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心川
玄奘是举世闻名的佛学家、哲学家、旅行家、翻译家、中外文化交流和中外交通交流的杰出使者与世界文化名人,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在他的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硬骨头精神”。我曾经将其总结为:“他真诚向外国学习,勇于开拓的精神;历尽千难万险、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不慕荣利,造福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虔虔不懈,寻求真理,攀登学术高峰的精神;融会教内外各派理论的认同、宽容精神;工作作风塌实,计时分秒的严谨精神。”玄奘的这种精神,正是我们应该继承发扬光大的。
王赵民同志送来他的书稿《玄奘与玉华山》;嘱我作序,我欣然应允。缘于玄奘法师,对于铜川的玉华山,我是有感情的,曾专门去过那里三次。那里是玄奘法师译经、圆寂的地方,是世界的又一处佛门圣地。那里松涛林海,清泉飞瀑,禅房花深,既是一个令人向往的佛教胜地,也是一个自然景观秀丽、人文资源丰富的旅游胜地。1999年3月,适值玄奘法师圆寂1335周年,这个数字与玄奘法师生平所译经卷的总数1335卷相巧合,也正是“1335”这一寓意深刻的数字因缘,促成了我们在铜川召开了第二届玄奘国际学术研讨会。王赵民同志在铜川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工作,是那次盛会的工作人员,会后,他负责编辑会议论文集《玄奘研究》一书。从那时起,我与他有了来往和联系。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一位非常敬业、勤学的人。玄奘是一代佛学大师,其所建立的学问,引起无数人深喙攀升,王赵民同志不畏艰险,宁做学术研究的垫石,甘愿忍受寂寞,陪伴黄卷枯灯。尤其令我高兴的是,他对玄奘研究投入大量精力,搜集资料,撰写论文,参加玄奘研讨活动,宣传玄奘精神,宣传玄奘圆寂地玉华山,取得了应有的成果,已成为我国研究玄奘的英才。他对玄奘的感情真挚,超过了一般人。如果玄奘确有感知,一定会为他的所为感动,为他祝福祈祷。从他身上,我欣喜地看到,玄奘研究事业后继有人。
唐代的玉华山是一处皇家避暑胜地,李世民父子营造的玉华宫曾经是关中地区最大的避暑行宫。后来,唐高宗废宫为寺。公元659—664年。玄奘法师玉华寺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四年。在玉华寺,他翻译出佛经682卷,平均每年完成136卷,每月完成10卷,这个数量比他在弘福寺、慈恩寺、西明寺等处译经的总数还要多,而且,佛经中最大的一部600卷《大般若经》就是在玉华寺译成的。因此,我们可以说,玄奘法师在玉华寺是他一生中译经最好的时期,玉华寺在他进行学术活动、建立法相宗过程中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玉华山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铜川市政府顺应海内外的广泛呼声,不断加大对玉华山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力度,先后建立了玉华玄奘纪念馆等景观,供人们凭吊、纪念玄奘法师。听说,如今的玉华山景区为国家4A级景区,已经成为陕西北线旅游中文化品位较高的一处胜地,每年吸引众多的海内外游客前去观瞻、拜谒。这正是我所期盼的,希望玉华山能够成为纪念玄奘法师的又一处圣地。
我阅读《玄奘与玉华山》这本书,感到这本书资料翔实,文笔优美,图文并茂,全面客观地揭示一代伟人玄奘与玉华山的关系,以唤起人们对玄奘的敬仰之情和对佛教胜地玉华山的向往之情。我也乐意向读者推荐《玄奘与玉华山》这本书。
(黄心川,当代著名哲学家、佛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东方文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北京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中心顾问,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长安佛教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玄奘研究中心主任,印度龙树大学荣誉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