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益源
当今中国民俗学元老,大陆首推钟敬文教授,在台湾则非娄子匡教授莫属。
娄子匡,小钟敬文二岁,1905年生于浙江绍兴。中学时代,即在舅父顾仲雍、老师赵景深的鼓励与指导之下,开始采集民间文学,陆续出版《绍兴歌谣》(1928)、《绍兴故事》(1929)、《赵歌百曲》(1931)等书,从此与中国民俗学结下不解之缘。
在1949年迁居台湾之前,娄子匡教授曾于对日抗战期间任国民党驻浙办事处主任,官拜文职少将;不过,他最为人所称道的,仍是在民俗学事业上的卓越作为,包括与顾颉刚等人在杭州创立中国民俗学会,又一口气同时在7家报纸主持7种《民俗周刊》,每周邮送给138个会员,并藉此向各界征稿,对于顾颉刚研究孟姜女故事,钱南扬研究谜语,赵景深研究徐文长笑话,他自己研究月光光歌谣、巧女和呆娘故事等等,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推动了中国民俗学的蓬勃发展。
在1949年迁居台湾之后,娄子匡教授曾忙于办报(著名的《自立晚报》),并一度得罪当局。1957年,曾偕夫人仲氏旅欧半载,出席德国慕尼黑的第二十四届东方学者会议,且于麦克色立安大学进行研究,并畅游西欧,细察各国民俗风情,强化了东西方民俗学的学术交流。此后,他自己积极投身于台湾俗文学的研究,并在中国文化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系讲授“俗文学”课程,还大力呼吁重视台湾光复后陈奇禄、杨云萍、陈荆和、方豪、林衡道、朱锋等学人于《公论报》“台湾风土”周刊上积累下来的丰硕成果。
娄子匡备受推崇的业绩,是他在1970年前后创办了东方文化书局,具体实践了守护中国民俗学论著的神圣使命。由东方文化书局陆续影印发行的各种东西方新旧丛书、专号和期刊,总数逾千种以上,一座伟大壮观的中国民俗书库在他手里建立了起来。这个民俗大书库的建立,花费了娄老大量的时间、金钱与精力,以他1928、1929年复刊的《中山大学民俗丛书》为例,时隔四十年,中经几次烽火,资料早已散佚不全,他花了十几年的工夫寻访,通过台北吴守礼、台南朱锋等众多同好的热情协助,又努力向公家机构商借之后,仍缺少《谜史》、《河南谜语》、《福建三神考》、《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第一、二册五书和《妙峰山》的六个缺页,最后他又花了三年的时间,才在日本平冈武夫、鸟居久靖、美国艾伯华教授等外国学者的援助下,总算把它凑齐了。个中辛酸,真如他所言:“其中千辛苦万辛苦的经过,也不是用笔可以写出全般事实的。”
尽管客观说来,娄子匡教授在中国民俗学理论与教育上的贡献,成就不比钟敬文教授耀眼,不过,作为当今民俗学二大元老之一的娄老,他对台湾俗文学研究的推广以及对中国俗文学论著的辛勤守护之功,仍是首屈一指的。
(原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