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汇合后,为了北上抗日和建立新的根据地,党中央决定两路红军横跨大草地,北出甘南。这一着是敌人预料不到的妙棋,但也确是一着险棋。
大草地,是指松潘草地,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的若尔盖高原,纵横200多里,一望无边,没有房屋,没有人烟,没有鸟兽,更不可能有路。大草地里长满了水草,有的地方水草高得人躲在里面都看不见。此外就是腐烂了的水草,发酵后变成的污泥浊水,发出阵阵刺鼻的臭味。很多地方,水深齐膝,黑水成潭。人要行走,得十分小心,必须在草根、草茎、树根密集,连结得比较结实的地方,脚才能踏上去站住。有的地方,表面看上去很硬,而其实下面却是泥浆,一不小心,人就陷入泥潭,越陷越深,难以自拔,直至吞没。草地的气候变化很大,忽冷忽热,忽下大雨,忽刮狂风,有时一天之中,可以经历春、夏、秋、冬四季,草地很难见到阳光,天气总是阴沉沉的,弥漫着浓重的雾气和湿气。在一年中最热的8月份,白天的气温也只有10°C左右,夜晚更是寒气逼人。
1935年8月21日,中央红军主力和红四方面军一部进入大草地,开始了在充满危险的草地行军。红军战士穿着单薄的衣衫,经受着风雨、泥泞、寒冷、饥饿的折磨,双脚浸泡在黑水之中,从早到晚艰难跋涉。日复一日,不少战士失足陷入泥潭,被草地所吞噬。
在艰苦的草地行军中,战士们称颂着"四老"的革命精神、模范行为。"四老",就是徐特立、谢觉哉、林伯渠、董必武四位老战士。
徐特立过草地时已经58岁了,是队伍中年纪最大的一个。他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之后接受孙中山的革命主张,1911年参加了辛亥革命。
1912年创办长沙师范学校任校长。
1919年五四运动后,到法国勤工俭学。当湖南农民运动兴起时,他支持农民运动,并担任湖南农民运动讲习所主任;当1927年大革命危急时,他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决定了自己的道路。之后,他参加了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委员、国民革命军第20军第3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过草地时,他是红军大学的教员。他头发花白,肩上背着粮袋,精神抖擞,乐观坚强地走在队伍中间。
当时,组织上为了照顾伤病员和老人,分给了徐老一匹马,而他却坚持不骑。有一天,毛泽东见到了,问他:"你为什么不骑马呢?"徐老笑着回答:"我的马背了三个红军大学有病学生的行李,我走走不要紧。"他边回答,边乐观地对一旁的战友们说:"你们看,这些黑泥巴咕咚咕咚,像不像发酵的面粉呀!"徐老坚持着步行,他绝不让自己成为他人的负担,不仅如此,他还主动地作思想工作,见到落在队伍后面的同志,就鼓励说:"同志们加油啊,努力跟上,快到宿营地了。"战士们见到敬爱的徐老,还在步行,也就振作精神奋力赶上队伍了。
徐老边走边注意捡起前面同志扔掉的旧布条、碎布、绳子等物。到了宿营地,别人休息了,他却把这些"破烂"打成草鞋,送给同志们穿。
谢觉哉过草地时52岁。他原来是个秀才,1918、1919年受《新青年》和《湘江评论》等进步刊物的影响,积极参加了五四运动。1921年,经何叔衡、毛泽东的介绍加入新民学会,之后于1925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他长期从事刊物、报纸的领导和编写工作,也曾担任党校教育工作。
1933年5月,他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后,担任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毛泽东的秘书。
过草地时,谢老拄着拐棍,和徐老一样坚持步行。他常常与徐老相比说:"徐老年纪比我大,他不骑马,我也不骑。"当他看到有些伤病员体弱无力,就把自己的青稞麦分给他们,而自己靠挖来的野菜充饥。一天,谢老"断粮"的消息被徐老知道了,徐老就把自己的干粮给谢老,谢老激动万分,诚挚地握着徐老的手说:"徐老啊!你的年纪比我大,我看到你好几天不吃粮食,光吃野菜,这可不行呀,你省下的干粮全部都给我,叫我怎么敢当呢!""现在是我们讲客气的时候吗?我的体质比你好,吃点野菜,不算什么,我能对付得过去。可是你体质弱,又在感冒,不吃点粮食怎么走出草地呢,我不能看着你倒下去啊!"两双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
林伯渠过草地时48岁。当中央红军主力离开中央苏区开始长征时,林老的夫人范乐春,正在坐月子。组织上决定让范乐春留下,她十分难受。
林老安慰她说:"我们都是党的儿女,革命的需要高于一切。"又深情地抱着小儿子说:"孩子,不是爸爸不爱你,不是爸爸不带你走,这是艰苦的斗争啊,这是白匪的罪恶啊!不然,我怎能离开你们呢!"他要求妻子一定要和群众在一起,要和老百姓打成一片。
长期以来,林伯渠总是顺应革命的潮流,不断随着时代前进。辛亥革命失败后,有些革命党人意志消沉,悲观失望,他却在这样的形势下加入了中华革命党,继续坚持斗争。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他参加了南昌起义,走上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道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革命危急之时,他又以年迈之躯毅然踏上长征之路。
在长征途中,林伯渠担任红军总供给部部长和没收征发委员会主任的职务,做了大量的后勤工作,经常是每到一地,就召开会议和找人商谈,研究部署筹集与分配粮款的问题。过草地时,他一边行军,一边工作。他眼睛高度近视,戴着很深的近视眼镜,他右手拄着手杖,左手提着一盏马灯,晚上遇到沼泽时,他便高举马灯,照亮着身边的战友,而从不顾自己,还不时地叮咛着"小心!小心!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红军女战士李坚真,曾写诗赞颂他:年过半百老英雄,又是部长又是兵。
山高水深何足惧,高举马灯照万人。
董必武过草地时49岁。他早年是个秀才,后来受到孙中山革命民主思想的影响,参加辛亥革命,加入了同盟会。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他又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极筹建武汉地区的共产主义小组,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他曾经多次出国攻读法律和英文,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委任他为最高法院院长。
在艰苦的草地行军过程中,董老天天和水草泥潭打交道,头脑中却思考着未来。有一次,他信心百倍地对战友们说:"革命胜利后,有专门人才来这地方考察一次,一定有许多适用于人类的东西发现出来。"充分反映了一个革命者的远大抱负。他还不时为青年战士们讲革命故事,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有一次,谢老病了,本来就不好走的污泥路,对他来说更是艰难,腿上好像有千斤重负,每走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力量。不得已,为了减轻负担,他把仅有的一条毛毯扔在了路边。董老看到了,他深知谢老一定是行军太累,但又不愿拖累别人,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扔掉的,他就拣起毛毯,放到了自己的肩上,迈步继续赶路。
到了宿营地,董老把毛毯送还给谢老,谢老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到了延安,谢老把毛毯赠送给董老,以作纪念。
全国胜利后,董老把这条毛毯转赠给了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作为长征胜利的见证,阶级友爱的见证。
经过6天6夜的艰难跋涉,徐、谢、林、董"四老"终于跟随大部队走出了被称为"死亡之地"的大草地。他们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成为广大红军指战员学习的榜样。"四老"过草地,从此也成为一段佳话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