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19200000096

第96章 段宝林民俗研究的发展轨迹与理论贡献

过伟

中国现代民俗学运动发展了78年时,一位中国民俗学家获得了国际人类学彼得奖。这是东方学者首次获得此奖。此奖是颇具影响的人类学大奖,以意大利人类学奠基者彼得命名,由巴勒摩人类学国际中心组成国际学者参与的评委会评定,授予国际上杰出的人类学家。美国民俗学会前主席邓迪斯、前苏联民间文艺学家梅列金斯基等著名学者曾获此奖。1996年度获此奖的中国学者是北京大学段宝林教授。以意大利为代表的部分欧洲学者认为民间文艺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都是人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段宝林同志1960年开始讲授民间文学,至1996年,以36年的学术积累获此奖。段氏获奖是中华学人之光荣,东方学人之光荣。

二、民间文学研究成果

段宝林同志的民俗研究,是从民间文学起步的。《中国民间文学概要》1981年1月出版,1985年增订,是他1960年至1985年25年学术积累的成果。这是中国民俗学史和民间文艺学史上出版早、学术信息量大、有不少创见的、独力撰著的民间文学大学教材。它的主要学术成就是:以民间文学基本理论为纲,在具体论述中尽量作历史分析,夹叙夹议,以中国民间文学具体事例和作品来说明理论问题,结合对作品进行简约的艺术分析,理论与实际结合,体现出中国民间文学作品与理论之民族风格、民族气派。有“立体性”、“雅俗结合律”、“笑话三分法”、“描写研究”等创新之说。《笑话——人间的喜剧艺术》精粹的理论贡献乃“正面喜剧人物论”。西方传统喜剧美学观认为,喜剧是“关于坏人物的模仿”,“丑乃滑稽的根源和本质”。宝林同志从中国阿凡提等机智人物故事出发,论述他们和西方传统喜剧美学里的喜剧人物的概念很不一样,他们并非丑,还是“正面的崇高的而且很美的喜剧人物、滑稽人物”,不是“单相笑话”(“暴露笑话”),而是“双向笑话”(“斗争笑话”),突破了西方美学的局限,引起国际学人对东方美学的重视。《民间诗律》、《中外民间诗律》是民间诗律学的奠基之作,介绍了古今中外“歌唱状态下的民歌格律”。以上这些,都是开拓性、开创性的学术成果,得到彼得奖评委会国际学者高度评价。

三、民俗研究学术成果

宝林同志1987年开始在北京大学讲授民俗学。1982年他倡议并负责具体组织工作,建立了北京大学民俗学社,这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民俗学组织。他的民俗学研究有六个方面:

1.对民俗事象的“立体描写研究”。如描写西藏的“糌粑”实际就是炒面,将青稞麦炒熟了,磨成粉,食用时盛于木碗,加些酥油茶,用手搅拌,捏成相当硬的团团,拿在手上吃。这是他在西藏藏族农民家吃“糌粑”的亲身经历中提炼出来的。他曾到西藏、广西、江苏等二十多个省自治区进行调查。他从民俗立体描写研究中,从事理性思考,提炼民俗学理论。如《庙会的民俗本质——论生活美与庙会》,对各地的庙会,分析其内涵的“宗教美”、“市场美”、“文艺美”、“美的多样性”。又如《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所刊关于澳门婚俗的论文,是宝林同志1995年至1997年任教于澳门大学时,对澳门民俗调查研究的成果。他对华人婚俗中传承中华民俗文化又吸收西方民俗文化,华葡通婚,“土生葡人”(往往是华葡通婚的后裔)婚俗中传承葡萄牙民俗文化又吸收中华民俗文化,进行精到的六维立体描写研究,进行理性思考,从文化人类学之异族文化比较研究角度,论述“澳门的中西文化交融几百年来起了先驱作用。这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与美好未来的建设创造,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2.民俗“历史研究”。如《中国古代的狂欢节——春节、蜡祭与傩》,段氏引古籍民俗资料,论证春节源于尧(伊耆氏)时已盛行的“蜡祭”,已有四五千年历史。孔子时“百日之蜡”,“一国之人皆若狂”,全国狂欢。东汉许慎时,“冬至后三戍,腊祭百神”,绵延一个月左右。岁末还有傩舞驱疫,“强烈表现了人类减灾的意识”,原是一种“清祀”,“清洁而祭祀也”,发展至今,变异为岁末大扫除“掸尘”。

3.民俗“理论研究”。如《民俗的趋美性》,论证“民俗就是符合一定审美标准的生活事象,即是生活美”。这种“生活美”具有“相对性”、“时代性”、“民族性”、“继承性”、“趋新性”、“广义性”、“多样性”、“趋美性”。其核心学术思想,乃“民俗生活美”与“民俗趋美律”。宝林同志对今之“陋俗”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其在远古、某些地区曾被人们认为是美的。民俗有“趋美性”,“由最美的内容和形式占据优势”,“陋俗”为新的“美俗”所取代,而旧的“陋俗”被扬弃。由此出发,在《为立新风下功夫——关于“推陈出新”、“不破不立”的反思》中,他提出“不立不破”、“先立后破”、“立就是破”、“立字为重”等新概念,并举河北省柏乡县推广鲁村“红白事理事会”立新风而移风易俗的经验为例,又如兴水利取代敬龙王的新民谣:“龙王爷走了,水也有了;土地爷没了,地也肥了;灶王他滚蛋了,人也吃饱饭了”,人们由于新建设、新风尚而转变旧观念、树立新观念。宝林同志这些理论探索,是对民俗学之移风易俗研究所作出的贡献。我们从他的论述得到启发,可以将采风识俗、移风易俗作如下表述:“对民俗进行立体采录后,认真研究,仔细分辨分清精华、糟粕,按民俗发展规律,在传统民俗精华部分的基础上,扬新风,立新规,传新俗,行美俗,从而扬弃传统民俗中的糟粕部分。”

4.外国民俗研究。他出访菲律宾后,写了《菲律宾火山纪行》、《伊富高人与梯田奇迹》等,介绍菲律宾民俗。1991年“中日民俗比较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大学举行,宝林同志参与主持,并写了综述,对中、日学者的学术交流作了详细报道。他的外国民俗研究,主要体现在段宝林、武振江主编的《世界民俗大观》(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其主要特色有二:一是资料丰富,包容了六大洲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主要民俗;二是编排颇具匠心。“节日风采”,按月、日先后为序,介绍各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节日。婚俗、饮食民俗、衣饰民俗则按洲和国家的惯用顺序编排。宗教信仰、社会组织、生育民俗以及文化娱乐等则以各自的内容编排。这是中国第一部较为丰富的外国民俗资料汇编,还附录了各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博物馆,因为它是“历史与民俗之窗”。

5.民俗学史研究(民俗学家研究)。宝林同志对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开创者、先行者蔡元培、顾颉刚进行专题研究。《蔡元培与民俗学》、《蔡元培与人类学》,他从细读蔡元培全集、日记、自传、自写年谱人手,钩沉蔡先生三个时期:一是早年,二是留学欧洲期间,三是晚年,始终钟情民俗学、人类学的史迹及其学术贡献。《中国民俗学之父——纪念顾颉刚先生诞生100周年》,他写出顾氏的学术特色——“民俗学调查与研究使他的主要学说(指‘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发生的次序和排列的系统恰是一个反背’的历史学说)得以形成,历史学研究又使他在民俗研究上产生巨大的动力与学术能量。”宝林同志对蔡元培、顾颉刚的研究,都以钩沉史料、评价精当见长,为中国民俗学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一章。

6.文化人类学探索。宝林同志1996年获国际人类学彼得奖后,拓宽学术视野于人类学。《人民心目中的法治典范——包公传说的人类学探索》、《蔡元培与人类学》以及从人类学角度分析中西文化交融的澳门婚俗,是他开始人类学探索的三项成果,显示了一个民间文艺学家、民俗学家拓宽学术视野后新的学术光彩。一个学者需要多备几副眼镜、望远镜、广角镜与放大镜、显微镜以及三棱镜、多棱镜。一个人类学家如果也多一些民间文艺学、民俗学的学养,对研究人及其文化也将更深入、更广阔,也会更高瞻远瞩了。

四、民俗学理论贡献

民间文艺学和民俗学两者都是独立的学科,但民间文艺又是民俗的一部分,中国许多民俗学家往往由民间文艺家发展而来,从民间文艺研究扩大到民俗研究。

宝林同志由民间文艺研究向民俗研究发展,不仅是研究领域的扩大,还有思维哲学的内在联系,其发展的纽带是“立体性”一“六维立体思维”的探索。他善于从实际材料中提炼理论。1980年出版过伟与杨通山、蒙光朝、郑光松合编的《侗族民歌选》,他以锐利的学术眼光,于1981年写了《民歌描写研究的可喜成果——评(侗族民歌选)》、《加强民族民间文学的立体描写研究》,提出了民歌有“表演性、实用性、立体性”。《中国民间文学概要》1981年初版本还没有阐述“立体性”的内容,1985年他把“立体性”增订进《概要》增订本中。

他对“立体性”的阐述,和他的《概要》、“笑话与正面喜剧人物”、“民间诗律”等研究一样,也具有持续研究、不断深化的发展轨迹。1995年写《论民间文学的立体性特征》,从六方面论述:(1)众多异文,每一异文只构成作品的一个侧面,所有侧面的总和形成一个立体。(2)表演性使它形成多面的立体。(3)多功能性、实用性构成民间文学的立体性。(4)即兴创作的特点形成一种立体。(5)从流传途径看,民间文学是立体的。(6)其内容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是立体的。民间文学记录工作应该把作品的立体性也全面地保存下来,这就要进行立体描写。民歌、民间故事、民间曲艺戏曲是在民俗环境里演唱、讲述的。从民间文学的立体性研究,自然演进到民俗的立体性思考。段宝林同志的理论思考由“四维立体”发展到“六维立体”。1994年《庙会的民俗本质》初见“六维立体”,1996年《中国民俗大全总序》(今改名为《中华民俗大典》)进一步完善,他这样阐明“六维立体思维”:

“为了更科学地记录和研究民俗事项,我们主张运用科学的立体思维方法而不用点性思维、线性思维和平面思维、静止思维的方法。因为任何事物都在六维的立体空间里存在着。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我们理应运用六维的立体思维模式去分析一切事物(包括民俗),才能全面地认识它,科学地把握它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特点和本质。这种六维的立体思维,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分析任何事物时,要求平面的二维空间(长、宽),发展到‘多侧面的立体的’三维空间(长、宽、高)。这还不够,还要加上时间一维,由静止的立体发展到‘动态的四维立体’,要分析事物的历史发展、来龙去脉和未来前景;这还不够,还要加上事物的内部空间一维,由表及里,发展到‘内层本质的第五维’,要分析事物的各个层次,由浅入深,揭示事物的本质特点和运动规律,达于多层次的五维立体空间;这还不够,还要加上环境一维,分析事物的生态环境、外部条件,达于‘全方位、多侧面、多层次、多种内外条件因素综合作用的六维立体空间’。”

这一论述颇富于哲理性。从民俗学的方法论思考,升华为哲学的思考——哲学思辨的层次了。这篇《总序》是段氏此前民俗学研究的理论总结,有4个突出的学术价值:(1)属于思维哲学层次的“六维立体思维”。(2)对“民俗”的界定。汲取前贤的成果而发展出自己的论点:“民俗是人民生活方式的总称,是人民自己的生活文化”,“民俗文化是人类整个文化的根基,是各族人民的集体创造”,“是民族的精神支柱,具有极大的凝力”。(3)提出“民俗趋美律”,“民俗学的实质就是一种生活美”,“作为生活美的民俗具有时代性、地方性和民族性”,“民俗发展的方向和轨迹是趋美的、进化的”。(4)提出民俗的改造“先立后破”、“不立不破”,“民俗改良首先要具备客观物质条件和审美观点的改变等主观条件,并且只能由人民自己动手自觉自愿地去改革”,“如果没有新的更美的民俗创造出来去代替旧民俗,旧的民俗是不可能真正破除的。”[1]关于“民俗”的界定、民俗趋美律和民俗改革的不立不破,是他长期思考、不断深化的学术成果。他先后写过《民俗的趋美性》、《为立新风下功夫》、《民俗的本质是生活美》、《民俗中的象征》等论文,而《民俗大典总序》在这些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深刻化。总之,《中华民俗大典总序》是宝林同志民俗学研究一大闪光点。

宝林同志民俗学研究另一大闪光点是1094年起草的《民俗大典编写提纲》,具体体现了“六维立体思维”、“民俗是人民自己的生活文化”等学术观点,较诸1994年以前出版的民俗学著作对民俗事象的分类,有所发展,颇具新意。评价一个学者的学术成就,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他提供了哪些新东西,对推动学术发展起了哪些作用(或者可以说起了哪些“历史作用”)。《民俗大典编写提纲》以民俗学理论为主干,为根本,融进入类学、民族学、社会学、民间文艺学、民俗文化生态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内容和要求。中国现代民俗学是与民间文艺学、民族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紧密结合,与中国各民族民俗实际及其历史演变紧密结合,从而发展的。段氏《中华民俗编写提纲》总结中国民俗学家们的学术成果与经验,继承中国“描写民俗学”(也称“记录民俗学”)的优良传统,独立思考,有所发展。

总之,段宝林教授所倡议并写了“总序”和“编写提纲”的《中华民俗大典》,经过各地民俗学家的共同努力,将是20、21世纪之交的中华民俗学经典之作,是中华学者合力建构的、钟敬文教授倡导建立“中国民俗学学派”的重要基石。

(原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注释:

[1]刊《民俗研究》1996年第4期,《新华文摘》1997年第1期全文转载。

同类推荐
  •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培育教学艺术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培育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流程,它是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心理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等原理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它包括了信息的多渠道输出、吸收和反馈,也包括了信息的选择和评价。
  • 教育新视野:中外中小学名校风采

    教育新视野:中外中小学名校风采

    虽然中国的教育经费每年都在增加,但是由于受教育的人口多,人均教育经费并不多,在长期内难以满足需求。而与此同时,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却越来越迫切,最明显的表现莫过于众所皆知的“择校”现象。有关调查表明,尽管政府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基本持否定态度,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也采取了限制人数、钱数和分数的政策,但由于没有相关具体配套的政策法规来调节、规范择校行为,择校现象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越来越盛行。家长热衷于择校,而名校也乐于招收择校生,以至有的学校招收的择校生人数甚至达到学生总数的1/3以上。鉴于此,我们把中外中小学名校加以整理,以为家长和社会提供一个全面的参考。
  • 办公室常用文书写作一本通

    办公室常用文书写作一本通

    《办公室常用文书写作一本通》为领导干部以及各类办公室工作人员从事文书写作与文书处理工作提供了方便,让读者能轻松应付工作中的文书写作诸多难题,为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方便。这是一部既有严格规范标准,又有较强实用价值的工具书,一本在手,书写公文无忧!
  • 今天,我们要做怎样的教师

    今天,我们要做怎样的教师

    本书围绕教育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提出新时代当一位好老师的必备条件和方法,是广大教师快速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好教材。本书教育的对象是班主任、家长以及学生们,帮助他们出谋划策,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
  • 30岁恋爱也不晚

    30岁恋爱也不晚

    曾小亮编着的《30岁恋爱也不晚》是两性情感作家曾小亮的最新励志情感新书,主要是写给那些梦想找到“爱情莲花”的女孩,它会帮助你快速成为恋爱达人,让你识穿男人心,让你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从无数的男人中挑出一款最适合自己的。作者旨在告诉单身女性一些男女相处之道,在恋爱与婚姻中如何看到男人的种种不完美,并且接纳这种不完美。同时《30岁恋爱也不晚》也告诉我们,在这个爱变得越来越脆弱的时代,我们依旧要相信爱。爱就是一种修行,在爱的朝圣路上没有捷径,只有沿着那条路去追寻心目中的青鸟。
热门推荐
  • 为人处世曾国藩,立业成事胡雪岩

    为人处世曾国藩,立业成事胡雪岩

    会做人,得以在职场上纵横捭阖;会做事,得以在事业上扬名立万。曾国藩,胡雪岩,当代人最需要学习的两位古人。看曾国藩如何从一个小山村里走出来,成为清廷倚重的大员;看胡雪岩如何从一个米店小伙计,成为一位受慈禧召见的“红顶商人”。
  • 君之殇

    君之殇

    君,不应默默无闻,而是应该高傲的举起手中剑,杀尽天下负我之人!杀尽天下与我为敌之人!杀!杀!杀!!!当我踏尽天下,当我凌驾于天,那我,便为君……这一切,唯有杀!杀!杀出一条血路,成就我邪君之威名!杀!杀出一条血道,成就我的唯一!
  • 转世轮回记

    转世轮回记

    这里是永恒,这里是瞬间,飘飘然,也会让人沉轮其中,无边无际,带人入境,来到最初,体验末日,穿越时空,生即是聚合,死即是飘散,无边无际的幻想,即是永恒的快乐。。。。。
  • 迷茫归途的爱

    迷茫归途的爱

    幼时无知,如大多数孩童一样天真浪漫,被家人呵护!随着年龄增长,慢慢体会家人辛苦和爱,也慢慢看到亲人之间丑陋的面孔,她人生的道路充满了迷茫。她有时怀疑自己有不同寻常的病!
  • EXO之三月时光

    EXO之三月时光

    初来乍到搬入了明星公寓,还是十二个不同类型的美男,结果:“多少钱?”“我是光明正大住进来的!”“嘟嘟妈,我要拜你为师”“师父可以,可我当不了你妈”“忙内,快帮哥拿水来”“谁是忙内,我就比你小两天”除此之外呢,呆萌犯傻的叶筱筱不仅把名字弄混,而且还在不断的帮倒忙“哎一古,我的白衬衫怎么变红色了”“我的红衬衫怎么变蓝色了”“不好意思我把你们的衣服混在一起丢洗衣机了”“朴伯贤边灿烈我们走起”“我叫边伯贤,不叫朴伯贤”“我是朴灿烈,不是边灿烈”最后的最后,选择离开。“你不是答应我不会离开的吗”“只要你不走,我就永远当你的大包子”“你的东西还在我这,东西在你必须在”“说好当我的治愈独角兽的,别走”
  • 绝地求生最强陪玩系统

    绝地求生最强陪玩系统

    我只想安安静静的做个陪玩我有什么错吗?你们偏偏非要拉我去打职业。房产中介王轩偶然间得到了绝地求生最强陪玩系统。从此他走上了一条走上人生巅峰的道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山东大鼓

    山东大鼓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外科理例

    外科理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十里雪浪谷中雨

    十里雪浪谷中雨

    斩露池,十一将,业火莲,生死位。一条只会布太阳雨的龙,一株生长在云海里的桃树。一只自天地诞生伊始便存在的凤凰,一匹被六界遗弃却背负愿望活下来的孤狼。一个魂魄,三个身体,连成了一整段故事。因为一段血海深仇而编织的连通千年的阴谋,终于收网,而结局一如他所愿。这株桃树,最后还是成长为了六界唯一的九天玄女,众真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