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上出现一座新坟,坟头树起的一块木牌上写着:毛振华同志之墓一颗明亮的英雄之星陨落在甘肃南部的小镇河连湾,红军干部和战士们脱帽致哀,沉浸在悲痛之中。
毛振华这个红军英雄,在长征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红星报》上曾金榜题名,誉满全军。他勇敢、机智、沉着、果断,有着美好的内心世界,他在强渡乌江时,率领突击队员先头偷渡,在敌人鼻子底下潜伏下来,有力地配合了强攻部队夺取滩头阵地;在天险腊子口,他带头翻山开路,迂回到敌人背后,为红军突破天险立下了奇功。可是,当他刚刚踏进人生最美好的年华,25岁时,却在这黄土漫天的小镇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34年12月底,中央红军在乌江边上迎新年。红一方面军1军团2师4团正在做战斗动员,准备强渡乌江。乌江江水咆哮,江面冷风嗖嗖,大雪纷飞,乌江两岸都是悬崖绝壁,抬头见不到顶,使人望而生畏。退守北岸的敌人,在渡口处构筑了工事,驻扎了一个连哨;渡口上游有条小路通向渡口大道,勉强可以走人,但登岸比较困难,敌人在这里驻扎了一个排哨,在离江边2华里处,驻有敌人的团预备队,在半山上还驻有敌人的总预备队。
根据对岸敌情,红4团先遣队的干部们认为,渡口大道,敌人防守严,工事强,兵力多,而渡口上游敌人防守弱,遂决定佯攻渡口大道,吸引敌人的注意力,而主攻上游小路。
当这个任务下达到连队时,战士们听说要凫水过江,执行强渡任务,个个争着要当先行者。红4团领导明确了当选的条件是能攻善战,而且必须熟识水性。这时,任3连连长的毛振华,迫不及待地跑到团部,"我去,算我一个!"他一面说着,一面把衣服一脱,"行不行,水性怎样,我当场扎两个猛子!"团领导很熟悉他,这个年轻人是湘江边上长大的庄稼人,曾给贺龙当过勤务兵,打仗很勇敢,一贯表现积极,见他决心这样大,一致同意他加入先遣队,毛振华当选了!成为18个勇士中的一个。
试渡开始,为了迷惑和吸引敌人的火力,在佯攻方向的大渡口,弹雨纷飞,战斗打得十分激烈,而在渡口上游的主攻方向,首批8名战士投身入江,他们的任务是将一根粗棕缆绳拉到对岸,准备架桥。毛振华不顾寒冷彻骨的冰水,不畏敌人的子弹扫射,以非凡的勇气和毅力,一手拉着棕绳,一手急速地划着,奋力向对岸游去。经过几分钟的搏斗,8个勇士终于游到了江心。突然敌人的哨兵发现了,接着是密集的子弹、迫击炮弹在江面开了花,勇士们不顾一切,继续奋力前进,敌人的迫击炮弹打断了缆绳,游到江心的勇士们只得返回南岸。有一名战士中弹负伤,体力不支,无力游回,被激流冲走,为强渡乌江献出了生命。
试渡失败,团领导接受失败的教训,决定黑夜偷渡。
这个任务,又落到了毛振华等勇士们的身上。
夜幕降临了,周围显得格外宁静,3个双层竹筏停放在岸边,新的战斗开始了!毛振华率领钟家道、丁胜心等5名战士跳上了第一个竹筏。他们除了带着轻机枪等武器外,还带着手电与火柴,以便到达对岸后,用光发出联络信号。竹筏下水后,顺利地离开了江岸,敌人没有发觉。接着,第二、第三个竹筏也相继下水,向对岸划去,敌人没有动静,江面上黑黝黝,使人焦急,惦念。
1分钟,2分钟,5分钟,10分钟??岸上的战友们期待着联络信号的出现,然而,夜色茫茫,没有一点亮光。
30分钟后,第二筏的战士回来了。他们划到江心后,被激流冲下五里,险些翻掉,只得返回。不多久,第三筏的战士也回来了。他们划到江心后,被激流冲下二里远,无法前进,黑夜中又辨不清方向,也只得返回。
大家把希望寄托在第一筏上,心里不约而同地想着:毛振华,你在哪里啊?!毛振华率5名战士乘坐第一筏下水之后,冲过激流,顺利地从江心到了对岸,隐蔽在敌人阵地石崖底下二三十米处,他们划了一根火柴,但光太小,一下子就灭了,联络不上,他们想以手电光联络,但因离敌人太近,连续发出手电光,会给敌人发现,他们等待着,但不见南岸有人过来。毛振华毅然决定潜伏隐蔽,等待时机。
大雪纷飞,江边寒风凛凛,毛振华等勇士紧紧靠在一起,以彼此的体温来抵抗寒冷。他们不敢出声,不敢出大气,更别说谈话了,他们就这样在乌江边的石崖下度过了艰难而极有意义的一夜。
重要的情况发生了,追敌薛岳纵队日益逼近。军委催促红4团迅速完成渡江任务,越快越好。红4团党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出动60多个竹筏,立即强渡。
1月3日晨,天出奇的冷,而战士们冒着雪后严寒,穿着短裤,打着赤膊,带着武器开始强渡。
开始敌人没有发觉,当第一批渡江的3个竹筏上的战士,距离敌人越来越近时,敌人像发了疯似地拚命向红军战士射击。在这危急时刻,毛振华带着潜伏的5名战士出现了,他们在敌人阵地的石崖下,以激烈的机枪和手榴弹,对着敌人开火,敌人慌了,乱了,不知枪口应朝着哪个方向。这时,3只竹筏上的战士与毛振华等人组成了交叉火力,紧紧地咬住了敌人,敌人狼狈不堪,纷纷逃跑,毛振华等人占领了敌阵地。几乎与此同时,3只竹筏上的10多个战士迅速上岸。
后续部队开始过江。
毛振华率队偷渡成功!1935年1月15日,《红星报》用大字标题报道《军委奖励乌江战斗中的英雄》共14人,毛振华得红星奖章,其余罗有保等每人奖军衣一套。
长征途中少见的一个硬仗,就是腊子口一战,毛振华又一次作出了贡献。
1935年9月,为了实现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党中央率领红一、三军在北上途中经过甘肃南部岷山山脉的重要隘口腊子口。这里驻有国民党新编第14师鲁大昌部,共1万多人的反动武装,严密封锁红军的去路。根据地形、敌情,上级决定两面出击,即翻山迂回和正面强攻相结合,攻克腊子口。黄开湘团长带领迂回部队,登上峭壁,利用居高临下的优势,用手榴弹、冲锋枪摧毁敌人碉堡,配合正面进攻。杨成武政委组织正面强攻。双方相约,迂回部队于凌晨3时到达预定点,发出一红一绿两颗信号弹,然后正面立即发起总攻,信号是三颗红色信号弹。
迂回部队作了充分的准备,他们集中了全团的绑腿,结成了几条长绳,作为攀登悬崖的工具。他们背上了冲锋枪,每人腰缠10多颗手榴弹,精神抖擞地渡过腊子口山脚下的腊子河。
迂回部队上山了。从山脚到山顶,大约有七八十公尺高,而且几乎成仰角八九十度,既陡又险。周围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一不小心,就有摔下去的危险。毛振华率领一连战士一步又一步地稳健地攀登,先爬到了山顶,只觉得到处都是悬崖陡壁,找不到往前和往左的去路,他想照明,又不行,以免给敌人发现,他只能摸着黑寻找道路。真是危险啊,只要一步踩空,他将立即粉身碎骨。突然,毛振华脚没站稳,摔进了一个深坑,头部碰伤,阵阵作痛,他顾不得这些,继续探路,奋斗不懈,最后终于找到了一条出击的道路。
红色信号弹升起了,紧接着又升起一颗绿色信号弹,红色、绿色的光芒,照亮了每个红军战士的心。
"迂回部队胜利到达预定地点!"战士们欢腾起来了。
"嗵、嗵、嗵!"三颗红色信号弹在天空升起,总攻开始了!这时山上山下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声。
迂回部队及时的配合了正面的强攻,直打得敌人喊爹叫娘,四处逃跑,敌人溃败了。毛振华为突破天险又立下了大功。
突破腊子口天险后,红军绕经环县、曲子镇,长驱东进,经过数日行军来到河连湾。河连湾有个土围子,一股民团和一些地主武装龟缩在里面,不时地向红军放冷枪。毛振华带领战士们打土围子时,一颗子弹飞来,打中他的额骨,流血不止。受伤以后不久,毛振华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消息传来,人们大声呼唤:"毛振华!毛振华!"毛振华静静地、好像熟睡似的、紧闭着双眼,躺在一间土屋的门前。
卫生队军医小心翼翼地擦干净烈士头上的血迹,又把血染的军衣脱下来,换上了一套干净的旧军衣。
杨成武、黄开湘、张仁初等干部都围在烈士遗体的周围,大家肃然致哀。杨成武站在土堆上,悲痛地向战士们说:"毛振华连长,是我们的好连长!他渡乌江立了大功,得了奖。腊子口一仗,他又立下了大功。他是带兵的模范,打仗的英雄。他的牺牲,是我们这支队伍的损失!我们失去了一个好战友,党失去了一个忠诚战士??我们要学习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完成烈士未竟的事业。坚决执行党中央、毛主席北上抗日的正确方针,把革命进行到底!"战士们用颤抖的双手,捧起黄土,轻轻地撒在烈士的脸上。
毛振华烈士永远活在大家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