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虽然不是机器,但它像一台精密的“机器”,具有严格的调控系统,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和表达是不会错乱的。因此,生物的遗传是比较稳定的。但是,我们常说:“一母生九子,各个有别”,“一树结果有酸有甜”。在细胞分裂、染色体复制或基因复制、转录和翻译全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差错而产生变化。这种变化有的可能发生在染色体上,有的可能发生在DNA分子中,它们的变化都会使生物性状产生变异。变异可能对生物的生存不利,也可能是有利的。例如,有一种傻子叫“伸舌样痴呆”,这种人长着一副特殊的呆傻的面容,眼睛小,眼距宽,张口伸舌,流口水,智力低下。这种孩子只会叫“爸”、“妈”的简单音节,不识数,没有抽象思维。这种人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我们把患者的细胞取出来,经过组织培养,然后在显微镜下仔细检查就会发现:原来是染色体出了毛病,这种人多了一条染色体,变成了47条染色体,因而得了这种染色体病。还有的人得了一种镰刀型贫血病,这是一种“分子病”。这种病人在氧气缺乏时,红血球会由正常圆盘形变成镰刀形。在严重的情况下,血球破裂,造成严重的贫血,往往引起死亡。这种病是由于基因突变而产生的一种遗传病。科学家们通过对病人红血球中血红蛋白分子的研究发现,原来这种病是由于一个氨基酸发生了变异而造成的,这个变异发生在血红蛋白分子的一条多肽链上,是一个谷氨酸被缬氨酸代替了。
为什么会产生氨基酸分子的改变呢?主要是由于控制合成血红蛋白分子的遗传物质DNA的碱基组成发生了改变,有一个密码CTT(谷氨酸)变成了CAT(缬氨酸);正是由于遗传密码发生了改变,所以才产生了病变。
我们了解了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就可以通过人工的方法(理化因素等)进行诱变,设法引起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染色体或DNA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来创造变异,培育新品种。目前发展起来的诱变育种就是以此为重要的理论依据的。
遗传的问题是相当复杂的,遗传奥秘的揭露只是初步的。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遗传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