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时刻忙于要事,是一个人提高工作效能的关键。区别一个男人工作效能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不是看他有多么努力地工作,而是要看他能不能时刻忙于要事,忙在点子上。
“最近比较忙”是很多人的口头禅,在讲究效率的当今社会更是如此。忙着工作,忙着赚钱,忙着学习,忙着消费……“忙”字成了很多人心头唯一的关键词。当然,也是无数人工作和生活的写照。虽然“忙”字代表了人们的生活状态,然而也有一些人整天忙,就是忙不到点子上。忙也代表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因为只靠忙并不能直接为我们带来满意的结果。
美国时间管理之父阿兰·拉金说过,“勤劳不一定有好报,要学会聪明地工作”。拉金先生的意思是告诉我们,一个男人只靠忙并不能保证取得好的结果,只有善于掌控时间,能够时刻忙于要事的男人才能够取得好的结果,成为工作和辛勤劳动的受益者。
著名效能管理专家亨瑞·杜哈提说,不论他出多少钱的薪水,都不可能找到一个具有两种能力的人。这两种能力是:第一,能思想;第二,能按事情的重要程度来做事。亨瑞·杜哈提的用人标准一语道破了我们提高工作效能的关键——正确地做事和做正确的事,也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忙在点子上。
有这么一个小故事,生动地反映了时间与工作效能之间的关系。
在一节课上,一位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装水的瓶子。然后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从瓶子口放进瓶子里的鹅卵石。教授把石块放完后问台下的学生:“你们说这个瓶子是不是满的?”
“是!”所有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真的吗?”教授笑着问。然后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瓶子口倒进去,摇了摇,又倒进去一些,然后又问学生:“你们说,这个瓶子现在是不是满的?”这时他的学生们不敢回答得太快。最后班上有位学生怯生生地回答道:“也许没满。”
“很好!”教授说完后,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袋沙子,也慢慢地倒进瓶子里。倒完以后,再次问班上的学生:“现在你们再告诉我,这个瓶子是满的呢还是没有满?”
“没有满。”全班同学这次变聪明了,大家很有信心地回答说。
“好极了!”教授再一次称赞这些聪明的学生们。随后,他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进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满的瓶子,意味深长地问他班上的同学:“你们从上面这些现象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重要结论呢?”
班上一阵沉默,终于有一位勇敢的学生站起来回答说:“无论我们把工作做到何种程度,只要我们努力,就还可以做得更好一些。”这位学生回答先后心中很得意。
教授听到这样的回答后,点了点头,微笑着说:“答案不错,但这并不是我要告诉你们的最重要的信息。”说到这里,这位教授故意停住,用眼睛把全班同学扫视了一遍,然后才慢慢地说:“我想告诉各位的最重要的信息是,如果你不先将大的鹅卵石放进瓶子里去,也许以后你就永远没有机会把它们放进去了。”
故事反映了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一个男人把自己的精力放在一些不重要和无意义的事情上,那么他就没有时间去做重要的事情了。这也是很多男人总是忙得团团转但是工作还是不见成效的重要原因。忙并不能直接为男人带来正确的结果,只有正确的行动才能为男人带来正确的结果。一个男人只知道忙而不知道忙于正确的事,就好像一个把宝押在了错误的地方——时间上的赌徒,最后只能是把时间连本带利地输光。
做事缺乏重点,不能够忙于要事,不仅是工作上的一个坏习惯,而且它还影响男人的生活,因为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工作一团糟,那么整个生活也将失衡。同时,生活失衡,男人的工作效能也会受到影响。事实上,如果仔细观察身边的人你就会发现,那些做事效率高,工作业绩好的男人往往在处理个人生活方面也做得非常好,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一样井井有条,保质保量。在他们的努力下,工作和生活之间的时间冲突得到了很好的平衡,两者都得到了很好的兼顾。
忙到点子上,就是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要能够分清轻重缓急,善于选准中心、找准重点、把握要领。用医学上的话说就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不急不缓则标本兼治。只有这样,才能忙而不乱,才能出成绩、出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