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曦晟家给奶奶过生日回来的第三天,这注定是个子旭永生无法忘却的日子,因为就在两年前的今天,他的妻子婉莹永远的闭上了那双天使之眼,在另外一个城市,在那个曾经温馨无比的家里。也正是从那天起,子旭的心便彻底的死了,他知道,除非有一天自己能去到婉莹所在的那个世界,否则,他将永远不能再与自己的爱妻相聚。也正是在那一天,他开始寻找,寻找一个婉莹喜欢的地方,以之做为自己守候婉莹的所在。
他走过了许多地方,城市,乡村,大山,林区,甚至是无人的旷野,都曾经留下过他追寻的足迹。然而,那些地方婉莹都不喜欢,每夜的梦里,婉莹脸上的泪痕便是最直接的答案。
直到一年多之前,他走进这座小城,见到那片麦田,婉莹才第一次露出久违的笑容,这也让子旭下定决心,停止流浪和追寻的脚步,在这里驻足停留。
清晨,子旭没有去早市,昨天他便在“水果王”那里多准备了三个石榴,并且告诉他今天不会去早市,让他别担心。转天便会继续从前的习惯。
自从搬进这个小楼后,他第一次将大门锁上,以示有可能前来的学生或者家长,自己并不在家。随后,他又将所有的房门锁好,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杜绝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会受到最不希望的打扰。一切准备妥当,他洗澡、刮胡子、剪指甲,从里到外都换上崭新的衣服,将自己拾落得像初次去见自己暗恋已久的女孩儿。站在镜子前,让自己露出最灿烂的笑容,略微苍白的面容泛起少有的红润,似乎一个久病之人忽然注入了一剂良药,瞬间便焕发了勃勃生机。
深吸了一口气,然后慢慢吐出,子旭转身走到那个始终锁着门的小卧室旁,取出钥匙,将门打开。他的动作很轻很轻,仿佛是怕惊醒了沉睡中的爱人,亦或是打破此刻他好不容易才整理出来的平和心态。门打开,里边的一切便映入眼帘:一张婚纱照在迎面的墙上挂着,照片上婉莹身着白色的婚纱,一脸甜蜜的依偎在子旭的怀里,两只莲耦一般的玉臂紧紧绕在子旭的脖子上。子旭的双手环在婉莹的腰际,仿佛承托着全世界。二人目光相对,彼此的眼中,都是那样的情深似海,无尽痴缠。巨大的婚纱照片占据了整面墙,沿着婚纱照向两边看去,你会愕然发现,这个房间里只有一样东西,那便是墙上相片,而且全都是婉莹的照片。照片以那张婚纱照为中心点,左右两边各有不同。左边照片的年龄跨度明显要比左面大得多,从入门处开始,一字排开的照片,记录了一个女孩儿从出生到二十二岁的全部成长过程。第一张是她的满月照,之后是一岁到大学毕业。每一年,子旭都精选出最有特色的那一张,而剩余的其它相片则布满了右手侧的整面墙,仔细看去,你会发觉,那些看似凌乱的排列其实是四个汉字:今生挚爱。
与右面墙上的相片相比,左面明显跨度极小,几乎都是二十三四岁的照片。但总的来说,照片的数量却是右面的十倍有余,大约有两千多张。很少一部分的照片于正中排列成四个字:永在我心。剩下的照片则布成一个完美的心型图案,将这四个字团团围住,而每张照片的下边都裱着一封信,那正是当初子旭坐牢的时候,婉莹寄给他的。左侧那个记录婉莹成长的“一”字与右面墙上的那个巨大的“心”型在那张婚纱照处相交并延续,整体的布局,形成了那个人们最为熟悉的“爱神之箭”射中心房的图案。
子旭一张张的看着那些照片,从第一张开始,一边看一边说着话。“老婆,这时候的你刚刚满月,而我对那时候却没有任何记忆,听妈妈说,你出生那天,我一直守在产房外,很安静。当你的哭声传来,我却在一旁哈哈大笑。妈妈说,那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妹妹了,所以高兴的笑了。但是直到我把戒指戴在你手上的那一刻我才知道,妈妈说的并不准确,我之所以笑得那么开心,是因为我知道,我的妻子终于出生了。”
手拂过之后的几张照片,他笑笑说:“抱歉,对于这几年,我实在没什么印象,即便我的记忆里已然有了你的影子,但你知道的,那时候的我整日在外面玩耍,眼里怎会有你这个尚被你妈妈抱在怀的小布丁。”
他的手停留在婉莹八岁那张,嘴角露出会心的微笑:“这一年里最难忘的一件事,自然是我躲进了菜窖,而你居然也把我找出来,多少年了,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我躲到那样隐密的地方你还是能找到?听人说,注定相爱成为夫妻的男女之间会有一种奇妙的联系,难道正是因为这种联系,才能让你找到我,同样是这种联系的存在,让我在苦苦寻觅却始终寻不到你的时候,我们却意外的在公交车上相遇。”
他的手继续前行,源自灵魂的诉说也自然而然的流淌:“这一年的生日,你在学校门外等了我整整四个小时,我也第一次许下对你一辈子温柔的承诺,可至你离去,你也不曾告诉我,你那强烈的自信究竟来源于何处?我知道,你这小丫头自小便吃定了我,仿佛一切都逃不过你的预料,曾几何时,我因被你吃定而心生怨恨,可现在我却已经明白,能被你算计,是此生我最大的幸福,谢谢上天!谢谢你!”
“你的十八岁,我拥有了你的初吻,但却伤了你的心,老婆,对不起!我不知道怎样才能让我原谅我自己,多少次,我也想与你一同离开,但我答应过你,要坚强勇敢,要快乐坚持,要继续我的生命。所以,我依旧生存在这个无你的世界,在思念之中默默期待,期待有一天,我们在你的世界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