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菜产生的历史可谓久远,具体年代和时间很难考证,但我们可以从一些民间的传说和典故中得到一些启示,找到一些历史的印记和发展的踪迹。
干菜的起源众说不一,也没有什么史料可稽。倒是民间有着一些传说,这些传说有些是时代悠长的,有些年代不是很远,仿佛就在昨天,也有的则是发生在我们生活之中,我们不妨探究、体味一下。
渔民的发明渔民以船为家,捕鱼为生,生活十分简陋,漂在水上不知归期,需待捕鱼满仓才能回去。据传,有一张姓渔民,夫妻两人出海捕鱼,船小仓窄所带的鲜菜等副食品非常有限,因而,十分珍惜带上船的鲜菜,往往舍不得食用。一日丈夫感觉乏力,胃口不开,妻子想把船上的鲜菜放汤给丈夫开胃。不料,鲜菜因放置时日过长,有的已变得干瘪、有的已有点腐烂,妻子是节俭之人,不忍将菜弃之,又苦于别无他法,只得将菜洗净,切碎加盐揉搓后蒸食,将就着给丈夫下饭,不料,其味居然不错,又香又鲜又入味,丈夫吃后胃口大开,遂将此法传授给其他渔民。星移斗转,渔民们在生活的实践中感悟到,将鲜菜腌起来吃确是一个好办法,既携带方便又美于下饭,因而捕鱼归来,就在家把鲜菜腌起来盛入瓦罐中,捕鱼时带入船上,成了基本的下饭菜。实践出真知,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使人变得更加聪明起来,将咸菜晒干,变成了干菜,更方便携带、贮存,干菜成了渔民们不离不弃的生活之友。至今,捕鱼的渔民或搞水上运输的船工在船中往往都带有干菜,此风承袭不息。
鲞字的佐证追溯干菜的源流,使人想起另一个与干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白鲞”这一食物和关于“鲞”字来历的传说。鲞也是由鲜鱼腌制晒干脱水而成的,非常鲜美入味,是绍兴人爱不释手的下饭佳肴。相传:吴王伐越时,从越国曾带回大批黄鱼鲞,赏给群臣分享,因其口味鲜美,食之皆称“美鱼”,据称“鲞”字即由“美鱼”二字演化而成。鲞的腌制与干菜的腌制技术多无差异,均是利用盐的强渗透作用,经脱水晒干而成的,干菜腌制之法如同在吴越争霸时被吴人名为“美鱼”的鲞同出一辙,一脉炮制。“美鱼”是不识鲞为何物的吴人对鲞的专称,由此也冠以这种咸鱼一个“鲞”字的美名,造字者不失时机地将美字头与鱼字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上下结构的鲞字,当然,这是一个历史的传说。但还是从侧面提供了在吴越争霸时期,越地百姓已掌握了对食物的腌制技术的证据。
源于越国之说据1990年3月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今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系列丛书》中的《绍兴大全》所述,干菜源于越国:“据文献资料记载,越国时这里制作干菜已很普遍了。”但并无具体而详细的史料加以进一步地说明,可是我们依旧可以相信绍兴人食用干菜的历史应是久远的。干菜这一乡土特产底蕴深厚,传承着历史的印迹。干菜的产生与绍兴人的节俭是有渊源的,吴越争霸,历经波折,终以吴亡而告终。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炼就了越地民众的节俭之风,越王勾践入吴为奴回国后,立誓报仇雪耻,举国上下,同仇敌忾,缩衣节食,在饮食中以“咸”节食,以“咸”节俭,以俭兴国,因而成就了不少以“咸”成名的美食。鲜菜加盐腌制成为咸菜;脱干水分成了干菜;鲜鱼腌制成了咸鱼,继而取名为“鲞”;活鸡腌制,脱去部分水分,“咸”成就了腊鸡;鲜蛋加盐等腌成了腌蛋。以“咸”造物,既利于原料的保存,也丰富了人们的饮食,创造出了新的菜肴品种。咸菜晒成了干菜,又产生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收获,咸菜脱去了水分,不但减轻了重量,也缩小了其盛装的体积,十分方便贮藏和运输。因而也有民间传说,在吴越争战中干菜就成了深受将士们欢迎的军需之一,它便利了与吴打仗的军旅之需,干菜成了行军打仗时最简捷方便的军需之物,成了吃饭中最美味的下饭菜,既可直接作菜又可用开水冲泡,成为受人欢迎的汤肴。从这些民间传说、历史背景和绍兴人的民风民俗来推测,干菜在越国时期就产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齐民要术》千百年来一直被奉为谋生富家生活宝典的《齐民要术》,曾多次提及和阐述了对一些植物的腌制和腌渍技法,诸如:家蓼作齑、蔓菁叶腌制等,这充分说明了在公元6世纪的北魏,百姓已有了腌、晒食物的生活习惯,掌握了腌晒技法,成为人们丰富居家饮食的秘籍独技,也可证明干菜在当时应是人们必选的美味,同时说明干菜出现在公元6世纪的北魏之前。
腌晒之品兴旺的南宋南宋时期,越(今绍兴),先作临时首都后为陪都,一时成了南方政治经济的中心,市容繁华,商业发达,街衢整齐,北方名流巨族和劳动人民大批南移,形成了又一次南北风俗的交融。中原厨师随宋室南渡,促进了南北烹饪技艺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江南美食已是空前繁荣,绍兴更是以京畿为范,挟本地名物特产丰盛的优势,引入中原烹饪技艺的精华,“南料北烹”、“南料北味”,在饮食上有了极大的变革,是绍菜发展史上一次与外来菜系的重大交流与融合。干菜作为重要的烹饪原料大有用武之地,也为后来干菜成为贡菜做了很好的铺垫。陆游曾作诗《咸齑十韵》,“冻齑此际价千金”之句,将咸菜等腌制食品的价值和受人喜爱的盛况作了精妙绝伦的描述,南宋时期腌制之风的民俗民风可见一斑。
在南宋,不但干菜的食用相当地普遍,而且拓展了腌晒原料的领域,笋干、莴苣笋干也相继出现,干菜一类的品种不断丰富。“数箸笋齑甘淡薄,半盂麦饭喜半禳”。竹笋切片后加盐煮后晒干,就是笋齑。“解渴黄梁粥,尝新白苣齑”。取白色的莴苣去皮后一剖为二,盐腌、晒干,盘成一团团,用线扎住,每层放些玫瑰花干,这就叫“盘香乌笋”,也就是苣齑,可下粥或当菜肴食之。这些都是陆游在饮食诗中描述的,可见在南宋时期,干菜之类的食物与百姓的生活已是息息相关。
《本草纲目拾遗》这是继李时珍《本草纲目》之后又一部药学巨著,代表清代本草学的最高成就,此著作于清代乾隆三十年(1765年),由清代杰出药物学家赵学敏所著。《本草纲目拾遗》内容十分丰富,对干菜制作的节气、方法、储存和干菜的功用作了这样的记述:“至春分后,天渐暖,菜亦渐变黑色,味苦不堪食,以之晒作干,饭锅上蒸黑,再晒再蒸,如此数次,曝之极燥,贮缶器中,可久藏不坏,名曰霉干菜,即干冬菜也。年久者,出之颇香烈开胃,噤口痢及产褥,以之下粥,大有补益。”此记述承前辈经验之积累,经梳理研究,对干菜的制作、贮藏、妙处等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越游便览》民国时期,越地百姓腌晒干菜盛况空前。1934年,乡贤金汤候编印的《越游便览》一书中载:“(干菜)有芥菜干、油菜干、白菜干之分别。芥菜味鲜,油菜性平,白菜质嫩。用以烹鸭、烧肉,别饶风味。绍兴民居,什(十)有九自制。”说明当时干菜的制作已深入民众,极为普遍,对干菜特性的认识有了新的高度,腌晒技艺已相当地完臻,干菜在烹饪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干菜烹制的菜肴特色鲜明,风味诱人。
《越乡中馈录》成书于民国五年八月,由冲斋居士所著。《越乡中馈录》将干菜的制作之法作了十分翔实的记述。在卷二腌腊类中写道:“即取备瓮菜,在竹竿上晒之,俟其干黑,每两三株为一攒,绞成双股,再晒至极燥,装入瓦坛,上压重器,不令汇气。此为越中盐封干菜,名驰四远,以冬令所晒这贵。凡各种腌菜,有秘法,曰晒得干,堆得鲜,二句不可不知。又手掿必须着力,使菜皮微破出汁,则味佳。”这段文字只有干菜的晒和保管,对干菜的腌制冲斋居士在备瓮菜中作了介绍,“冬令购芥菜,入水洗净,用竹,或竹竿,晒三四日,俟干瘪后,置箩中闷之。过十日,菜微黄发热,用手在木盆内,加盐掿之,菜软出汁为度。陆续装入坛内,重按之,略加花椒,以竹条横捺坛口,用布包之,上压重物,不令汇气。腌而十日,味香可口,生熟咸宜。”这是冲斋居士腌晒干菜的心得或是民间百姓腌晒干菜经验之谈,其实更是代代相传的干菜制作方法较为系统而全面的总结。
干菜焖肉的名品效应干菜焖肉,民间简称干菜肉,是绍兴的家常菜肴,与百姓的生活非常密切。1977年浙江省举行餐饮业博览会,评选浙江名菜并将其汇编成册予以出版。干菜焖肉这道菜也在参与评选之列,由已故绍兴名厨阿三师傅赴杭州天香楼菜馆现场制作,别具风味的绍兴传统菜“干菜焖肉”受到一致好评,成了浙江名菜,顺理成章地编入《浙江菜谱》。随后,干菜焖肉名气日益响亮,成了饭店酒楼的当家之肴,干菜“水涨船高”地扩大了知名度,提高了美誉度,在烹饪中的需求量日益增长。而干菜焖肉作为传统的绍式名菜,被誉为绍兴“第一菜”,曾先后被载入《中国菜谱》、《中国烹饪百科全书》浙江条目、中国菜谱浙江卷、中国名菜谱浙江风味、浙江美食文化、浙江饮食服务商业志、中国绍兴菜等书籍。与此同时,干菜焖肉还在全国性的烹饪技术比赛中屡获金牌,在第三届、第四届全国烹饪技术比赛中干菜焖肉二度获得金牌,进一步扩大了干菜焖肉的影响力,并由此推动了干菜在中国烹饪界的应用,确立了在中国菜中应有的地位,绍兴的霉干菜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悉和喜爱。而今,干菜焖肉已走出国门,成为宴请国外宾客的一大名品。
此外,干菜之风的形成也与节俭的民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绍兴人享有节俭之誉,勤俭持家,生活精打细算,处事谨小慎微,恪守“麻雀也要有雨雪粮”的古训,同时,丰收不忘灾害,在应对灾害的实践中积累了经验,养成了有备无患的忧患意识,一如《诗经》所云“我有旨蓄,可以御冬”,干菜就成了一年四季最好的储备和抗灾之物。
干菜之风传承千年,经久不衰,成了居家之珍宝,一城之特色。为使腌晒干菜之习代代相传,含弘光大,绍兴的祖先还在府城罗门之内建造了一座观齑桥,城西还有酒务桥,取“一家之政观于齑,一郡之政观于酒”之意。由此,可以体现出干菜在绍兴百姓持家兴业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与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一样,富含深邃的哲理。
干菜的产生与发展有其客观条件,更有其当地百姓人文性的积淀与传承,它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确切地说,它应是绍兴先民古老的生活习俗与其特有的自然条件相结合的产物。岁月悠悠,斗转星移,绍兴晒制干菜的习俗不但始终如一,而且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内容不断更新,需求日益扩大,品质更加出众。如今,绍兴人几乎仍家家自制,户户常备,通年不断,并培育成了产业,成为绍兴知名特色商品,远销国内外,深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干菜的制作技艺已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和传承。而干菜,已不仅仅是一个名词了,它凝结了绍兴人太多的情感和记忆。悠悠干菜,承袭沿革,我们相信,勤劳智慧的绍兴人,一定能够让他们的干菜更加发扬光大,传承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