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希尔认为,在人生的舞台上,选择做一名焦点人物,扮演重要的角色。把自己的性格塑造得更得人心,也就更接近成功。
性格的问题是人生的大问题之一。人际之间似乎经常会格格不入,很多困扰及难题的产生均起因于人与人之间不能和谐相处。由于彼此个性的冲突,造成了多少家庭的破碎,友谊的决裂、劳资的矛盾等,甚至国与国之间也因为观点未能一致而演变成干戈相见。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所具备的最大威力——做选择的能力,再度扮演着一个最重要的角色。你可以让自己做一个友善的人,也可以去做一个难处的人;你可以热心助人,也可以拒人于千里之外;你可以与人虚心合作,也可以固执己见;你可以使自己激动,也可以要自己冷静;你可以让自己发脾气,也可以让自己对那些原本会使你生气的事淡然处之;你可以去做一个和蔼可亲的人,也可以做一个尖酸刻薄的人;你可以信任别人,也可以对谁都不信任;你可以自以为人人都与你为敌,也可以自信大家都喜欢你;你可以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也可以邋邋遢遢、不修边幅;你可以蹉跎、倦怠,也可以雄心勃勃……难道你不能自己做选择吗:这,不用想,你当然能。以下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
1.培养勇于纠正自己的缺点的习惯
富兰克林有一天突然警觉到他经常失去朋友,他此时才开始注意到原因在于他太爱争强好胜。所以始终跟别人处不好。有一天,大概是过年前几天,当年度计划大致定好后,他坐下来列了一张清单,把自己个性上所表现的一些缺点全部列在上面,并且,从最致命的大缺点开始,到不足挂齿的小毛病为止,重新依次排列了一次。他下了极大的决心要一一改掉。
每当他彻底改掉一个毛病,就在单子上把那一条划去,直至全部删完为止。结果,他变成了美国最得人心的人物之一,受到大家的尊敬和爱戴。当殖民地13个州需要法国的援助时,他们派富兰克林去,法国人对他的印象奇佳,他果然也不负使命。
时下所看到的有关“个性塑造”的著作中,几乎都会引述富兰克林的例子,且被公认为是个性自我改造最成功的例子之一。反过来说,假如富兰克林的选择是依然故我,不对自己的个性加以检讨,假如他也像其他许许多多的人一样,放任自己的天生个性,假如他仍然不改争强好胜的毛病,那么,他绝不可能成功地争取到法国的援助,而整个美国历史也将改写了。一个人的性格居然也能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
可是,却还有很多人到处在说:“我能怎么办?”其实,你怎么知道你办不到?你怎么知道即使经过数年的努力你仍不会有所获?林肯讲过:“我要准备好自己以待时机来临。”他果然等到了那一天。他深信耕耘一定会有收获。至少,我们可以使我们周围的人都觉得人生还算合理、愉快;至少,我们不会为身边的人带来无谓的烦恼。
由于一个人的问题而使家里其他成员都活得很痛苦,这种例子何其多。由于做父母亲的不可理喻,而使其子女深恨自己生在这种家庭,这种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只要有一个性格乖张的人就足以毁灭一个家庭,使家人深以为苦。但是,同样的这个人,只要他运用天赋的威力——做选择的能力,他仍然可以给他周围的人尤其是他自己的家人,带来美好的生活感受。假如人人都能使自己的家庭生活成为一种心情欢畅的乐事,那么这个世界很快就会大为改观。
人在一生中迟早都会遇到所爱的人亡故的伤心事。但有些人在痛失其父、母亲或是兄弟姐妹或是至亲好友之后,往往感到不知所措,觉得生命不再有意义,他们会问:“现在还有什么值得让我活下去的?”于是,世界上就有成千上万的人如行尸走肉一样地度过余生。
他们对于自己本身所具有的“选择的能力”全然不知,他们甘愿让往后的生活成为自己也成为别人的负担。我们不能苛责这些人,因为他们的创巨痛深。打击来得突然,事前又无一点征兆,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有时的确是不容易为这类突然事故找答案;但不论我们能否找到答案,更重要的则是如何去安排往后的生活。
2.培养从容不迫的习惯
在任何场合时,如果能够保持从容不迫顺应自然的态度,那么,任何事情都能应付自如。
一些伟大的人物都是一些“镇静”的高手,面对突然变故,仍然镇定自若。因为他们懂得,不能慌,慌则无法思考应付的妙招。如果他们慌了,那么周围的人会更没有主见,那就慌作一团了。因此,他们大都大喝一声:“慌什么?”这一半是对别人说的,一半则是自我暗示。
如果你感到慌张,你的大脑就失去正常的思考能力,你就会丢三落四,语无伦次。许多人掉了重要东西,或者说话说漏了嘴,就是因为心里有“鬼”,慌里慌张。
这种时候,你要有意地放慢你的动作的节奏,越慢越好,并在心里说:“不要慌!千万不要慌!”动作和语言的暗示会使你慢慢镇静。你的大脑就恢复正常的思考,以应付周围发生的事情。这一点对面对考试的学生尤其重要。
没有见过大场面的人,一到人多的场所,就会周身不自在。克服这种心理的方法是把所有的人都当作朋友,点点头,大声招呼,别人自然也会致意回报。虽然他可能永远也无法想起曾经在哪儿认识你,但是你却因此消除了紧张。有机会你就主动当众讲讲话。自我考验,你就会养成从容不迫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