会使自己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其实,只要你不把人家看成对手,人家也不会与你为敌。以免“惶惶不可终日”,以致自寻烦恼。
最后,经常对人表示善意。
对人表示善意时经常被排斥,是因为人家对我们有戒心。如果在适当的时候,表现自己的善意,多交朋友,少树“敌人”,心情自然变得平静。彭德怀同志说:“我们……不要像泥菩萨一样让人民恭敬、称赞我们,抬高我们,害怕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