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大教堂的牧师许多年前问一位美国学者:“你知不知道任何有关南非树蛙的事?”
“不知道。”学者有点儿惊讶地回答他。
他说:“你可能不想知道南非树蛙的事,但如果你想知道,你可以每天花5分钟阅读相关资料。5年内你就会成为最懂南非树蛙的人。有人会邀请你到他们总公司,还付你一大笔钱,就为听听你对南非树蛙的意见。当然,这是很专业的一门学问,听众可能不多,但想想看,只要持续5年内每天花5分钟阅读相关资料,你就能够成为南非树蛙这领域中最‘权威’的人。”
这位学者常常想到牧师说的话。
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每天投资5分钟的时间(与5个钟头的时间相比实在是少之又少)努力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
伍迪·艾伦说过,生活中90%的时间只是在混日子。大多数人的生活层次只停留在:为吃饭而吃,为搭公车而搭公车,为工作而工作,为了回家而回家。他们从一个地方逛到另一个地方。事情做完一件又一件,好像做了很多事,但却很少有时间从事自己真正想完成的目标。就这样,一直到老死。我猜想很多人临到退休时,才发现自己虚度了大半生,剩余的日子又在病痛中一点一点地流逝。
伟大的哲学家冯·哈耶克说:“如果我们多设定一些有限定的目标,多一分耐心,多一点谦恭,那么,我们事实上便能够进步得更快且事半功倍;如果我们‘自以为是地坚信我们这一代人具有超越一切的智慧及洞察力并以此为傲’,那么我们就会反其道而行之,事倍功半。”
大家应该听过“蝴蝶效应”吧?纽约的一场风暴,起始条件是因东京有一只蝴蝶在拍翅膀。翅膀的振动波,正好每一次都被外界不断放大,不断被放大的振动波越过大洋,结果就引发了纽约的一场风暴。
每次一点点的放大,最终带来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功也是这样,只要你每天进步一点点,因为成功来源于诸多要素的几何叠加。比如,每天笑容比昨天多一点点;每天走路比昨天精神一点点;每天行动比昨天快一点点;每天效率比昨天提高一点点;每天方法比昨天多找一点点……正如数学中50%×50%×50%=12.5%,而60%×60%×60%=21.6%,每个乘项只增加了0.1,而结果都几乎是成倍增长。每天进步一点点,假以时日,我们的明天与昨天相比将会有天壤之别。
法国的一个童话故事中就有一道“脑筋急转弯”式的小智力题,也说明了这种效应。荷塘里有一片荷叶,它每天会增长一倍。假使30天会长满整个荷塘,请问第28天,荷塘里有多少荷叶?答案要从后往前推,即有1/4荷塘的荷叶。这时,假使你站在荷塘的对岸,你会发现荷叶是那样的少,似乎只有那么一点点,但是,第29天就会占满一半,第30天就会长满整个荷塘。
正像荷叶长满荷塘的整个过程,荷叶每天变化的速度都是一样的,可是前面花了漫长的28天,我们能看到的荷叶却只有那一个小小的角落。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即使我们每天都在进步,然而,前面那漫长的“28天”因无法让人“享受”到结果,常常令人难以忍受。人们常常只对“第29天”的希望与“第30天”的结果感兴趣,从不愿忍受漫长的成功过程,于是在“第28天”放弃了。
每天进步一点点。它具有无穷的威力,只是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力,坚持到“第28天”以后。每天进步一点点是简单的,只要把那些简单的事情重复地去做就能成功,之所以有人不成功,不是他做不到,而是他不愿意做那些简单而重复的事情。因为越简单,越容易的事情,人们越瞧不起它,也越容易不去做它。
一个人,如果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哪怕是1%的进步,试想,有什么能阻挡得了他最终达到成功?一个企业,如果每天都进步一点点,成为其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当其中的每个人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试想,有什么障碍能阻挡得住它最终的辉煌?
竞争对手常常不是我们打败的,而是我们自己忘记了每天进步一点点。成功者不是比我们聪明,而是他比我们每天多进步一点点,哪怕是1%的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