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面临人生的种种灾难的时候会怨天尤人,这是很正常的,可是,不论是天灾还是人祸,都不是你真正的敌人,充其量只是你一路行走的绊脚石,能够将你打败的只有你自己,只有自己才是永恒的敌人。没有谁和你过不去,命和运向来都不在一条平行线上,命是注定的,但运却是可以改变的。所以,人生过不去的只有我们自己。
自己才是最大的敌人
我们会常常抱怨命运给我们带来的灾难和创伤,但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很多时候,错误的价值观会阻碍我们通向成功和幸福的道路。
一位著名的心理医生说出了很多心理受到创伤的人的一种心声:在沙发上沉浸于过去要比坐在椅子上面对现实容易得多,要想站起来勇往直前,那就更加困难,让过去的记忆占据脑海其实是一种退缩。
的确是这样的,我们多数人能够逃避的绝不去面对。我们往往忽略了那个最致命的因素,自己打败自己。
大草原上的两个狩猎者碰见了一头狮子,狮子非但没有向猎人攻击,反而一转身躲进了低矮的灌木丛,吓破胆的猎人结结巴巴地对同伴说:“你去前……前面看看它去哪儿了,我……我……我去后面看看它从哪儿来的。”
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下就像是上述的猎人一样,灾难尚未到来,自己就已经开始为之而焦虑了,昨天的苦难已经结束,却仍然无法释怀,这种担忧和忧虑令人熟知,已经到了习以为常的地步,殊不知从回忆里去寻找慰藉会使得我们无法进步,只能陷入遗憾的流沙之中。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我们的一生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犹如大海中的一滴水,转瞬即逝。那么如何使我们如此短暂的一生活得更加精彩,不枉来世上走一遭已经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毋庸置疑,问题的关键是阻碍自己成长和正常发展的敌人不是别人,就是我们自己,一个人自强不息、拼搏进取的过程其实就是与自己较劲的过程。
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说:“人性最大的优点是上进,最大的弱点是惰性。”前者是人类发展的一种动力,而后者恰好是人类进步的一种阻力。
怎样扬长避短、驾驭人性呢?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成功就是在你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再坚持一下。”换句话说,要学会与自己较劲。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未必都能如愿以偿。其实,过程的艰辛更胜于结果的辉煌。只要曾经努力奋斗过,没有虚度光阴,就算到老终死,也会一生无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道出了自己被楚怀王放逐后自强不息的人生信念。“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不知激励了多少英雄豪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终生。他们虽已如滚滚长江东逝水,一去不复还,但其精神将“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除了要争取成功和赢得幸福之外,还要树立一种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格。
古有孔子及其弟子的“每日三省吾身”,今有国人必学的“八荣八耻”,事实上,这些品格的形成都在于我们自己的自我塑造。那些高官的腐化堕落,娱乐圈的艳照绯闻,社会的不良风气大多都败落在一个人或一群人的一念之间。
归根结底,人,最大的敌人还是自己。
得意之时往往高估了自己,趾高气扬,踌躇满志,春风满面,甚至气焰嚣张;失意之时却辱没了自己,悲天悯人,万念俱灰,自怨自艾;孤独寂寞之时通常纵容了自己,自命清高,自以为是,或是内心深处期望太高,很难得到别人的共鸣和赏识,于是深陷泥潭,以及无止境的贪婪和欲望。
近年来,尤其是城市中有越来越多的抑郁症患者,这些大多都是一些出类拔萃的人。其原因是他们在自己和别人心目中是完满无缺、没有瑕疵的,对自己的要求做到风光无限,独领风骚,他们太爱自己,就被心中的“自己”紧紧压抑着。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俊美无比的男子那西塞斯,因为看到水中自己绝世的容颜心生爱恋,饱受煎熬,最后投水而亡,变成水仙花。希腊神话的寓意在于,很多的时候,我们为之形神俱惫,心力交瘁的,不是外界的事物,而是我们自己。
《孟子》“舍生取义”的典故暗示我们在面临艰难选择的时候,要战胜那个“追求感性生命的自己”,而是去实践一种精神的价值;“人不可无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也告诫后人不应该骄傲、轻狂、媚俗;劝慰式的如“知足常乐”、“退一步海阔天空”、“以退为进”。学会放弃,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
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有曰: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几次出仕,都没有丢失自己原本的人格。在感到官场的污浊时,他也没有同流合污,而选择归居田园。于是,仕途中少了一个抑郁不得志的小吏,文学史上却多了一位卓越的田园诗人。他亲自耕作,其诗文作品完全属于自主自觉的一种体验,而不仅仅是站在一个局外人的角度。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百年来,那脉幽幽的菊香飘逸在士大夫的精神巢穴里。有位作家曾经说:“中国的传统文人太多地把希望寄托于朝廷政治的清明,有沛然才情的人常沦于疏狂,痛不欲生。而苏东坡是一个例外,穷达宠辱都无法抑制他强烈的、个性化的生命体验。他的身影凝重,又不失飘逸。”哪怕放逐到天涯海角,他也从不失望、沉沦。也只有他,能写出那样飘洒的诗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每个人都想要改造世界,却从来没有想过要改造自己。倘若我们每个人时时都不忘改造“自己”,那么在飘飘然时想到的是两脚着地,在蛰居一方时不忘仰头望天;在遇到苦难挫折的时候,把目光投向远方;在大步向前时,不忘看看身后的脚印;在委屈愤懑时,常进行一下换位思考,那么,世界一定会是风和日丽的。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我们最大的敌人始终是自己,学会充实、完善自己,只有这样,才会清清楚楚做一个真心英雄,书写自己的亮丽人生。
苦难不是永远的
生活的确充满了苦难,但同时也充满了美好,就如蓝天、阳光和孩子的憧憬。我们需要享受更多的美好。只要你愿意,这些美好随时随地都会埋藏在我们心中。你头上的乌云也不会一直停留着。
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的痛苦是我们假想出来的,至少是被我们自己扩大化了,我们真的需要努力才可以享受快乐和幸福吗?不是,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刻都可以享受阳光。我们不需穿梭未来才能感受我们的呼吸,这一切我们现在就触手可及。倘若我们的眼里全都是黑暗,那么我们的生活也全部都是磨难,这将是一大憾事。
我们其实都不了解自己,或许是因为我们过于忙碌,忘记留意我们身边的人,包括我们的家人和自己。社会的构成方式已经使我们养成一个坏习惯:纵使有空闲的时间,也不知道如何利用它来了解和掌控自己。我们用了无数的方法来浪费这些宝贵的时间——看电影、聊QQ、开车外出。但是我们不习惯与自己独处,而且我们似乎不喜欢自己,总想逃离自己。
为了提醒自己要放松、平静,我们需要抽出一些时间来沉思或者自我审视一番,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选择用悠闲的散步、微笑、与朋友闲谈等方式来调节,这样便会觉得我们是世上最快乐和幸福的人。这不只是一种放松,更是一种治疗。起初我们可能会觉得很难微笑,我们要思考一下原因。微笑意味着恢复本性,我们能掌握自己,没有陷入浑浑噩噩的状态。
吸气,让自己的身体平静下来。呼气,微笑,活在当下,这一时刻最为美好。
尽管生活很艰难,有时候我们真的很难去微笑,我们还是要去尝试。就像我们每天早晨和别人打招呼的时候说“早上好”,必须是发自内心的。
悲伤的时候,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努力使自己微笑呢?
其实只是心态的问题,因为我们除了悲伤,还拥有很多,人其实就是一部多频道的电视机。如果打开欢声笑语的频道,我们也就会拥有很多欢声笑语;如果打开的是泪流满面的频道,我们也就会泪流满面。我们不能只让一个频道主宰着我们。我们有万物的种子,所以我们要掌控自己的状态和境况,来实现我们对自己的主宰。
其次,要学会自己给自己微笑。
微笑在我们的生命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我们无法微笑,那么世界就会失去和平。不要以为和平是通过示威反对核武器取得的,其实是我们的微笑。
就像于丹所言的理论,今天有一个人给了你一巴掌,如果你不说,也许慢慢就会淡忘,假如你今天和一百个人说了这件事,就等于你挨了一百个巴掌。所以,我们遭遇苦难是注定的,但是选择如何淡忘是可以由自己来决定的。
苦难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却是人生的必修课。
小的时候,我们接受了很多苦难的教育,沙盘木棍练字、凿壁借光。杜甫因为遭遇苦难而创作传世名句,阿炳由于遭遇苦难而作千古绝响。有的人遭遇苦难会一蹶不振,而有的人遭遇苦难却造就了成功。
人生真正的悲剧不是苦难的分量有多重,而是走不出苦难。一个人遭遇了苦难,的确是他的不幸。但倘若他在苦难中气馁沉寂,只能说明他是一个弱者,苦难最终会酿成一场无法回旋的悲剧。一个正在遭遇苦难的人,若见一个人就想说自己有多痛苦、多不幸,他得到的只是一种怜悯和同情,若由于自己的原因而被苦难击倒,他将成为别人教育孩子的反面例证。
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当初我要过饭、摆过小摊、干过苦力工;那时我们全家只住着一个十多平方米的房子,饥一顿饱一顿,想想那段日子真是我这一生的财富;我只有小学文化,后来边工作边学习,还要养家糊口……
我们总是对那些遭遇过苦难而成功的人充满了羡慕之情,不曾想我们也曾经像他们一样遭遇过苦难,却没有成为英雄,为什么?因为我们在抱怨苦难,而不是利用和改造苦难。
还记得电影《立春》里的那个乡村女孩王彩玲吗?
王彩玲是一所小县城学校的音乐老师,她有一副好嗓音,虽然容貌并不出众,但对歌剧十分着迷。然而,偏僻闭塞的小县城的老百姓们对歌剧并不欣赏,志不得意的王彩玲一心想要调到北京,到那里发挥自己的才能。
事业难觅知音,爱情同样如此。虽然她和小县城的几位男人有过一些瓜葛,但是爱她的人不是她爱的,唯一的一次真情付出,却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丧失对爱情希望的王彩玲甚至想到了以死了结。
在新年的纷纷雪花中,在母亲点燃的鞭炮和祝福中,王彩玲觉得生命的冬天也走到了尽头,尽管春天的温情还在远方,但一切应该都不远了。她到孤儿院领养了一个名叫小凡的女孩,在对女儿小凡的教育和天伦之乐里,她重新有了寄托,从此不再孤单。
王彩玲被塑造成一个丑角,但同时她又是妖娆的,她坚定地追逐梦想,一个有些丑陋的乡村小人物在梦想面前的庄严和悲壮是值得歌颂和被我们学习的。
我们不得不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低头,承认这样一个真实的存在:成功的永远只是多数人当中的屈指可数的少数人,而剩下的那一部分人依然默默无闻地、卑微而残酷地生活着。
在日复一日单调重复的生活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去沉默,如何去打发,如何去挥霍。巨大的压力迫降在这一片空地上,那是心灵的位置,也是时间邮寄给心灵那一些寂寞的缺口,为了更好地面对生活,我们唱着阳光总在风雨后,尝试着用不同的方法去缓解那些在我们看来有些像白色污染的压力,然后把压力倒进不同的时间里,有时是大智若愚,有时是掩耳盗铃,同时我们必须学会自娱自乐。
走出苦难的人是英雄,苦难是英雄的资本;走不出苦难的人是弱者,苦难是弱者的耻辱。
人生苦短,别和自己过不去
老生常谈——人生苦短,别和自己过不去。
这句话在不停地提醒着我们,殊不知先人留下的话,应该是多少人经历的总结和遭遇后的猛醒。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在生命延续的过程中,都一直在探索和思考着这个命题。
俗话说:“人无坎坷不成熟,事无蹊跷无人传。”再闻此言,看看古人怎样看待人生的。
古人云:“人太明无智,水太清无鱼。”“逢人却说七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到深山有远亲。”……
前不久,有一则新闻触动了很多人的心灵:
因主演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而蜚声海内外的傅全香,是上海越剧院的著名表演艺术家。她在晚年的时候连遭厄运:1983年做了乳腺癌切除手术,10年之后又做了子宫癌的切除手术。两次手术对傅全香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手术结束后,同事们劝她说,你已70岁,又生了这样的重病,在家安度晚年算了。但视艺术为生命、对越剧执著追求的她选择了一边休息,一边工作。于是她半天休息,半天到上海越剧院上班,忙碌时整日扑在排演场上。
为了增强自己的体质,傅全香还学习书画和健身功。她拜书画名家为师,每周都要挥毫泼墨,10多年来从未间断过。随着傅全香书画技艺的提高,她的体质也逐步增强。谈到书画的作用时,傅全香说:“练书画时,必须排除杂念,凝神静气,物我皆忘,通过科学的指法、臂法、腕法、身法有机地将点和线送到结构中,书写状态会激活大脑神经细胞,使全身血气通融,手臂和腰部的肌肉得到锻炼,达到强身健体之功效。学书画确是一种良药,我是个受惠者。”
而今傅全香已83岁高龄,仍经常到排演场指导青年演员演出,有时还自己登台亮相。她寄语那些患癌症的病友们:“癌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精神上的颓废和悲观。对付癌症,药物和化疗都需要,但精神状态至关重要。只要精神上乐观开朗,辅助以适当的治疗手段,手术后,人的存活期可以大大延长。我就是一个明证。”
傅全香与命运做着抗争,在苦难来临的时候不是逃避,不是怨天尤人,而是与它公平竞争,那么苦难自然就不会太张扬,且会慢慢退隐,人生长吗?不长,短短几十年,一晃而过,不要把自己的生命建立在苦难的纠缠之中,那么痛苦也就变得无足轻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