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生平年谱
隋开皇二十年(600年)1岁
生于洛州缑氏县陈堡谷(今河南偃师市缑氏镇陈河村),姓陈名祎,排行第四。
隋仁寿四年(604年)4岁
母亲亡故。
隋仁寿五(605年)5岁
父亲陈慧自江陵解职回到故乡,从此杜门不出,隐居以终。
隋大业五年(609年)9岁
父亲去世,随二兄长捷到洛阳净土寺学佛。
隋大业六年(610年)10岁
开始学习佛经,诵习《维摩》、《法华》等经。
隋大业八年(612年)12岁
隋炀帝敕在东都洛阳度僧,被大理寺卿郑善果破格录取,剃度出家,法名玄奘。从景法师听受《涅粲经》。从严法师学习《摄大乘论》。
隋大业十年(614年)14岁
在洛阳净土寺研读佛经,并到处听讲,能够独立思考,从此专门受业,声望逾远。
唐武德元年(618年)18岁
瓦岗农民起义军攻陷洛阳,玄奘与兄经过子午谷,越过秦岭抵达汉川,入蜀访师。
唐武德二年(619年)19岁
广从诸师听受《摄论》《阿毗昙》《迦延》《婆沙》等,二三年间,究通诸部。
唐武德三年(620年)20岁
受其足戒,坐夏学律。
唐武德四年(621年)21岁
玄奘于兄住成都空慧寺,研究佛教哲学。
唐武德五年(622年)22岁
与兄同为蜀人所仰慕,被誉为“陈门双骥”。
唐武德六年(623年)23岁
玄奘私自与商人结伴,离蜀游学,初至荆州,讲《摄论》《毗昙》。
唐武德七年(624年)24岁
沿江而下,历经扬州、吴会,转而北上赵州,师从道深受学《成实论》。
唐武德八年(625年)25岁
至相州,从慧休受学《杂心》《摄论》。
唐武德九年(626年)26岁
西至长安,从道岳受《俱舍》,从法常受《摄论》。与擅长《俱舍》且善辩之僧辩学习,与专长的玄会学习《涅盘》,被常、辩二师赞为“释门千里驹”,因而誉满京城。
与志同道合者上表朝廷,请求西行,有诏不许。玄奘矢志不移,积极做西行的各项准备。
唐贞观元年(627年)27岁
八月,玄奘西行求法,自长安,经河西,出玉门关,越大沙漠,九死一生,抵达伊吾。
唐贞观二年(628年)28岁
至高昌,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礼遇,并得其资助护送,经诸国至西突厥素叶城。又得叶护可汗遣使护送,经率利诸国,出铁门关,又经者见货逻及其以南诸国,达北印度境。亲历24国,行程13800余里。
唐贞观三年(639年)29岁
游历印度北部诸国,遍礼圣迹,广学诸派经论。游历4国,行程2800余里。
唐贞观四年(630年)30岁
自北部游历至中印诸国,礼诸佛遗迹,从名师学论。亲践7国,行程3000余里。
唐贞观五年(631年)31岁
到达那烂陀寺,参谒戒贤法师,观礼各处佛迹。
唐贞观六年(632年)32岁
回到那烂陀寺,师从戒贤受《瑜伽师地论》,经15个月。自后4年,在寺钻研瑜伽唯识之学,兼习大小乘各派经论及婆罗门外道之学,梵译本《大乘起信论》流通。
唐贞观十年(636年)36岁
出游参学,经中印、东印、南印、西印诸国,瞻礼圣迹,遍习有部、正量部诸派经论,历时4年。
唐贞观十三年(639年)39岁
返回那烂陀寺,参谒戒贤法师,复往仗林山礼胜军为师,受学《唯识抉择论》等,并询问《瑜珈》《因明》等疑问。
唐贞观十四年(640年)40岁
玄奘思念故国,决定东归。回到那烂陀寺,戒贤让玄奘讲《摄大乘论》《唯识抉择论》。玄奘为和会中观、瑜伽两派学说,以梵文著《会宗论》三千颂。小乘正量部以般若氇多《破大乘论》攻难,又做《制恶见论》反驳。应邀至迦摩缕波国,因著《三身论》,使鸠摩罗王皈依。
唐贞观十五年(641年)41岁
戒日王召集曲女城辩论大会,因宣读《制恶见论》,18日无人能破,大乘众尊之为“大乘天”,小乘众誉之为“解脱天”。戒日王举行无遮大会,随喜,并辞行归国。
唐贞观十六年(642年)42岁
玄奘东归在过信度河时因船翻损失经本,即派人去抄经。进入西突厥势力范围。
唐贞观十七年(643年)43岁
玄奘经数国穿越帕米尔高原,到达羯盘陀国,遇到盗贼,大象溺死。后越葱岭抵达瞿萨旦那国(即于阗,今新疆和田)。
唐贞观十八年(644年)44岁
经行三年,抵达于阗,上表朝廷,奏归国事。
唐贞观十九年(645年)45岁
玄奘携经像于正月二十四日抵达长安,后往东都洛阳谒见唐太宗。返回长安后居长安弘福寺,创译《大菩萨藏经》等。
唐贞观二十年(646年)46岁
开始翻译《瑜伽师地论》,撰述《大唐西域记》,并诸新译经论进上请序。
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47岁
奉命梵译老子《道德经》,将《大乘起信论》从汉语还译为梵文,交流于印度。
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48岁
在弘福寺译经。六月应诏赴玉华宫避暑、译经,唐太宗为所译新经做《大唐三藏圣教序》,太子李治做《述圣记》。十月返回长安,还居北阙弘法院译经,年底入居大慈恩寺,充上座。
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49岁
在慈恩寺翻经院译经。四月、五月间随唐太宗去终南山翠微宫译经,太宗驾崩,还慈恩寺专事翻译。
唐永徽二年(651年)51岁
住慈恩寺译经。先后造《一切经》10部,装宝像百余躯施功德。
唐永徽三年(652年)52岁
仍住慈恩寺译经。
为了安置从西域带回的经像及舍利,玄奘奏请,经唐高宗许可,在慈恩寺西院建造大慈恩寺塔。兴建时,玄奘亲负篑畚,两年功毕。
唐永徽五年(654年)54岁
住慈恩寺译经。先是法长自中印摩诃菩提寺携来智光、慧天信物,时返国,并作答回书。
唐永徽六年(655年)55岁
住慈恩寺译经。以先后译因明二论及诸僧注疏,尚药奉御吕才作《因明立破注解》及《义图》,因引起争论,往复不已,遂奉命对定吕才,释其疑惑。
唐显庆元年(656年)56岁
居住慈恩寺译经。
玄奘旧疾复发,得御医治愈,迎人宫中供养,因在凝阴殿顺贤阁译经,得赐御书大慈恩寺碑文。请罢先道后佛、僧俗同科令,敕罢同科条。
唐显庆二年(657年)57岁
玄奘随唐高宗到洛阳,住在积翠官、日丽殿译经。回到故里探亲,修葺父母坟茔。
唐显庆三年(658年)58岁
玄奘随驾返长安,移住西明寺译经。
唐显庆四年(659年)59岁
先住西明寺译经。为译《大般若经》,于十月率领弟子移居坊州宜君玉华寺,编译《成唯识论》。
唐显庆五年(660年)60岁
玄奘住玉华寺。正月一日起开始翻译《大般若经》。
唐龙朔元年(661年)61岁
玄奘住玉华寺,主要翻译《大般若经》。
唐龙朔二年(662年)62岁
玄奘住玉华寺,继续翻译《大般若经》。
唐龙朔三年(663年)63岁
玄奘住玉华寺译经。十月二十三日,《大般若经》译毕,玉华寺举行了隆重的请经和庆祝仪式。十一月二十二日,命窥基上表请唐高宗为经作序。十二月七日,通事舍人冯义宣敕许之。
唐麟德元年(664年)64岁
玄奘于正月初一翻译《咒五首经》一卷。二月初五夜半,玄奘圆寂玉华寺,四月十四日葬于白鹿原。
玄奘西行路线图
从长安出发,经凉州(今甘肃武威)、安西(玉门关)、伊吾(今新疆哈密)、高昌(今新疆吐鲁番)、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屈支国(今新疆库车)、跋禄迦国(今新疆阿克苏),翻越凌山(今天山穆素尔岭),来到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翻越中亚史上著名的铁门(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布兹嘎拉山口),经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进入现在的巴基斯坦白沙瓦城,最后到达印度。
佛学大词典中的“玉华寺”
【玉华寺】位于陕西鄜州宜君县西南。即玉花寺。又称玉华宫寺。始建于唐武德七年(624年),初名仁智宫。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太宗幸此,予以扩建,并更名玉华宫。贞观二十二年五月,玄奘应太宗之召来此宫;十月于弘法台,译能断金刚般若经。永徽三年(651年)废官为寺,名玉华寺。显庆四年(659年)十月,玄奘奉敕译大般若经时,因厌恶长安之繁扰,人住此寺,寂照为都维那,窥基、普光、玄则等皆列其译场,其中,光云殿、明月殿、嘉寿殿、庆福殿、八桂亭等均为昔日译出大般若经及其他经典之道场。今寺西有驻鸾崖,系太宗驻骅之所;寺东所存石室,传为众僧修行之处。又石室外有水流,下游有一寺,即水帘寺。
赵朴初关于修复玉华寺,建立玉华玄奘
纪念馆的谈话
(1997年12月28日)
1997年12月28日下午4时,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北京医院接待了铜川市政府领导,就修复玉华寺和建立玉华玄奘纪念馆发表了重要谈话。赵朴初说:
“你们要修复玉华寺,建立玄奘法师纪念馆,我很赞成。玄奘三藏法师,就是玉华三藏法师,又叫三藏法师。大师呀,上师呀,都不要。要我写纪念馆名,我就写‘玄奘三藏法师纪念馆’。”
“日本有个寺院,在奈良,是玄奘法师创立的法相宗宗派,里边有个三藏院,供有玄奘法师的像,是尊坐像。玄奘法师的像要塑好,很不好办,非常难。玄奘法师这个人,他的相貌非常庄严,庄严如神,像神一样庄严。美仪如画,相貌非常漂亮,非常好!我见过很多设计的玄奘法师像,我看还没有一个画得好的。日本那个玄奘法师像是红木的,是玄奘法师的译经坐像。”
“关于寺院建筑布局,寺院内要多种些树,植树造林是寺院的优良传统。一进寺院山门,两旁都是树,“禅房花木深”呀!再进去就是大殿,是佛殿。不要天王殿,天王殿是朱洪武的时候,他下令造的,一定要建天王殿,要造弥勒像。因为南宋抗金的时候,民间有个米勒教,是抗金元的,他就迎合民众心理。朱元璋做了皇帝后就命令天下寺院都要建天王殿。所以这个殿不要。一进寺院,有很多树,再进去就是大殿,里面就塑一尊佛像,像不要塑得太多。我看是要两座大殿,前面一间佛殿,后面一间是玄奘殿,供玄奘像。够了,不要造得太多,简单一些,朴素一些。这是我初步想法。”
“建筑设计,最好是仿唐的。梁思成是了不起的建筑学家,他的学生现在清华大学还有,请他们来设计。梁思成曾经在扬州搞了个鉴真纪念馆,设计是好的,是仿唐的。他设计的墙呀、柱子呀,都不油漆,朴素得很。可是后来,原住持和尚圆寂后,新住持把柱子油漆了,好心好意办了坏事,洗不掉了。所以,寺院的建筑,我想还是请梁思成的学生来设计,这是我的想法。”
“铜川的玉华寺应该是仿唐建筑样子,有走廊的,朴素一点,不要追求华丽、金碧辉煌。造像以少为主,主要是把像造好。这样人进去以后,思想集中。像少一点,反而显得庄严,这是我的想法。”
“你们修建玉华寺、玄奘法师纪念馆,我非常赞成。我们会支持你们的。我们佛协是个穷会,但会尽自己的力量支持你们,这是我们应当做的。”
“玄奘法师这个人了不起呀!你想,他从印度回来后,译经译了1300万字,现在恐怕世界上也没有一个人翻译过这么多文字,了不起呀!译那么多的经,真是了不起呀!中外、古今还没有人翻译那么多的经,而且还是古文、梵文,这个真是了不起呀!他最后翻译的《大般若经》600卷,就是在玉华寺翻译的。过去,一卷大概是10000字,600卷就是600万字,了不起!佛教徒现在日常念的《心经》,就是那部经的中心精髓。因此,修建玉华寺,是好事情,我是赞成的。”
“你们陕西了不起,太好了!那么多的古迹,你就说秦俑,了不起!那是举世无双的。我们中国皇帝死了造陵,是高的。埃及帝王死了造宫,是在地下,是直着挖下去的,很有意思。他挖得深深的,但是没有留下一点烟火痕迹,干干净净的,这就不晓得他那宫是怎么造的,到现在还是个谜。”
“寺院不要搞得金碧辉煌,花钱很多;像不要贴金,朴素一些。我认为这样好。最近,尼泊尔的佛诞地蓝毗尼,要求每个国家造一个寺庙,我们就造了一个“中华寺”,也是仿唐的。寺院大殿的佛像是铜的,没有贴金。铜的好。”
“如果要恢复玉华寺的话,那建筑就应该是仿唐的,仿唐的也便宜。现在,梁思成的学生还在世,要赶快造,再等就不好办了。”
(陈市长插话说:“玉华山玄奘法师纪念馆”只有请您题写,其他人题都不合适。)
“题纪念馆馆名,确实需要,很重要。”
“甘肃发现一件七八千年前的彩陶,真了不起。所以,我们中国的历史文化要往前推。在文物方面,还是陕西了不起。你们有秦俑,现在只发掘了一部分,保存上还有问题。现在印度发掘出的东西,也有保存问题。在印度玄奘学习过的地方,那个时候就有7层楼高的房子,不得了!”
“北京房山石经,是日本人首先发现的,是他们偷盗出去的。后来在大连变卖的时候,引起我们注意。释迦牟尼诞生2500年纪念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挖掘房山石经,慢慢发现在这里埋着一万多块石经板,地上的风化了,地下的还埋在那里。现在保护还是个大问题。我们现在看到的房山石经,真是不容易。”
“(谈到寺院住持)现在要赶快培养些人才。我们现在有几个和尚在英国读博士学位。”
“玄奘法师真是了不起。西行取经时他原来骑的马,是个很年轻的肥肥壮壮的马。可他碰上一个印度和尚,说你这个马不行,换我这个马。这匹马又老又瘦,“老马识途”嘛。玄奘就骑上这匹马,一路上没有东西吃,没有水喝,人马都不行了,都躺下去,这是在沙漠中的呀。可马在半夜忽然爬起来,玄奘也就跟着起来了,一直跑,忽然见到水,人马便都醒过来了。”
“我最近到无锡去,那儿有个马迹山,马留下足迹叫马迹山。怪呀!相传玄奘到过这个地方。还有一个叫小灵山。我说这个传说非常好,你们应当宣传它。他们现在造一个灵山大佛,88米多高,是世界最高的佛像,就在马迹山那个地方,很有意思。”
“灵山就是佛住过的地方,反正是个传说。铜川玉华山是玄奘法师译经的地方,也是圆寂的地方。是历史,更应宣传。佛教在日本、韩国、东南亚都有很多信徒。玉华寺修复了,玄奘法师纪念馆建起来了,就会有很多的信徒前来朝拜。这就会带动旅游事业和其他事业的发展。这是一件好事。”
(本文由王仲德根据录音整理,经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吴立民、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游骧、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法规司司长段启明校审。原载《玉华山研究》总第1期)
中外代表在铜川
唐代高僧玄奘法师是举世闻名的佛学家、哲学家、旅行家和翻译家,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和世界文化名人。公元659—664年,玄奘法师在陕西省铜川市玉华寺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4年,并圆寂于此。在玉华寺,他翻译出佛经682卷,占其平生译经总数的大半,而且,佛经中最大的一部600卷《大般若经》就是在玉华寺译成的。1999年3月22日,是玄奘法师圆寂1335周年纪念日,“1335”恰与玄奘法师平生所译经卷的总数1335卷相巧合。在这个具有特别纪念意义的日子,第二届玄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陕西省铜川市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近140名代表,有缘聚集在玄奘法师生活过的地方,缅怀玄奘法师的业绩,研究讨论和交流玄奘法师的思想,弘扬玄奘法师的精神,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合作和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