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探小说《福尔摩斯》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不需要记住太阳是从东边升起还是西边升起的,如果脑子里记得了这些,一定要把它们忘掉,以免占用脑子的空间”。福尔摩斯是逻辑推理大师,虽然是虚构的。他说的话是不是指知识在逻辑中没什么用呢?
你在操场上寻找自己丢失的钱包。如果你完全不知道钱包可能在哪儿,你就需要搜寻整个操场;如果你通过对自己在操场上的活动范围分析,判断钱包应该在旗杆周围,你所需要搜寻的范围就大大减少了;而如果你的判断是错的,你就无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逻辑的意义在于发现真相。在被发现之前,事物真相存在的确定地点我们是不知道的,所以我们一定要预先解放自己的思想,探寻真相存在的各种可能性。这就是福尔摩斯这句话的本意。然而知识并不会限制我们的搜寻范围,相反的,拥有越多知识的人,他的眼界也会越宽广。福尔摩斯宣称自己不需要记住太阳从哪边升起来,这是因为他掌握了更深层的知识,能以此推理出“太阳从东边升起”的结论。
一个眼界狭窄的人,他拒绝某些选择仅仅是因为这些选择偏离了他的预先设想,所以他认为不值得去探寻。这种限制缺乏理性的基础,削弱了推理过程的有效性。但有些时候,过于开放、接受一切的态度在理性思维上可能会错得更离谱。开放的思想就像是张开的嘴,最终会在某事上封闭。合理的开放并不意味着在任何事情上都无原则地接受。推卸应该承担的责任是道德沦丧,而忍受所有则会使一切都变得没有意义。从纯实践的观点来看,探寻真相的过程要求我们合理地设定研究范围,以便节省时间和精力。
人与人的眼界是不同的,而这不同的眼界注定了人不同的命运。
三国的袁术固然有很深的心机,但却只看到了弹丸之利,贸然自尊为帝,使得众叛亲离,天下豪杰群起而攻之。袁术的失败正是因为他的眼界只局限于中原,浮于表面。他没有放眼天下,着眼隐患,终究只得惨死。再看拿破仑。他作为法国王族的炮军司令,却在认清时代潮流后,毅然炮轰封建残余,因而踏上了前无古人的权力巅峰。
“江海不与坎井争其清,雷霆不与乌雀争其声。”这就是说,眼界的大小取决于人成就的高低。江海之所以浩瀚无际,雷霆之所以引动暴雨,都在于它们知其当为,眼界开阔。没有广远的目光,再有本事的人也会平庸而无所作为;但同样,倘若能力有限,眼界即使宽广,也可能会找不到那隐于无形的通往璀璨的路。人既不能困于一隅,注目于一角,也不能自高自大,妄图以己之力登得九霄凌云,只有先着眼于自己的实力,再放眼前方的道路,才可能走出平坦人生,可能走出辉煌人生。
思维敏捷,思路清晰,来自于丰富的知识结构。你掌握的知识越多,讲话的时候思维就会越活跃,越敏捷。因为各种知识会使你触类旁通,毫无思维阻塞的感觉。因此,博览群书,扩大知识面,增加自己的知识量,是扩展自己眼界的最好方法。